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云南大地震动。70岁高龄的吴三桂,这位曾经的功臣,居然举起了反旗。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大家都在问:这位老将军为何要在暮年造反?他图的是什么? 要理解这场轰动天下的叛乱,我们得把时间往回拨,回到二十年前。 那时候,满清刚入主中原。朝廷百废待兴,却还要应付各地的反抗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得不重用吴三桂这样的降将,委以重任。 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坐镇云南。表面上看,他是奉命剿灭南明势力。可实际上,他在云南搞的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你想啊,一个藩王,手下有十几万兵马,每年向朝廷要900多万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整个清朝一年的税收才800多万两!这吴三桂,简直比皇帝还阔气。 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这吴三桂,真是吃得够狠的。朝廷养着他,比养一头吞金兽还费钱!”也有人说:“话可不能这么说。人家好歹是帮清朝打天下的功臣,总得给点好处吧?” 可不管怎么说,这种局面肯定是不能长久的。15岁的康熙可不是好糊弄的主。这小皇帝年纪虽小,可心里门儿清着呢。他知道,不除三藩,朝廷就永远别想真正统一天下。 康熙想出了个妙计。他先是软硬兼施,许诺三藩主动撤藩就保他们荣华富贵。这一招,可真是把吴三桂给难住了。 吴三桂在云南称王称霸二十多年,手下那些兄弟跟着他出生入死。现在突然要解散,这不是要他的命吗?就好比你在公司干了二十年,公司从小作坊变成大企业,你功不可没。突然有一天,老板说要大裁员,而且没有任何补偿。 吴三桂左右为难。撤藩吧,自己人就先造反了。不撤藩吧,康熙肯定会派兵来打。这可真是进退两难。 康熙见吴三桂犹豫不决,又来了一招。他开始拉拢另外两藩的耿精忠和尚可喜。给尚可喜的儿子高官,给耿精忠送厚礼。这一招可高明了,直接把三藩给分化了。 老百姓看到这一幕,都惊叹不已。有人说:“这小皇帝才15岁,就这么厉害了?这下有好戏看了!” 果然,好戏开场了。吴三桂被逼得没办法,只能起兵造反。可惜啊,他已经70岁高龄了,哪还有当年的雄心壮志?起兵后,他还幻想着能和朝廷谈判,继续留在云南。殊不知,康熙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康熙早就料到吴三桂会反,所以在吴三桂犹豫的这几个月里,已经调兵遣将,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吴三桂回过神来,想要北上争夺天下的时候,已经晚了。 最讽刺的是,吴三桂当年为了向清朝表忠心,不顾骂名杀了永历帝。他的老朋友洪承畴曾经提醒过他:“若要安,切不可使云南太平无事,永历若在,康熙断不敢撤藩。”可惜,吴三桂没听进去。现在想来,真是悔之晚矣。 吴三桂最终还是称帝了,但只当了四年皇帝就驾崩了。他的孙子吴世璠勉强支撑了一年多,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三藩之乱就此平定,康熙终于实现了统一大业。 有人说,这吴三桂啊,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也有人说,这康熙才是真正的高手,15岁就能玩弄这么多老狐狸于股掌之中,难怪能成为千古一帝。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出人意料。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转折会在哪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