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这颗漂浮在浩瀚宇宙海洋中的微小蓝点,是我们的家园。这里有我们曾认识的每一个人和曾经被讲述过的每一个故事。让我们把它作为旅程的起点,逐渐拉远视角,穿越大气层,越过月球,飞离熟悉的行星和太阳,踏上一场史诗般的探索之旅——一场尝试理解宇宙真正尺度的旅程。 当我们离开地球的怀抱时,宇宙之旅中的第一个标志便是月球。它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这段距离已经远远超越地球的尺度。假设地月之间有一条高速公路,我们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恒定速度驾车前往,也需要花费160多天才能到达。从月球这个独特的视角望去,地球仿佛是一颗脆弱的蓝绿相间的球体,悬浮在漆黑的太空之中。 ![]() 图1. 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 接下来,我们将目光投向神秘的红色邻居:火星。火星在最接近地球时,距离大约为5460万公里;然而,当二者距离最远时(即地球和火星位于太阳两侧),这一距离可以拉长到4亿公里。为了理解这个距离,我们以民航客机来类比,一架以900公里/小时飞行的民航客机前往火星将需要50年以上的时间。地球与火星之间这片辽阔的空间,一直是太空探索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人类往火星发射的探测车和探测器,面临的是一段漫长且充满复杂性的旅程,因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和轨道动态始终在变化。 当继续旅行至太阳系外围边界时,我们遇到了一颗位于地球约45亿公里之外的遥远冰巨星:海王星。海王星标志着我们太阳系大行星系统的尽头。阳光从太阳出发,需要大约4小时15分钟才能到达这里。这令人震撼的距离展现了太阳系的庞大与浩瀚。 1977年发射升空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代表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边界之外的渴望。迄今为止,旅行者1号已经飞行了四十多年,目前距离地球超过240亿公里,成为人类制造的、最远离地球的物体,宛如宇宙海洋中的一位孤独的漂泊者。 1990年,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建议下,旅行者1号调整了其摄像机的角度,回望地球,拍摄了最后一张照片。这便是著名的“黯淡蓝点”图像,当时探测器距离地球大约60亿公里。在那无垠的太空中,地球仅仅呈现为一个微小而黯淡的光点,对这个暗淡的光点,萨根写下一段充满诗意的话: 从这个遥远的视角来看,地球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对我们而言,它却截然不同。再看看那个小点,那就是这里,那是我们的家园,那是我们自己。你所爱的人、你认识的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人类,都在这个小点上度过了他们的一生。有人说,天文学是一种令人谦卑、能塑造人格的体验。或许没有什么比这张遥远的小小世界的影像更能展现人类自负的荒谬。对我而言,它意味着我们有责任更加善待彼此,并珍惜和守护这个黯淡蓝点——我们唯一的家园。 ![]() 图2. 旅行者1号在60亿公里以外拍摄的地球,即图片中部那个暗淡蓝点 在太阳系的边缘,是奥尔特云,一个由冰冻天体组成的巨大球形区域,包裹着整个太阳系。奥尔特云从距离太阳大约2,000到5,000个天文单位(天文单位,即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相当于约1.5亿公里)的地方开始,然后一直延伸到约10万天文单位,也就是接近1.9光年远的地方,几乎到达了邻近恒星的中途。如此巨大的距离,几乎已经触及星际空间的边界。科学家们将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边界定义为日球层顶,在那里太阳风被星际介质阻挡,标志着太阳影响力的终止,浩瀚的星际空间由此开始。奥尔特云代表了我们太阳系的最后疆界,一个太阳影响力逐渐减弱的边境地带,也是我们真正踏出太阳系,开启银河探索之旅的起点。 我们的下一个关注点是比邻星,这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约为41.3万亿公里远,相当于27.6万个天文单位。在如此巨大的尺度下,天文单位这种在我们太阳系内部非常方便的测量方式开始变得不那么方便了。因此,天文学家采用光年作为单位,也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能行进的距离,用来衡量恒星之间的距离。比邻星距离我们约4.4光年。以我们目前的航天技术而言,前往比邻星的旅程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举例来说,以每小时6万多公里的速度飞行的旅行者1号,抵达这个邻近的恒星系统也需要超过7万年。如果用一个我们比较容易想象的尺度来类比太阳和最近的恒星邻居之间的距离,可以这样来描述:假设把太阳系、比邻星以及他们之间的距离进行等比例缩小,直到太阳缩小到一个苹果那么大,这时候地球大约有半颗芝麻那么大,比邻星是一个三星系统,其中的两颗跟太阳的大小差不多,所以它们也缩小到差不多苹果那么大。而那两个“苹果”离太阳这个苹果还有4000公里。 我们的旅程现在带我们走得更远,一窥我们母星系的宏伟尺度。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这座巨大的螺旋星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每一颗恒星都有可能拥有自己的行星系统。在这巨大的结构中,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球体:人类无线电波泡泡,它地球为球心,半径大约100光年。