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地狼藉+满室苍蝇:78岁独居者的暮年悲歌,你还会选择不婚吗?

 衡东诗勤 2025-05-03 发布于湖南

深夜急诊室惨白的灯光下,周明德蜷缩在轮椅里,嶙峋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消毒水的刺鼻气味混着伤口腐烂的恶臭扑面而来,他死死攥着那张皱成一团的挂号单,喉间溢出压抑已久的呜咽。

这位曾以自由为名拒绝婚姻的老者,此刻正被无人照料的褥疮推向生命的寒冬,挂号单边角,还残留着他三天前颤抖着写下的紧急联系人号码,却从未被拨通。

纸间拾春秋,笔端鉴古今:打卡“轩尘澜文居”,镌刻你的人生长卷

1980年代的燕园里,戴着金丝眼镜的周明德总爱在图书馆的角落翻阅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当同窗们为情书绞尽脑汁时,他却对着世界地图勾勒远方。"婚姻不过是世俗的枷锁。"每次收到父母催婚的来信,他总会在信末潇洒地写下这句宣言。校庆聚会上,他甚至举着香槟对众人笑道:"独身者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

在三亚的椰林沙滩,他张开双臂感受咸涩的海风,自诩为挣脱樊笼的飞鸟;于玉龙雪山脚下,他裹着毛毯仰望星河,心底满是对"被家庭束缚者"的怜悯。

他用相机定格滑雪腾空的潇洒瞬间,在日记本上记录挥杆球场的快意,正如泰戈尔笔下"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然而在冰岛露营的那个暴风雪夜,蜷缩在帐篷里的他,第一次渴望有双温暖的手能与他共握取暖。

四十岁生日那晚,周明德独自坐在西餐厅。刀叉碰撞声在空旷的包厢里格外刺耳,手机突然震动——大学班长在朋友圈晒出全家出游的九宫格,孩童天真的笑颜与海浪相映成趣。他机械地点了个赞,手指悬在评论框许久,最终默默放下手机。

窗外华灯初上,街头行人成双结对,红酒的酸涩突然漫上喉头,比往日更显凛冽。此后每年春节,他都会收到母亲寄来的手工腊肠,直到第七年,社区通知他信箱里的腊肠早已腐烂发臭,而母亲已离世三个月。

五十八岁那年的秋夜,周明德如往常般走进书店,却见店员正在整理儿童绘本专区。"周老师,给孙子挑本书?"一句无心之问,让他握着咖啡杯的手剧烈颤抖。

归途经过便利店,暖黄灯光里母女分享冰淇淋的温馨场景,如同一根细针刺破他的心防。更让他心悸的是,体检报告显示他患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症,医生反复叮嘱:"需要家人随时看护。"

父母离世那天,周明德站在空荡荡的老宅里,指尖抚过母亲未织完的毛衣,突然惊觉自己已成真正的孤家寡人。此后无数个深夜,只有空调外机的嗡鸣陪伴着他。通讯录里上千个名字,却无人能在凌晨三点接听他的电话。有次突发心绞痛,他拨打120后便陷入昏迷,是物业保安发现异常破门而入,才将他及时送医。

去年寒冬,旧疾突然发作。周明德蜷缩在沙发上拨打120时,窗外大雪纷飞,隔壁传来热闹的麻将声。躺在救护车的担架上,他咽下疼痛带来的酸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住院期间,望着邻床儿子细心照料父亲的身影,他别过脸去,任泪水浸湿枕巾,心中满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高昂的护工费,迫使他卖掉了珍藏多年的相机和藏书。

瘫痪后的日子里,腐烂的外卖盒堆积如山,伤口感染的恶臭招来成群苍蝇。暴雨倾盆的午后,周明德凝视着天花板上蜿蜒的水渍,恍惚间又回到了年轻时在雨中奔跑的时光。

曾经以为自由是永恒的馈赠,此刻却在潮湿的被褥间,真切体会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绝。直到某天,社区志愿者发现他已昏迷三天,房间里的苍蝇甚至停在他浑浊的眼球上。

周明德的故事,绝非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批判,而是一曲关于孤独与温情的生命悲歌。正如《百年孤独》中所言:"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婚姻或许不是幸福的唯一答案,但它确实是抵御岁月风霜的重要屏障。网络上盛行的"单身自由论",往往忽略了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本能需求——当病痛与衰老侵袭,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杯温热的茶水,远比银行卡里的数字更能慰藉灵魂。

真正的成熟,是在看透生活本质后,依然审慎选择属于自己的道路。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无论选择独身或婚姻,关键在于是否做好了承担后果的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