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01:16
效果差异:局部针法主要用于塑形,减重效果有限;全身针法才是减重量的关键
疗程特点:减重需要完整流程,不能承诺单次效果,建议全身针与局部针交替进行(如今天全身/明天局部)
配套手法:每次需配合揉腹排毒,既调脾胃又增强顾客体验感
肥胖根源:多数肥胖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调理脾胃是减重基础
03:26
判断标准:观察大拇指第一节与第二节比例
难瘦型:第一节>第二节(减重困难,易反弹)
易瘦型:第一节<第二节(减重容易且不易反弹)
咨询要点:需提前告知客户体质判断结果,管理效果预期
验证可靠性:该方法经过100%临床验证
05:54
09:00
操作流程:
放松动作(2-3分钟)
开穴:上皖、中皖、下皖、气海、关元、天枢、大横
二次放松
排肠毒(肥胖者可延长至5分钟)
三次放松
二次排肠毒
四次放松
排气(推任脉、胃经)
用油选择:
基础:普通推拿油
优选:肉桂油/发热药酒(持续暖腹效果达24小时)
环境要求:需保持安静,配合轻音乐/佛教音乐,禁止使用手机
09:13
手法要点:
双指/单掌推任脉
沿胃经走向推按
时间控制:每个动作2-3分钟,整体流程约20分钟
禁忌:皮肤过敏者禁用中药药酒
10:34
12:32
典型症状:
肥胖日久伴胸胁定痛
月经不调(色黑有块)
舌质紫暗有瘀斑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穴组合:
核心穴:膻中(向下斜刺)、中脘(禁深刺)
配穴:血海+太冲(理气活血)、膈俞+胆俞(禁直刺)
疗程设置:
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必配合腹部艾灸补能
辨证要点:需与肝郁脾虚型鉴别(后者兼见消化系统症状)
13:22
基础针组合:双太冲、双合谷、四正位、手背与脚背水火既济
操作步骤:
第一步:带脉扇形九宫针(45度角斜刺,在脂肪层注意深度)
第二步:拔针后做收带脉动作
第三步:腹部艾灸补充能量
技术参数:
基础针:0.25*30直刺(针进2/3)
水火既济:0.16*7全进
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一次
疗程设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用针规格:
注意事项:避免伤及内脏,斜刺时控制在脂肪层
14:37
核心穴位:天井穴(向心方向)、肘缝穴(向手掌方向)
操作要点:
天井穴用0.25*40针20度平刺全进,快速提插后留针45-60分钟
肘缝穴用0.25*25针45度角进针
辅助手法:
针后按揉腿部放松
患者自主抖腿可增强效果
见效特征:
膝盖痛可快速减轻
体质差异导致见效时间不同(有的当场见效,有的次日见效)
特殊说明:想瘦两腿需左右天井穴同时施针
配套手法:
排肠毒(可重复操作)
推任脉、推胃经(单/双指推法)
操作建议:
每个动作2-3分钟
推荐使用肉桂油(皮肤过敏者禁用)
肠毒多者可延长推拿时间
16:18
准备工作与放松动作
先均匀涂抹油剂于腹部
力度需轻柔,以放松为目的(非传统油护的强力手法)
每个放松动作持续2-3分钟
采用滑动手法从上至下放松
油品选择:可使用普通推拿油,推荐肉桂油效果更佳;若使用发热药油效果最好
开穴手法
力度控制:手指能明显感知腹部起伏即可,不需过大力度
手法变式:可单指操作(便于演示)或双指同时操作
效果判断:正确操作时能感受到吸气时腹部自然顶起手掌
穴位顺序: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
操作规范:
手指缓慢下压(避免突然用力)
配合呼吸节奏:下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吸气要求:引导顾客进行腹式呼吸(气息下沉至腹部)
每个穴位重复3次按压循环
基础操作
注意事项
排毒操作流程
标准流程:
油剂提醒:中药过敏者禁用药物油剂