这个泡泡代表了地球人类在宇宙中影响力最远的范围,即我们的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信号向太空传播的最远距离。在这个泡泡之外,就仿佛人类从未存在一样,其间如果有任何高级文明,如果他们没有主动探寻,那么他们对我们的存在将一无所知,因为我们的信号尚未抵达他们那里。银河系的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全部的记录历史,放在这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是风中微弱的低语,超出这小泡泡后便难以探测了。 ![]() 图3. 在晴朗没有光污染的夜晚可以看到横亘天空的银河 离开银河系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几乎难以想象的广袤领域:星系际空间。在这里,星系仿佛漂浮在宇宙海洋中的孤岛,被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距离分隔开。我们的银河系属于一个小规模宇宙“社区”,即本星系群(Local Group),这是一个由50多个星系组成的群体,分布在大约1000万光年的范围内。本星系群是一个多样化的集合,既包括银河系、仙女座这样的大型螺旋星系,也包括众多较小的矮星系。在这里,光从本星系群的一端穿越到另一端,也需要1000万年之久。这样的尺度远远超出了我们银河系内部的一切,进一步凸显了宇宙的浩瀚无垠。星系际空间是一片寂静的旷野,是巨大虚空中散落的星系岛屿之间的辽阔荒野。而我们的银河系,承载着我们全部的历史,在这无边的宇宙中不过是无数微尘中的一粒,只是浩瀚宇宙图书馆中的一个小小故事。 当我们将目光从本星系群投向更遥远的宇宙时,我们遇到了庞大的室女座超星系团(Virgo Supercluster)。这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团和星系群集合,包括了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覆盖了大约1.1亿光年直径的空间区域。室女座超星系团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结构,包含了至少100个星系群和星系团,总计数千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拥有无数恒星和行星。 从室女座超星系团继续向外探索,我们抵达了一个更加震撼的宇宙结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Laniakea Supercluster)。这一庞大的星系集合体,不仅包括了室女座超星系团,还绵延超过5亿光年,是我们宏观上的宇宙家园。它是2014年由夏威夷大学的布伦特·塔利(Brent Tully)领导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定义的。“拉尼亚凯亚”这个名字来自夏威夷语,意思是“无边的天空”,这是对其巨大尺度和与夏威夷群岛之间联系的一种形象表达,因为对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些关键研究正是在那里完成的。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是引力作用下的杰作,由星系团、超星系团和无数天体组成,通过宇宙引力网紧密联系、运动着。在拉尼亚凯亚的中心,有一个神秘的区域被称为大引力源(Great Attractor),它对超星系团内的星系施加着巨大的引力。在这浩瀚的范围内,我们的银河系、整个本星系群,乃至室女座超星系团,都只是这宏伟结构中的微小部分。拉尼亚凯亚为我们的存在提供了深远的背景——我们是某个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宏大、更壮丽的事物的一部分。 ![]() 图4.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示意图,红点表示银行系的位置 当我们抵达宇宙探索的边界时,我们面对的是可观测宇宙的极限,它直径约为930亿光年,是一项令人震撼的天文学奇观。同时,这个数字引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如果宇宙只有138亿年的历史,为什么我们能观测到远超138亿光年以外的宇宙区域?答案在于宇宙的膨胀。自大爆炸以来,宇宙一直在膨胀,拉伸空间,不断增大天体之间的距离。当我们今天看到的光在宇宙诞生初期离开它的源头(比如一个星系)时,那个星系并没有距离我们450亿光年那么远,而是近得多。但随着光在空间中向我们传播,空间本身也在不断拉伸和扩张,在光传播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与那个星系之间的距离大幅增加了。所以,尽管这束光传播了130多亿年,但由于宇宙的膨胀,光源与我们的距离也在不断增长。这意味着,当光到达地球时,发出这束光的星系现在的位置比光刚启动旅程时已经远得多了,已经远远超过138亿光年。 那么,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又是什么?这是宇宙学中最伟大的谜题之一。一些区域正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远离我们,因此将永远无法被我们观测到。因此,整个宇宙的真实规模仍然是未知的,甚至可能是无限的。尽管可观测宇宙已经极为庞大,但它可能只是整个宇宙空间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最终,我们只能怀着谦卑的心态意识到:或许总有一些宇宙的区域、无数的星系与奇观,随着宇宙的不断扩张,将永远无法为我们所见,永远消失在这无尽的宇宙深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