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说,老詹挺幸福的。 这个我承认,心服口报地承认。 倘若我这样还嚷嚷着不幸福, 那可就真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不过,都在说幸福, 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的定义,实在多矣。 先给大家讲一个老詹发明的幸福公式吧。 按照个这公式,只要你认认真真去实践,去体会, 我敢保证,你离幸福会越来越近, 你会感到,自己越来越幸福! 真有这样灵吗? 大概差不多吧。 闲话休叙,进入正题。 老詹这个幸福公式,其实非常简单: 幸福=供给/ 需求。 通俗说来,可表述为: 幸福与供给成正比,与需求成反比。 按照这一公式, 人的幸福,和两件事情有关, 一个叫做供给。 一个叫做需求。 您所得到的供给越多,您越是感到幸福 ——这就叫幸福与供给成正比。 您自身需求越是强烈,您越是感到不幸福 ——这就叫幸福与需求成反比。 这里说的供给和需求,不仅是指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举例说吧。那天,你刚上班,得一消息, 领导表扬你了,不但口头表扬, 而且,还要奖你一大红包,相当大的红包! 当此时也,你会不会感到幸福? 当然会的。 为什么呢?因为, 你在物质上的供给(红包)和精神上的供给(表扬),全都增加了呀! 幸福与供给成正比嘛, 所以,您会感到幸福。 再举一例。 前些日子,你到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家作客, 这位朋友下海以后,挣了大钱,住上大别墅, 家中相当宽敞,陈设非常豪华, 又有豪车,还有管家,看得你眼花缭乱,大开眼界! 回来路上,你便有些闷闷不乐。 老伴问,怎么啦? 你说,不怎么。 其实,此时的你,心中别别扭扭,颇有些不爽! 因为,你在物质上的需求和胃口, 突然间被吊高了,比过去强烈多了! 幸福与需求成反比, 需求越是强烈, 你越是感到不幸福。 原因正在这里! 若问老詹,按照你这幸福公式,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幸福呢? 很简单嘛,路有两条: 其一,在供给上使劲。 即,当你对生活的需求大体稳定时, 就在供给上好好使劲,多挣些真金白银 ,多创造些享受吧! 你所能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供给越多,你就会感到自己越幸福。 你看咱们周围芸芸众生,每天忙忙碌碌,累得牛马似的, 不就是为了让那个分子大一些,再大一些吗? 其二,在需求上使劲。 即,当你的供给相对稳定,一时很难增加时, 就在自己的需求上多下功夫,少一些欲求,少一点奢望吧! 你对欲望调节和控制得越好,自己的需求越是淡泊, 你就会感到自己越幸福。 你看如今网上这文章那文章或浓或淡的各种各样鸡汤, 不就是为了让那个分母小一些,再小一些吗? 为了追求幸福,西方人一般更多地在供给上使劲, 一辈子拼了老命也要挣得多些多些再多些。 东方人则更注重心理调节, 随时随地想方设法克制自己欲求。 手段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长远看,调节自身需求, 是人生一项长期的基本功, 你看在咱中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 为什么有的人即使在旁人看来, 过得相当贫穷,住的很窄小,穿的极寒酸, 但他们依然过得开心而且幸福呢? 这同他们有意无意地调节自己的需求,大有关系。 中国文化在这方面的积淀,深厚而又令人叹为观止! 知足常乐,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啦, 欲壑难填,得陇望蜀,人心不足蛇吞象啦, 这样一些在民间传播甚广流传至今的俗语, 不就是在教会人们历练自己的人生修养吗? 在西方,你恐怕是找不到这样的成语的。 说起幸福,想起一个故事。 27年前,老詹还在经济日报干活时,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幸福的杨乔(点击可读) 发表在报社内部刊物上, 老詹的目的,就是探讨探讨, 到底什么叫做幸福?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我以老伴杨乔为例说明, 幸福,其实很简单, 就像杨乔那样,知足,付出,你就会幸福了。 没想到这样一篇平平常常的文章, 后来竟然惹出麻烦, 有人在活动中给领导提意见时,尖锐指出, 老詹利用刊物吹棒妻子,这是很要不得的! 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赶快写了检讨。 言归正传,说回来吧, 老詹认真回忆自己这前半生, 无论是刚结婚时的家徒四壁, 还是分居两地时的相互牵挂, 不管是两家合住的逼仄局促, 还是分到新房时的眼前一亮, 条件尽管差别那么大, 情况往往也很不相同, 但是,为什么内心深处,总是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呢? 仔细想想,原因正在于老詹的心态比较平和,对幸福的需求值极低。 从物质需求看,只要能够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就觉得相当幸福了。 从精神需求看,只要能与杨乔一起,就觉得天赐良缘,一生幸福了。 这么低的幸福需求,要想满足,应该是很容易的吧? 有时,老詹行走在大街之上,常常会停下来,驻足观望, 且看这人世间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成千上万的人从你的身旁匆匆而过, 你知道谁是幸福的, 谁又是不幸福的呢? 感觉全在你自己。 ![]() 再有二十天,就要过生日了。杨乔说詹国枢你坐那儿别动,笑一笑!好,要得,生日快乐! 一枚七十六岁的老头,倘若他不幸福,能是这状态吗?20元买来的马甲,穿了20年还舍不得扔,相当满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