初次放松(2-3分钟)
开穴操作
首次排毒
二次排毒
最终放松
排气操作(推任脉/胃经)
操作路径:必须从右侧开始→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关键细节:
推压后需完全放松手部再继续下一段
可单/双手操作,肠毒较多者可延长至5分钟
两次排毒间需穿插放松动作
肠道排毒手法
完整流程
排气与推任脉、胃经
30:46
放松要点:推按结束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手法
卫生规范:操作前后必须清洁双手和施术部位,保持专业操作标准
任脉推法:先沿身体前正中线(任脉)向下推按,使用两指并拢的手法
胃经推法:完成任脉推按后,再沿胃经路线(胸腹两侧)用两指向下推按
操作次数:每个推按动作重复3次即可,不需过多重复
起始姿势:操作者站在受术者前方,用两指从胸骨上端开始向下推按
推按路径:沿正中线向下推至肚脐位置,注意不要直接推过肚脐
分指技巧:到达肚脐时手指分开,绕过肚脐后再合拢继续向下推
动作要领:推按过程需保持缓慢均匀的力度,分指动作要自然流畅
排气手法详解
推任脉与胃经
放松与衔接
收带脉的手法与注意事项
32:32
卫生要求:操作前必须清洁双手和施术部位
专业形象:规范操作流程可增强受术者信任感
细节把控:即使看起来干净也要做好消毒准备
力量分级:
连续要领:动作要连贯不间断,一手接一手如同流水作业
操作节奏:保持均匀力度和速度,避免忽快忽慢
有力者可直接双手同时拉按
力量不足者可分段交替进行
操作方式:用双手在腰腹部做横向拉按动作
塑形效果:长期练习可起到塑形和促进代谢的作用
双向操作:可从左向右拉,也可从右向左推,根据站位灵活调整
基本手法
进阶技巧
基础针与双手双脚处理
35:14
禁止直接刺入喉骨
应从虎口位置向河谷方向透刺
进针终点为河谷四方向
禁止直刺太冲线
应采用45度角斜刺
进针方向:从下方对准太冲穴位
双手针法需与昨日操作保持一致
施针时需拉远视角便于观察操作细节
水火之际针法为必须施行的基础操作
双关联(双手)
双太冲(双脚)
基础针部位:双手面、双小脚面需同时施针,采用"水火之际"针法
关键穴位:
太冲穴特殊技法:
喉骨穴操作规范:
扎带脉的九针技巧
39:51
各针间隔一指宽
防止针尖相互触碰
拔针后需配合拉带脉手法
必须进行腹部艾灸
需补充能量治疗
标准留针30分钟
中途15分钟行针1次
严格控制进针深度
针尖必须朝上固定(防止误伤内脏)
留针期间禁止患者移动手机等物品
必须捏起脂肪层施针(防止位移)
采用扇形布针法增加脂肪接触面
单点施针效果有限,必须多针配合
触感呈豆粒状小包
针刺时可听到脂肪粒破裂声
仅刺入脂肪层
需感知针刺破肌筋膜的手感
禁止深入内脏层
推荐25×30或25×40型号
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胖瘦调整
针具规格:
操作深度:
脂肪层识别:
安全警示:
术后处理:
布针间距:
48:14
扎针前的准备与消毒
48:27
基础针位:肚脐四正位作为固定不变的基准针位
消毒重点:手肘部位需重点消毒,操作时让患者将手自然放置于固定位置
暴露要求:需充分暴露手肘内侧皮肤以便准确下针
扎针的具体位置与方法
48:49
主穴定位:天井穴位于肩部凹陷处上1.1寸位置
解剖特征:有明显凹陷的触感特征
进针方向:针尖需朝向心脏方向刺入
手法要点:采用"善念相切"的特殊进针手法
留针与指针方向
50:01
固定要求:留针时保持针尖始终指向胸部方向
时间控制:标准留针时长为30分钟
行针频率:期间需行针1次以加强刺激效果
第二针的扎针位置与技巧
50:15
针具选择:使用25×25mm或30×25mm的短针
穴位定位:位于上下九缝之间的凹陷处
进针角度:朝向手掌方向缓慢进针
深度控制:需避开骨骼和肌腱组织
瘦腿针的扎针技巧
51:36
操作节奏:采用"轻-慢-停"三步骤进针法
阻力处理:遇到阻力时需暂停并微调进针方向
疼痛控制:避免粗暴进针导致骨膜刺激痛
双侧选择:可根据需求选择单侧或双侧同时施针
瘦腿针的全部流程与注意事项
52:04
施针顺序:先刺天井穴后刺九缝穴
保暖要求:全程注意患者保暖,特别是天气寒冷时
