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转眼,春将归去,鄞州湿地公园又迎来新一年的鸢尾季。 鸢尾属植物花型奇特,色彩缤纷,是春末夏初公园的一抹亮色。其拉丁属名Iris,即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民间用“彩虹女神”或“爱丽丝小仙女”来称呼鸢尾花,非常相称。 ![]() 全世界鸢尾属植物约3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产60种、13变种及5变型,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及东北。浙江原生种并不多,只有玉蝉花、蝴蝶花、小鸢尾、小花鸢尾等少数几种,宁海山上有小花鸢尾,曾在浙东大峡谷拍到一棵开花植株。 鸢尾属植物碧叶似剑,花型如鸢,水陆两宜,品种繁多,文化深厚,深受全球园艺人士的喜爱,培育出的品种据说达到7万多个,近年来在国内园林上运用越来越广。 ![]() 不过,该属植物叶型、花型都比较相似,甚至同一品种也颜色多变,辨识起来令人头痛,偶然遇见,也就随便看看而已,根本不敢指认。 直到2018年,局面才有了一点改观。 那时,我们搬到鄞州湿地公园附近居住,近距离观察鸢尾的机会多了起来。认植物光看图片是不行的,唯有对着植物志的描述,再实物比较对照,才能够多一些认知。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一个社群里认识了爱丽丝喵肖月娥博士。肖博士来自上海植物园,知名鸢尾专家,为人非常nice,对于本小白的幼稚问题,总是不厌其烦,悉心指导,让人感佩。 ![]() ![]() ![]() 于是,电脑里积攒多年的那一堆漂亮鸢尾图片,终于名实对照秩序井然了。人花相对之际,也可以如遇见老朋友一般,大声叫出它们名字了。 按照中国植物志的分类,鸢尾属往下可再细分为鸡冠状附属物亚属、无附属物亚属、须毛状附属物亚属、尼泊尔鸢尾亚属、野鸢尾亚属、琴瓣鸢尾亚属6个亚属。 其中前3个亚属,基本可以涵盖宁波常见的鸢尾品种,而后4个亚属植物,平时较少遇见,为免混淆,本文忽略不说。 ![]() 在宁波,鸡冠状附属物亚属鸢尾不多,只有蝴蝶花、鸢尾等2种。无附属物亚属最多,有黄菖蒲、花菖蒲、路易斯安娜鸢尾、溪荪等4种;须毛状附属物亚属的典型代表,是本科属模式种德国鸢尾,却还没见到过,本着不熟不说原则,也略过不表。因而,本文主要谈谈宁波几种常见鸢尾。 首先说说蝴蝶花,此花又名日本鸢尾,模式标本采自日本,是宁波最常见的一种鸢尾,各处花坛均可见其美丽身影。 ![]() 蝴蝶花名字很美,外形亦然,淡蓝色的外花被片中脉之上,有隆起的黄色鸡冠状附属物,俯拍图片的特征不明显,如果以平视视角观察,很方便可观察到。蝴蝶花陆生为主,花期也是最早的,三月初就可看见花开了。 宁波山野有白蝴蝶花,是蝴蝶花开白花的一个变型,曾看到过林海伦老师拍自四明山的图片,花瓣白色,鸡冠状附属物依然黄色,和本种区别不是很明显,更像是一种过渡类型。 ![]() 鸢尾,花蓝紫色,又名蓝蝴蝶。虽然占着科属长的大名,但在宁波似乎运用不多,也只是早年在东柳坊社区见过一丛,最近在湿地公园又见过一次,但也只有一株。 鸢尾在我国历史悠久,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归入下品:“鸢尾,味苦平,生山谷。治蛊毒、邪气、鬼注诸毒”。药效听起来似乎很厉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其名曰:“以形命名。乌园当做乌鸢。”简而言之,就是花如鸢尾,根似鸢头。 ![]() ![]() 其宽大的外花被片中脉上,有白色带紫纹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构造,好似跳动的白色火苗,特征非常明显。鸢尾也以陆生为多,花期在三四月间。 无附属物亚属鸢尾,在宁波品种最多见。所谓无附属物,是指其宽大的外花被片上,既无德国鸢尾那样的须毛,也无鸢尾那样的鸡冠状附属物,比较光滑舒展。 该亚属植物最好认也最常见的是黄菖蒲,又名黄鸢尾、菖蒲鸢尾、黄花菖蒲、黄花鸢尾、水生鸢尾等,花色鹅黄,外花被片基部有黑褐色斑纹,识别特征非常明显。 ![]() ![]() 从其别名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适合水边或浅水中栽种的鸢尾,也是鄞州湿地公园配置最多的鸢尾。盛花期在四月底五月初,和林下大规模开放的大花金鸡菊正好同期。一时间,公园林下、水边,到处黄灿灿一片,煞是好看。 湿地公园另一种常见鸢尾,是花菖蒲。花菖蒲为玉蝉花的园艺变种,日本人最喜欢,栽培历史超过500年,培育出的品种甚多,植物的营养体、花型及颜色因品种而异。