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了 50 岁,老是被眼病困扰?记好这一招,从根本上调理眼部气机

 文心资料库 2025-05-03

人到中年,不少人会发现眼睛越来越 “不听话”:看手机久了酸涩难忍,晨起视物模糊,甚至偶尔出现眼前黑影飘动…… 

中医认为,50 岁后人体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虚,眼部气机失调成为眼病频发的关键。若想从根本上改善眼健康,不妨试试 **“调肝养血、通窍明目” 的整体调理法 **,让眼睛重新焕发生机。

一、50 + 眼病频发,根源在 “气机失调”

《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中年以后,肝肾精血逐渐亏虚,导致:

  • 肝血不足:目失濡养,出现眼干眼涩、视物不清(如干眼症、老花眼);
  •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引发眼胀头痛(如青光眼前兆);
  • 痰湿瘀阻:气血运行受阻,诱发玻璃体混浊、眼底血管病变。临床数据显示,50-70 岁人群中,约 78% 的眼病与肝肾失调相关,如干眼症、飞蚊症、早期白内障等,均是眼部气机失衡的外在表现。

二、一招调气机:“疏肝养血明目法”

中医调理眼病讲究 “治未病”,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根源改善眼部功能。以下是适合中年人的日常调理方案

▍1. 中药内调:补肝血 + 疏肝气

基础方: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

  • 当归 、白芍 、熟地 (补肝血)
  • 柴胡 、香附 、茯苓 (疏肝理气)
  • 枸杞子 、菊花 (明目润燥)适用症状:眼干、眼疲劳、视力模糊,伴情绪烦躁、睡眠不佳。加减思路:若眼胀明显,加夏枯草 , 清肝火;若有黑影飘动,加三七粉 (冲服)活血化瘀。

▍2. 穴位按摩:通经络 + 调气血

每日早晚按揉以下穴位,每个穴位 3-5 分钟,以酸胀感为度:

  • 睛明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疏通眼部经络,改善视力;
  • 太冲穴(足背第 1、2 跖骨间):平肝熄风,缓解眼胀头痛;
  • 肝俞穴(背部第 9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调和肝气血,延缓眼部衰老。操作技巧:按揉前搓热双手,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陈女士 50 岁,从事文职工作,近两年常感眼疲劳、视物模糊,晨起眼分泌物多,中医辨证为 “肝血不足兼湿热”。予中药疏肝养血、清热利湿,配合太冲穴、肝俞穴艾灸,同时调整饮食(减少辛辣、增加菠菜、胡萝卜等护眼食材)。调理 2 个月后,眼干症状明显缓解,视力从 0.6 提升至 0.9,精神状态也显著改善。

中医认为,眼睛是全身气血的 “晴雨表”。50岁后若能重视眼部气机调理,通过中药、穴位、饮食多管齐下,不仅能改善现有眼病,更能预防老花眼、青光眼等老年眼病提前发生。毕竟,清晰的视野和明亮的眼神,才是中年从容生活的底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