疗程设计:基础针配合手肘四针构成完整治疗方案
异常处理:出现异常疼痛需立即调整针位
课程总结与疑问解答
54:08
技术要点:包含基础针位、天井穴、九缝穴三个核心技术点
操作规范:强调消毒、定位、进针、留针全流程标准化
答疑环节:针对学员实际操作中的疑问进行现场指导
安全提示:反复强调避免伤及重要组织的防护措施
54:28
答疑渠道:课程结束后可通过微信群进行集体讨论,也可通过私加微信进行一对一咨询
沟通建议:对于不便公开提问的问题,建议采用私聊方式解决疑问
课程总结: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已全部讲解完毕,学员可根据笔记进行复习巩固
主题
核心内容
关键手法/针法
全身减重原理
需辩证施治(10种体质分类)
全身针法+局部针法结合
需配合揉腹排毒、艾灸补充能量
局部塑形技巧
大拇指形态判断减肥难度
脂肪层穿刺技术(破脂肪粒)
严格控制进针深度避免伤内脏
带脉瘦腰方案
九宫扇形针法
1.基础针 2.带脉九针 3.术后拉带脉手法
针尖必须朝上防止意外穿刺
瘦腿专项技法
天井穴(向心扎)+肘缝穴(向掌扎)
水火之针+双太冲/合谷配穴
肘缝穴需缓慢进针避开骨膜
油腹手法流程
1.涂油放松 2.开穴 3.排肠毒 4.推任脉/胃经 5.排气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推按路线
使用发热药油效果更佳
顾客体验管理
1.禁止操作时使用手机 2.播放轻音乐 3.术后保暖
艾灸后睡眠+揉腹的舒适度设计
需明确告知不同体质的预期效果
来自: 三山六水 > 《脐针减肥》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针刺方法】透穴刺法临床应用
【针刺方法】透穴刺法临床应用订阅话题 阅读精华。术者左手拇指指端押于天井穴上方,其余四指押于天井穴上,进针时随吸气左手拇指迎挤针...
针刺操作方法
针刺操作方法 中医之声 公众号 针刺操作要点一 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操作要点:(2)捻转法捻转法是指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的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
头痛全息针法
头痛全息针法。讲师:未有民。笔记:灵兰小草。一、太阳穴痛(偏头痛)进针点:在足背,脚小指缝外侧疙瘩下凹陷处;痛侧用针。针法:用1...
常用针法及应用介绍(10)穿甲针:由天井...
常用针法及应用介绍(10)穿甲针:由天井...常用针法及应用介绍(10)穿甲针:由天井进针上头消泺,一针三穴(天井,清冷渊,消泺)。在肘尖上方...
糖尿病耳针疗法
糖尿病耳针疗法。1.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2.上消多饮取内分泌、肺俞、渴点;中消取内分泌、胃;下消取内分泌、肾、膀胱。针法:中等刺激,每次取3~4穴,留针以10分钟,隔日1...
四阳针针法
四阳针针法。一、升阳四针法:提前预知疾病,自行调节疾病,自主躺平疾病。可以通条水道。用0.35x75mm长针留针15天为一个疗程,可进行多...
针法使用
留针留针法,又称停针法,置针术。在行针后仍不得气时,可通过留针静候气至,出现针感,称为候气。在行针已得气后,留针可保持针感,并增强针刺治疗作用。在留针过程中,还可再次行针,以加强针感,并...
升阳四针
腿上:悬钟进针破皮针尖向上,皮下进针三寸,左右脚各一针。用0.35x75mm长针留针15天为一个疗程,可进行多个疗程。施针后用防水贴固定针柄可持续留针。一、留针期间的注意事。1、留针期间经常有三焦经...
天皇四针有妙用(五):随心用
天皇四针有妙用(五):随心用天皇四针有妙用(五)治療方式:天皇四针天皇上两针下后,便觉气到尾椎,闭目眼睛发热略有流泪,再下天皇...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