比较明显的辨识标志,是外花被片中脉基部有黄色斑纹。 ![]() ![]() 花菖蒲有淡粉色和深紫色两种,间杂排植于河岸两边。花开时节,像是给水道两岸镶上了美丽的花边。在苍翠满眼的夏日公园,是最引人注目的美丽风景线,也是五月底吸引我常去公园最大的动力之一。 ![]() 一天早晨,我走过一座惠风西路的一座桥边,瞥见一侧河边的水景植物之中,开出了三五朵暗红色的鸢尾花。 走近细看,花朵没有附属物,外花被片基部也有一条细细的黄色斑纹,但比花菖蒲的黄色斑纹似乎细一点长一点。 ![]() 我有点迷茫,这也是一种花菖蒲?还是另一种鸢尾呢?请教爱丽丝喵老师,她比较肯定的说,这是路易斯安那鸢尾。 我向她请教如何辨识花菖蒲和路易斯安那鸢尾?她马上给我留言,说路易斯安那鸢尾高大健壮,茎有分枝,五六朵花次第开放,花色相对艳丽,一看就是美国人的审美风格。而花菖蒲茎无分枝,花生枝顶,一般两朵花。 ![]() 专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仅“有无分枝”这一条,就让我一下子从花朵比较的眼花缭乱中解脱出来,轻松掌握辨识要领。肖博士还补充说,二者花期也不一样,路易斯安那鸢尾花期四月底五月初,而花菖蒲花期玩至五月底六月初。 这下彻底给我解惑了。前年,朋友琳燕送来三株鸢尾苗,我们见缝插针将其种在悠园西北角。去年长了一年叶子,没开花,也弄不清是什么品种。 ![]() 悠园第一朵路易斯安那鸢尾 今年四月二十四日,其中一株枝顶上,忽然开出第一朵紫色大花,在晨光中飘然若仙。因为这朵花,整个悠园似乎一下子明亮了起来。再过两天,另一株则从下面侧枝绽放出一朵暗红色的花,中间蕊瓣则亮黄色,色彩繁复而雍容。 三棵鸢尾都有不少分枝,枝上花苞五、六个不等。它们一朵接着一朵开花,花期持续了一周左右,到五月三日,基本凋谢了。对照肖博士的辨识要点,才知道琳燕送我们的是路易斯安那鸢尾。 ![]() ![]() 这种鸢尾又名常绿鸢尾、彩虹鸢尾,原产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佛罗里达州等墨西哥海湾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流域的沼泽地。其主要特点是叶片四季常绿,有蓝、紫、黄、橙、粉和红等色系,可长期生活于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之上。 相比较而言,路易斯安那鸢尾在宁波运用最广泛。东钱湖马山湿地公园那一大片鸢尾花海,是路易斯安那。天童路边地铁5号线出口处那些鸢尾,也是路易斯安那。真是一种水陆皆宜适应性极强的优质园艺品种。 ![]() ![]() 路易斯安那鸢尾花海 无附属物亚属之中,还有一种溪荪,在宁波偶尔可见。 2016年五月,去咏归路拍楝花,在路边撞见一片五颜六色的鸢尾花,虽不认识,但本着及时保存资料的原则,拍下了一些图片。 后来,集中学习鸢尾知识,才认出原来是溪荪。“溪”是指该植物的生境,“荪”指类似于菖蒲的香草,连在一起,意为水中香草。 ![]() 它们最大的辨识特征,是外花被片基部有黑褐色网纹及黄色斑纹,形似虎皮,故称为虎斑纹。 中国植物志记载,溪荪之名来自《本草纲目》。我翻了半天目录,也没有找到相应条目,后来在“白昌”条目下,才看到相关记载。 李时珍曰:“一种根大而肥白节疏者,白昌也,俗谓之泥菖蒲;一种根瘦而赤节稍密者,溪荪也,俗谓之水菖蒲。叶俱无剑脊。溪荪气味胜似白昌,并可杀虫,不堪服食”。 ![]() 从现代植物分类的角度来说,古人显然把不同科属两种植物混为一谈了。 泥菖蒲,即现代植物学的菖蒲,也就是我们端午节挂在门框上辟邪祛病的“蒲剑”,原属天南星科,现归为菖蒲科菖蒲属。 而溪荪,又名西伯利亚鸢尾东方变种、东方鸢尾,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两者亲缘关系比较远。 溪荪在中国有1种1变种1变形,原种产于东北内蒙等地,花天蓝色;变种名为宜兴溪荪,产于宜兴,花深蓝紫色;变形为白花溪荪,产黑龙江东北部的三江湿地。 ![]() 从我在咏归路拍到的溪荪来看,颜色有深蓝紫色,也有白色,显然是根据变种和变形培育出来的园艺品种。 鸢尾虽然多且难,但只要肯下功夫,还是能指认一二的。这种植物分类的快乐,正是我们持续沉迷于草木世界最大的原因之一。 人生之乐,不就是一个个好奇心的满足么? ![]() 作者简介:小山,科普作家,甬派、甬上等媒体平台专栏作者。业余时间致力于发现身边触手可及的草木之美,挖掘寻常草木的文化内涵。参编《认识中国植物》(华东册、海岛册),著有《甬城草木记》、《草木清欢》、《山野寻芳:浙东草木游记》等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