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施术部位。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曲池穴,这个穴位在我们的手臂上,非常容易找到。曲池穴是大肠经的要穴,曲池穴就像是一个水池,但它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满满的阳气。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肠胃、活血化瘀等功效。经常按摩曲池穴,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哮喘、咽喉肿痛、高血压等病症的作用。此外,曲池穴还有美容养颜、调理气血的作用,经常按摩曲池穴可以使皮肤红润有光泽,气色更加健康。穴名释义:曲,屈曲也;池,水池也。穴为手阳明之合,脉气流住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此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处有凹陷处,形似水池,故名曲池。定位: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取穴:将手臂屈肘成直角(形如拱手作揖),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在肘弯横纹外侧末梢处是穴。按压的时候酸痛。这个穴位可以按住、点按,也可以把手伸直用另外一只手进行局部摩擦,擦热擦红。《针灸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 躄痿痹重,瘈疭,癫疾吐舌,曲池主之。《千金方》:耳痛。举体痛痒如虫噬,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灸曲池二穴,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金鉴》: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症。曲池穴是人体常用腧穴之一,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指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合称六腑)病症。本穴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具有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清头明目、调理胃肠之功,为全身祛风退热要穴。曲池穴可调理肠胃功能。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合治内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手阳明大肠经又与足阳明胃经同气相求。曲池穴属土,脾也属土。胃主降,脾主升,脾胃是“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是“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人体正常的运行,应该是胃、大肠之气往下降,而脾气往上升。若经络受阻不畅,胃气不降则致胃胀,而大肠之气不降则致便秘。刺激曲池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能协调胃肠气机,调节胃肠功能。主治:肠炎、腹部绞痛、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皮肤瘙痒、结膜炎、眼睑炎、荨麻疹、高血压,齿槽出血、甲状腺肿、上肢瘫痪等。缓解治疗外感发热,咳嗽,气喘,腹痛,吐泻,齿痛,湿疹,痤疮,手臂肿痛,半身不遂,白癜风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曲池是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普济方·针灸》风疹篇云:“穴曲池治隐疹。”,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故可治荨麻疹等皮肤病。皮肤病的发生多因血热内蕴,又外感风邪,蕴郁于肌肤腠理所致。本穴有“皮肤病第一穴”之称。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风疹、湿疹、痤疮、水痘、青春痘等皮肤病症。中医认为的“热”是指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的表热;或是气血淤滞、脏腑有热引起的里热。而曲池穴是手阳明经合穴,有“逆气而泄”的作用,既可以解表热、又可清里热,是治疗热病的主穴。《杂病穴法歌》曰:“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意思就是曲池穴对于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麦粒肿、面瘫等五官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本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泄”“经满而血着病在胃,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用于腹痛、腹泻、便秘等,常与足三里、中脘、天枢,上巨虚一起配伍应用。不论是肘膝关节疼痛、半身不遂,还是腰背疼痛,曲池都可以治疗。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膝盖痛、腰痛、中风偏瘫后遗症。本穴具有走而不守、通上达下、宣导气血的功用。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又是手阳明的合穴,因此清利头目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晕、头胀、眩晕等症状,也就是西医中的高血压病。临床试验也证明,针刺曲池穴,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曲池穴配合谷穴、外关穴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由于饮食不慎,风寒感胃,或者其他原因,出现腹疼如绞、上吐下泻等症状。此时,只要按摩曲池穴,就能够有助于症状缓解。按摩曲池穴加阳池穴,瘦手臂。脂肪很容易囤积在手臂,加上手臂连接着肩周,是淋巴密集的地方,容易产生大量血液垃圾和毒素。点按阳池穴和曲池穴可加速手臂血液循环,促进淋巴新陈代谢。 阳池穴位于手背,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将手腕背曲后,可见到腕部有一粗大的皱纹,阳池即在其中央。按压阳池穴能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手脚冰凉、老寒腿等寒症。除针刺(需专业医师操作)外,可采用点压、按揉、艾灸等方法。 用刮痧板从上到下刮拭曲池穴3~5分钟,可有效缓解外感发热; 点压、按揉曲池穴可缓解肘臂酸痛、屈伸不利; 温和灸曲池穴可治疗因风寒痹阻导致的肘臂发凉、疼痛; 按压曲池穴还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病: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每次3~5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 注意: 曲池穴有活血行气之功,孕妇不宜应用,避免引起流产。 
按摩曲池穴的作用: 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 治疗上肢瘫、麻、痛等。 缓解高血压、贫血等。 治疗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等。 不论是治病还是保健,进行穴位按摩均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按摩的安全与治疗效果。 (1) 屋里要保持清静、整洁、避风、避强光、避免噪声刺激、保持空气新鲜。(2) 对于长期服用激素与非常疲劳者,不宜进行穴位按摩。(3) 按摩时要避开骨骼突起位置,以免损伤骨膜。老年人的骨骼变脆,关节僵硬,儿童皮薄肉嫩,在按摩时不可以用力过大。(4) 淋巴、脊椎、尾骨外侧反射区,必须要朝心脏方向按摩,以便于推动血液与淋巴循环。(5) 足部按摩后,不可以用凉水洗脚,可以用手纸擦去多余的按摩膏,穿上袜子保暖。晚间睡觉前洗干净油脂并用温水泡脚I5分。(6) 在按摩后半小时中,宜喝热水500mL以上。严重肾脏病患者,饮水不可多过150mL。实验结果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艾炙曲池可使胃蠕动弛缓,针刺曲池又可调节肠道蠕动、空肠、回肠蠕动弱者可即时性增强,强者可使之减弱。针刺阑尾炎患者的曲池等穴,无论在X线观察下或直接手术观察,均可见阑尾的蠕动明显加强,紧张度增加,或阑尾弧度变动、移位、呈卷曲摆动,或见分节气泡移动加快,内容物排出,阑尾血管收缩,原来充血者,变为缺血状态。曲池穴对冠心病、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可减缓心率。对血管舒缩功能有调节作用,轻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重刺激多引起血管扩张。曲池穴的降低血压作用已被证实,且远期疗效较好。观察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图发现,针刺曲池等穴,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起针后脑血流量增加仍可维持35分钟,脑血管阻力降低不明显。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过多症,针刺曲池等穴,可使血小板数渐趋下降,以至恢复正常。针刺曲池穴对炎症灶白细胞的游出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血氧饱和度有调整作用。针刺曲池可使多数空腹正常人的血糖升高,说明有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功能的作用。对血糖的调节,因手法不同,可产生相反的效果,如用烧山火手法,可使血糖上升,用透天凉的手法则可使血糖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