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方法】透穴刺法临床应用

 勇敢的芯2 2022-09-02 发布于湖南

订阅话题 阅读精华


透穴刺法临床应用

透穴刺法又称透针法,是一针透刺多穴或多经的针刺方法。根据针刺深度的不同,可选择较长的毫针或芒针施术。《灵枢·官针》篇中的合谷刺、恢刺等已涉及针刺方向和深度的问题,但尚未提出透穴之名。较早提出透穴之名者,当推宋代杨氏的《玉龙歌》,而后金元医家针灸著述对此均有记述,如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等,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对《玉龙歌》透穴法内容又作了详细注解,是对透穴刺法的发展。凌云针法重视透穴,在其后世传人著述如《针灸内篇》中有所反映。现代临床用透穴刺法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面瘫、中风偏瘫、痹证和其他常用方法无效者。

(一)方法

根据取穴特点和治疗需要,透穴刺法可分为以下4种。

1.直刺深透法 用直刺法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如内关透外关、阳陵泉透阴陵泉、犊鼻透内膝眼等。常用于病位较深(如肌腱关节处)或病变涉及相表里的两条经脉时。一般取四肢腧穴或肌肉丰厚的穴位(如秩边透归来)。

2.斜刺平透法 用斜刺法进针,由一穴向另一穴斜向透刺,针体与皮肤呈45°角,如阳陵泉透足三里、公孙透涌泉、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等。常用于病变涉及相邻经脉时,也可用于同一经相邻穴位的透刺(如复溜透交信)。一般以四肢穴和肌肉丰厚处为宜,也有用于较薄处者。

3.沿皮刺横透法 用沿皮刺(平刺、横刺)法进针,针体与皮肤呈15°角,紧贴皮肤,由一穴向另一穴透刺。如上星透神庭、百会透前顶、地仓透颊车、中渚透液门、列缺透太渊、肾俞透志室、肺俞透魄户、膻中透巨阙、天突透旋玑等。常用于病邪位于浅表的疾患,或头面、胸背、四肢皮肉浅薄处,以及邻近有血管、深层有重要脏器处的穴位。用本法既可加强刺激,又能避免组织损伤和局部疼痛。

4.多向透刺法 一针由一穴向另一穴透刺后,可提针至皮下,向其他穴位分别多向透刺。如肩髃透刺极泉后,可提针至皮下,向臂臑穴、肩贞穴分别透刺;百会透四神聪,可沿皮向前神聪、右神聪、后神聪、左神聪分别多向透刺,以加强针刺感应,扩大刺激范围,从而提高针刺疗效。

(二)临床应用

透穴刺法一针多穴,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可用于常规针法难以取效的病证。

1.透穴刺法适应范围 目前临床用透穴刺法的病证,主要有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顽固性头痛、胸痹、心悸、咳喘、胃下垂、痹证不愈关节拘挛者、痿证肌肉萎缩等,以病程长、病情顽固者为宜。

2.临床透刺举例

(1)地仓透颊车 凡风中阳明在面之络而引起的口眼歪斜、唇缓不收、漏落水浆者,可用此法。令患者端坐,术者左手拇指押于地仓穴(患侧),食、中、无名指拂于地仓与颊车之间,右手持针于地仓穴刺入,左手拇指迎挤针尖,针至3分得气后,由左手食、中、无名三指相辅,直进至颊车穴,临床常用泻法行针。必须使针体始终保持在面颊肌肉之间,切不可冒然进针,透进口腔。

(2)天井透臂臑 用治三焦气郁化火所引起的面颊肿痛、咽肿喉痹、瘰疬、发颐等,对瘰疬初起而尚未成脓破溃者尤效。令患者端坐,屈肘,拇指向后叉腰,尽量使屈臂向前摆。术者左手拇指指端押于天井穴上方,其余四指押于天井穴上,进针时随吸气左手拇指迎挤针尖,针入5分后即能得气,微提针使针尖向臂臑穴进刺,左手拇指压紧天井穴,余四指时时揣度针尖所到处,直至臂臑穴停针。至此,患者常觉肱后发热或引至肩头,这是得气之感,此时可施行泻法。在进针时,如发现针尖偏行或浮于皮表,可将针缓缓提出,纠正方向,复行刺入。出针时,左手拇指紧压天井穴,其余四指将天井与臂臑之间的皮肤固定好,右手提针柄微微往复捻转,如无滞针则缓缓将针提出,并于针体通道之皮肤上揉按片刻。隔日针1次,左右侧交替针刺。

3.透穴刺法的临床特点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精简用穴,扩大了二针的作用。透穴刺法取穴较少,由一穴而入,然后向其他穴位多向透刺,可减少皮表刺破的次数,避免多针多穴带给病人的痛苦和损伤,同时又不影响针刺疗效。

