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青瑜:天文历法怎么定?(一)

 朝阳大海 2025-05-04

今天我连续发两篇文章了,一到现在一分钱没挣,看了别忘了打赏哈——吃药

我国天文学起源于历法测定,所以它从诞生就是一门多个科学分支融为一炉的交叉学科。

也就是说中国的天文学和历法学不分家,中国人研究天文的目的,为了根据天文推算历法(时间)。推算历法时,肯定需要用到计时单位,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而计时单位呢?又不是胡定的,皆是以某一天体的运动周期而定。

比如回归年,就是指太阳回复往返的周期。

再比如朔望月,就是指月球连续两次合朔或两次望所需的时间。

这些天体的循环周期就构成了我们历法的基本单位:年、月、日。

由于我国历法从诞生就是属于多防合历,所以在实际的历法应用中,计时道位并不是单纯的只依赖太阳和月亮。比如定年,就分多种,有斗历定年、回归点年、恒星年、食年、交点年、近日点定年。

咱们先看一下什么叫回归年历?

所谓的回归年历法,就是太阳两次通过某个节气点的来定一年周期的历法,叫回归年历,也可以称为分点历法。由于是这种历法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来定年历,所以也叫太阳历!

我国使用的回归历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冬至为回归点,也就是太阳两次通过冬至点为一个太阳周期年。除此之外,随着坐标系的变化,太阳回归历又变成了以黄赤夹角来定回归年,也就是太阳两次通过春分点(黄赤相交)的时间周期——365.24219879日为一年。这个数值呢?已经把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2计算在内,所以并不是真正的太阳周年(地球的公转周期)历。

第二种纪年单位,就是太阴历,它以12个朔望月所经历的时间354.367075日为一年,也就是一个太阴年为364日或365日。

第三种就是恒星年历,什么恒星年历呢?就是太阳接连两次和某一恒星同时走到同一黄经度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周年。这个周期才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365.25636042日,也就是365日6小时9分9.7秒。

第四种纪年历叫近点年历,什么叫近点年历呢?就是地球两次经过尽日点所需要的 时间。虽然在隋朝开皇年间,刘焯就在《皇极历》中明确提出了定气法。但是近点历作为纪年单位,在我国并没有真正被使用。

第五种纪年历法叫食历:太阳沿黄道,从白道的升交点经降交点,再回到升交点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就叫食年历,它的周期为:346.620031日,也就是346日14小时52分52.8秒。像三统历就是以食历为主的历法体系。

第六种就是最早的斗历,像河洛图的四时八节,商代十二辰,黄帝十节历,都是以斗柄两次经过某一节点为周期的历法!

虽然纪年历法细分多种,由于我国天文历法的推算向来慎密和前沿,所以几乎没有真正单独使用过哪一种历法,一般皆是多防合历,所以任何一种单独历法都无法单独进入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