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入老年期,肌肉流失得很快!医生:不想老了干瘪,3件事得常做

 蛮儒 2025-05-04

"“你可能不胖,但你可能'干瘪’。” 这句话听起来荒诞,可对步入老年的人而言,却是残酷现实。不信?当您伸出手摸摸小臂,那原本紧致的肌肤,如今是不是像松垮的旧衣物,没了弹性?再捏捏大腿,以往饱满的触感也消失不见。瞅瞅体重秤,数字似乎波澜不惊,可站在镜子前,却惊觉自己好像被施了 “缩水魔法”,整个人都没了往昔的精气神。

这可不是错觉,在医学领域,它有个专业称谓 —— 肌少症,说白了,就是肌肉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今天,咱就抛开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好好唠唠:肌肉为啥会悄无声息地 “开溜”?老了就注定要变得干瘪吗?更关键的,咱该如何 “留住肌肉”,让自己即便到了八十岁,还能自信地秀出肌肉线条!

肌肉流失:看似变瘦,实则肌肉在 “辞职”​

先别慌着问 “医生,这是不是病呀”,实际上,肌肉流失就像岁月送给每个人的 “特殊礼物”,谁都躲不开。从 30 岁这个人生节点起,肌肉流失就像个隐匿的小贼,每年悄咪咪地带走你 1% - 2% 的肌肉量。等迈进 60 岁的门槛,它更是变本加厉,流失速度直接翻倍。打个比方,你就像个公司老板,员工(肌肉)在毫无察觉间,开始陆续 “辞职”,即便体重没增加,可身体的肌肉含量却在持续减少。​

不少人会想:“我平时不咋运动,肌肉流失不是理所当然嘛。” 这想法就好比说 “我从不刷牙,长蛀牙肯定是命中注定” 一样荒谬。肌肉流失虽不可避免,但加速它进程的,往往是咱糟糕的生活习惯。整日久坐不动,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屁股像被胶水粘在椅子上;缺乏锻炼,连下楼扔个垃圾都嫌麻烦;饮食搭配不合理,不是高油高盐,就是营养不均衡,再加上年龄这个 “帮凶” 在一旁推波助澜,身体就像个泄了气的气球,逐渐变得干瘪。​

肌肉流失的后果:不止关乎颜值,更影响生活质量​

肌肉流失这事儿,可不只是让你没了年轻时的帅气模样,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超乎想象。要是你还觉得 “瘦点没啥大不了”,那可得好好听听下面这些 “重磅消息”。​

摔倒风险直线上升​

肌肉堪称身体的 “稳定神器”。当肌肉力量不足时,就连稳稳站着都成了奢望。数据显示,老年人一旦摔倒,骨折风险高达 40%,而髋部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更是超过 20%。想象一下,走在小区里,突然脚下一滑,本以为只是个小意外,却可能引发严重骨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说,肌肉可不只是为了让你穿衣服好看,更是保障你日常行走安全的关键。​

基础代谢降低,长胖更容易​

肌肉就像身体里的 “燃脂小能手”,它的数量越少,基础代谢就越低。这意味着,别人吃一碗白米饭能轻松消化,你却可能因为基础代谢低,热量消耗不掉,直接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难怪有人会抱怨:“我吃得不多,怎么还越来越胖了!” 其实,罪魁祸首就是流失的肌肉,让脂肪有了可乘之机。​

慢性病的潜在导火索​

肌肉不仅赋予我们力气,更是身体健康的 “忠诚卫士”。肌肉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会下降,2 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就容易找上门。研究表明,肌少症与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下降紧密相关。简单来讲,肌肉少了,身体就像个摇摇欲坠的老房子,各种毛病都跟着来了。​

医生建议:拒绝干瘪,这三件事要常做​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就到了关键环节 —— 如何 “保住肌肉”。别担心,方法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坚持。​

力量训练:激发肌肉 “斗志”​

光靠日常散散步、跑跑步,可满足不了肌肉的 “成长需求”。在肌肉的 “成长菜单” 里,力量训练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主菜”。可别以为哑铃杠铃只是年轻人的专属,研究表明,哪怕是 70 岁的高龄老人,进行力量训练依旧能收获显著效果。​

具体怎么做呢?每周至少安排两次力量训练,着重锻炼腿部、背部、胸部这些大肌群。要是没时间去健身房,在家徒手练习也完全可行。比如深蹲,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再起身,就像小时候模仿青蛙跳一样;俯卧撑,双手撑地,身体保持一条直线,上下起伏,虽然一开始可能有些吃力,但坚持下去,就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平板支撑,双肘和双脚支撑地面,腹部收紧,坚持一段时间,腹部肌肉会渐渐变得紧实。别害怕动作难度大,从较轻的重量、较多的次数开始,慢慢增加训练强度。​

医生提醒:肌肉就像家里养的宠物,你不好好照顾它、锻炼它,它就会跑得更快。​

保证蛋白质摄入:为肌肉 “添柴加薪”​

蛋白质可是构成肌肉的 “重要建材”,要是摄入不足,肌肉就会 “消极怠工”。特别是老年人,研究显示,蛋白质摄入不够是引发肌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该怎么吃呢?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 1.2 - 1.5 克蛋白质。举个例子,假如您体重 60 公斤,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就得在 72 - 90 克之间。像瘦肉,猪牛羊的精瘦肉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鱼虾,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蛋类,鸡蛋、鸭蛋等富含多种营养;奶制品,牛奶、酸奶既能补充蛋白质,又容易吸收;豆制品,豆腐、豆浆等,价格实惠,蛋白质含量也高。在饮食安排上,别一顿饭就把一天的蛋白质需求都满足了,分餐均匀摄入,更有利于身体吸收。比如早餐一杯牛奶加个鸡蛋,午餐来份瘦肉炒菜,晚餐吃点豆制品,这样肌肉就能时刻 “吃饱喝足”,保持活力。​

医生提醒:蛋白质就像盖房子用的砖头,砖头不够,房子自然盖不起来。​

增加日常活动量:告别 “久坐” 生活​

研究发现,长时间久坐会加速肌肉流失,堪称现代人健康的 “头号杀手” 之一。很多人觉得:“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炼,运动量肯定够了。” 但要是除了健身那点时间,其余时候都瘫在沙发上,肌肉依旧会慢慢流失。​

具体该怎么做呢?每坐一小时,就赶紧起身活动 5 分钟。站起来踢踢腿,活动一下膝关节;转转腰,让腰部肌肉放松放松;要是附近有楼梯,爬几层楼梯,既能活动身体,又能锻炼腿部肌肉。在家时,不妨试试 “15 分钟居家运动”,跟着视频跳跳健身操,做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或者在客厅里快步走几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养成一些小习惯,比如站着打电话,既能避免久坐,又能顺便活动身体;步行去买菜,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呼吸新鲜空气;上下班的时候,提前一两站下车,多走几步路。​

医生提醒:肌肉喜欢充满活力的生活,别让 “坐” 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