(2)避免组织损伤和局部疼痛。对头面、胸背、四肢远端肌肉菲薄处,用透穴刺法可避免血管、神经和深部重要脏器损伤,又能达到治疗目的。如头面部穴位直刺常可引起疼痛,且难以深刺时,用沿皮透刺法则可避免疼痛。

(3)对难以直接针刺的部位,用透穴刺法可采用定向深刺透穴,以达到治疗目的。如秩边深透至归来可治疗前列腺炎。又如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能对膀胱张力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用以治疗顽固性遗尿症。

(4)加强针刺感应,扩大腧穴主治范围。透穴刺法可根据腧穴深层解剖特点,灵活掌握针刺方向和深浅程度,达到常规针法难以取得的较强针感,从而扩大了腧穴主治范围。如下关穴,向对侧后上方透刺,可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颌或舌根,用以治疗三叉神经痛(第3支痛);向前、后方斜刺透穴,深1寸左右,酸胀感可扩散至下颌部,用以治疗下颌关节炎;沿皮向地仓、颊车方向透刺,深1.5~2寸,可使针感扩散至面颊口齿部,用以治疗面瘫和牙痛等。

(5)疏通经络,协调表里阴阳。同经邻近穴透刺,可达到两穴同取达不到的治疗作用,有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如内关透间使,可促使针感向肘肩传导,直达心胸,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又如中渚透液门可泻三焦之热,前顶透百会可以平肝息风潜阳,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等。

表里阴阳经透刺,常用直刺深透法或斜刺平透法,如大陵透外关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大陵属手厥阴经原穴,外关属手少阳经络穴,以一针透刺阴阳两经,原络相配,使两经气血疏通、阴阳平秘,有安神泄热之效。又如条口透承山、合谷透后溪、中脘透梁门、丝竹空透率谷,其针感较强,相应疏经通络作用亦大,故可分别用治肩周炎、牙痛、胃下垂、偏头痛等,有较迅速的疗效。

(6)手法简便,操作容易。透穴刺法在进针至一定深度后,一般采用小幅度提插(捣法)或捻转手法,以取得较强针感即可,较少用较为复杂的补泻手法,故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此外,如神阙穴为历代禁针穴,亦可用透刺法来治疗相应病证。取3寸毫针由天枢穴皮下进针,针尖向脐中(神阙)方向斜刺2~2.5寸,持续缓慢捻转3~5分钟即出针,可治疗急慢性肠炎、脱肛等。取3寸毫针由气海穴皮下进针,针尖向脐中(神阙)方向斜刺1.5~2寸,持续缓慢捻转3~5分钟即出针,可用治膀胱炎、遗精、痛经等。如此既不直接从神阙进针,又达到神阙穴的治疗作用,从而取得疗效。兹将有关穴位的透刺法列表于下。

透穴刺法的临床应用

图片

(三)注意事项

1.透穴刺法不应滥用,凡常法能治好的病证则不用本法。

2.临床应根据透穴深度选择针具,一般用2~3寸毫针为多,如针刺较深者则用富有弹性的芒针。

3.可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的针向进行透刺,如合谷透三间则清阳明热,透鱼际以清肺热,透劳宫以清心火,透后溪用治指掌病证。还可根据经脉循行走向来决定针向,以施行针向迎随,如百会透前顶、前顶透百会等,常用于同经透刺时。

4.透穴刺法当因病制宜。如里证、寒证、久病、重病可用深透,表证、热证、新病、轻病则用浅透法。一般而言,阳证、实证可取阳经穴透刺,阴证、虚证则取阴经穴透刺。

5.透穴刺法当因人制宜,年轻力壮、气血旺盛、针刺耐受性强或感觉迟钝者可用深透法,老人、体弱、气血虚弱、针刺敏感者则不宜用透穴刺法,或用浅透刺法。孕妇、婴幼儿、精神分裂症和小儿舞蹈病患者一般不用透穴刺法。

6.透穴刺法的手法幅度和用力不宜过大,一般在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仅用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以免因手法过重而造成疼痛、滞针和组织损伤。一般留针时间较短(有的人则不留针),留针时要让其处于舒适平正的体位,不要随便变化,以免因此而引起折针、弯针等意外发生。在进针时要注意避开邻近血管。行针推进时(尤宜在胸背部)要缓慢,并注意针刺方向和深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脏器损伤(如气胸)。

7.一般来说,透穴刺法以取得新的较强针感为目的,不一定要透达另一穴的表皮下,也不必透出另一穴的皮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惧。

注:本培医教育(TCMEDU)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