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囊》上智部见大卷一之萧何篇

 昵称503199 2025-05-04 发布于湖北

大家好,我是十翼学宫读书会导读老师王子宁,今天与诸位分享冯梦龙笔下的又一个人物——萧何。提到萧何的名号,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他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大名鼎鼎的丞相;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有句成语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成为大将军是因萧何举荐,后来被杀也因于萧何的计谋,比喻成败皆拜一人所赐、因一人之功。《智囊全集》如何品评萧何的智识呢?

 原文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银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扼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大意

刘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冲向富有金银财物的府第,唯恐自己少分一份,唯独萧何却率先收取了秦朝丞相和御史府中的律令和图书并妥善保管。刘邦得以详尽掌握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民生疾苦等情况,从而得以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都有赖于萧何率先接管的这批极有用的秦朝图书。

 在各位同僚将领如火如荼地争抢金银财帛之时,萧何不盲从,清醒而果决地直奔图册书籍而去,他清楚地知道,对于经世治国,前朝的文书遗存是多么具有实用性参考价值;如果说直奔金银去的将领们看中的是眼下之利,那萧何所看重的则是长远之用;宰辅之器的萧何自有格局,他分得清小大轻重,看得透远近先后,在群情纷乱之际,他自岿然不动,不乱于方寸,立得定脚跟,不计其余,直取所需,展现出过人的识见与行动力;纵被裹挟于人群巨大的盲动中,大格局者必也时时明明历历、处处云淡风轻、事事有板有眼,不会失去自己的节奏,而似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种气宇和风度当然非寻常“斗筲之辈”所能想象。“斗筲之辈”是个很形象的词语,“斗”和“筲”都是容器,容量都很小,比喻才识短浅、气量狭小之人。倘若在心地、见识和行动上活成了一斗一筲之量,那真的是件非常可悲的事,鼠目的寸光永远无法领略一眼万年。既生而为人,自当有志,在心量、智识、格局上取法乎上,时时延展自己、锤炼自己、成就自己。如冯梦龙在“上智部总叙”中所说:“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如是,“斡旋入于无声嗅之微”,而“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清华大学校歌中这样唱:“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意思也是说,人首先要有器度和见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因为“器识”决定了一个生命体量在根本上的小大。一个人,才情也许是易见的,器识则可能是隐微的,但这隐微的恰是更为有力的、根柢性的,大众也许不见,高人则一望便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不常有,但毕竟是有。作为一匹志在千里的马,应忧虑的不是世无伯乐,而是自己是否真正具备了千里之姿。

今天腊月二十三,又近年关;关房寂寂,其乐无疆。手头无甚资料,亦不知昨天和明天的导读老师分别是谁,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位列两位仁者之间,欢喜荣幸。共诸位老师与年俱新。

图片

姓名:王子宁

城市:北京

从事职业和岗位:学术研究

2012年结缘十翼书院,2018年5月加入十翼学宫读书会导读工作。

对导读工作的感悟:学而后知莘莘,教而后知谆谆。欣欣生意,春草不除;共学适道,夫乐何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