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攀足固肾腰原理:通过身体的前屈与后伸动作,对人体脊柱、腰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命门穴、肾俞穴和腰阳关穴产生刺激,同时对肾脏起到了牵引按摩的效果。这样能有效的改善大脑的缺氧缺血的状况,对一些常见慢性病症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动作要领如下:首先双腿呈大马步分开站立,弯腰时双手按住膝盖,引导气血下行至膝盖部位;接着起身,再次弯腰时捏住脚踝后的太溪昆仑穴,并且保持腿部伸直。在此过程中,颈部和肩部要保持放松状态,头部自然下垂。随后,借助脚底发力,使尾椎做小圆圈运动,这个动作既能拉伸腿部的肾经,又能够活动尾椎与脊椎。这里需要着重关注肾经、肾海、太溪昆仑穴以及宗筋等关键部位。在攀足时捏住太溪昆仑穴,并且利用脚底发力甩动脊椎,这样就能有效地刺激到肾经和脊椎,诸如任脉、督脉、冲脉、肾海等部位皆可受到刺激。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蕴含三个关键要诀: 第一个、按压膝盖,把气血引到膝盖旁的阳陵泉。 第二个、是“收”,也就是捏太溪 和 昆仑穴,把气血收到太溪昆仑穴里。 第三个、是弯腰晃脊柱,保持尾闾中正,进行转换晃动,这一动作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晃动牵拉腿部诸条经脉随之旋转。 三大要诀的深度剖析: 1、阳陵泉作为“筋会穴”,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气血到达此处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的状况,还能改善下肢麻木、抽筋等问题,这是因为按压膝盖时,身体的弯曲和按压动作,会推动气血朝着膝盖部位的阳陵泉汇聚。从而使下肢麻木、抽筋之类的问题得到改善。 2、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原穴,是肾经气血的源头,肾精汇聚之处,具有滋阴益肾、固本培元的作用,刺激太溪可激发肾经动力,促进肾水滋养全身,尤其对肾虚引发的诸如腰膝酸软、僵硬、肿胀、下肢活动受限、耳鸣、生殖系统等问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可缓解头痛、腰痛及下肢循环障碍。太溪补益肾气,昆仑疏通膀胱经,二者搭配可形成“肾-膀胱”表里经循环,所以,起身再度弯腰捏住脚踝后的太溪昆仑穴并保持腿不弯曲时,就是将气血收到这两个穴位之中。这样可以增强气血的收纳与输布能力,特别适合调理肾虚引发的各种问题。 3、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前俯和直立的动作对脊柱的影响不可忽视。前俯时从颈椎开始,依次经过胸椎、腰椎、骶椎到尾椎,像卷地毯一样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弯曲,这个过程能让练习者细心体会到脊柱每节椎骨松开弯曲的感觉。直立时则相反,从尾椎开始,一节一节由弯曲而竖直,从而体会到每节椎骨由弯曲而变竖直的感觉,并最终体会整个脊柱贯通一气的感觉。另外,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要在两膝直立的情况下进行俯身前屈,这样才能充分刺激脊柱、督脉等经络以及命门、阳关等穴位。 |
|
来自: yinweiming77 > 《古法八段锦每一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