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段锦的真正功效详解(超详细)中

 韬擂 2024-08-24 发布于海南

五、五劳七伤往后瞧

本式要求头向上顶,肩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旋臂,两肩后张。“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劳损;“七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伤害。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的脏腑。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大椎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人的七情活动与脏腑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以五脏精气作为情志的物质基础,只有作用于机体脏腑时,才能表现出情志的变化。《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喜怒悲忧恐。”这指出了情志活动和相应脏腑的密切关系。情志的异常变化伤及脏腑,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其功能紊乱而发病。

如《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习练者长期坚持做“往后瞧”动作,可疏通经络,强化脏腑功能,排除七情干扰,促进气血循环,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使精神愉悦、精力充沛。

通过“往后瞧”,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拉作用可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脏和六腑等腧穴。下颏内收、胸腹向前伸展、脊柱微成反弓的活动,可刺激督脉、疏理任脉,使任、督二脉在动作导引中不断受到松与紧的交替刺激,从而调动脏腑经络和气血运行。

“腹为阴,背为阳”,任脉循行于人体腹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之称,刺激任脉可调节人体阴经气血;督脉循行于脊柱正中线及头部正中线,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有“阳脉之海”之称,刺激督脉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

由于任、督二脉相对应,所以“往后瞧”的动作导引,可以疏通任、督二脉,使全身气机得到发动,从而疏通脏腑经络,使气血畅流不息,达到情志稳定、心静淡泊、青春常驻之目的。脏腑经络得到疏通,气血得到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得到强化,身体各部组织得到精气的滋养,从而保持七情的正常活动、身体的健康。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及相关穴位如图5所示。

图片

六、摇头摆尾去心火

本式动作要点是马步下蹲要求收髋敛臀,上体保持中正;摇头摆尾时,要求颈部与尾闾对拉伸长,好似两个轴在相对运转,速度应柔和缓慢,动作圆活连绵;年老体弱或身体不适者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强度,不可强求。

“摇头摆尾去心火”以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为指导,练习心经,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来达到调和上下、平衡水火、平秘人体阴阳、调理脏腑机能的目的。

本式功法属治疗性功法,其中的“摇头摆尾”指的是操作,“去心火’是其功法效果。“心火”,即心热火旺的病证,属阳热内盛的病机。“摇头摆尾去心火”主要通过对脊柱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使头颈、腰腹及臀部、腿部等多种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下肢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加了肌力。

同时,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为六阳经的汇总点,位于颈根后,第7颈椎棘突和第1胸椎棘突之间),以提升阳气;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和命门穴,命门贯脊属肾”,肾在五腰为肾腑,行中属水,心在五行中属火,以水克火,只有壮腰强肾才能调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门穴,增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濡润的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的目的。

本式转腰的幅度与强度均大大增强,一方面强调了动作的轻巧与放松;另一方面还要求以腰部运动来带动颈部运动。在作用方面由于大幅度地“摇摆”增强了对命门与肾脏的按摩作用,能起到养阴滋水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心属火对应自然界之南方,位于人体上焦;肾属水,对应北方,位于下焦。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以制约心火,使之不至于过旺;心火下降以温肾。两脏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本式动作正是居于这一理论设定的,通过大幅度地晃海(中晃海为主,上晃海为辅),增北方肾之水,去南方心之火。在适应病证方面,主要用于虚证的劳伤性疾病,以及心火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证。

督脉和任脉的循行及相关穴位如图6所示。

图片

七、两手攀足固肾腰

本式动作要点要求反穿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放松,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动作要与呼吸和意念相统一。

“两手攀足固肾腰”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大幅度俯仰的“两手攀足”锻炼,疏肾经、调命门、平衡任督,达到健固腰肾、疏通经脉、调理人体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效果。本式功法属于日常调养性功法,其中的“两手攀足”指的是操作,“固肾腰”是其功法效果。

中医理论讲“腰为肾之府”,《黄帝内经·索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为生殖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两阴,其华在发。

通过“两手攀足”动作,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刺激人体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首先,此经起于足掌心涌泉穴,经内踝下方,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络膀胱。当两掌沿两侧腰部推按腰、臀、腿、足经脉穴位,对肾、肾上腺、输尿管有良好的牵拉按抚作用,不但可以疏通众多的经络不平之气,还对相联络的器官脏腑起到调节作用,达到“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效果。

其次,还可刺激脊柱督脉与腹正中线任脉,打通阴、阳经气机,发挥温补和濡养作用;推摩脊柱上的腰俞、命门、阳关等穴位,有助于调节肾阴、滋助肾阳、生精补髓,可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疾病。

再次,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柱两旁联络肾,与肾相表里,按摩经脉八髎、委中、承山等穴,可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对潜伏在膀胱经上的疾病,如头昏脑涨、腰背酸痛、股关节伸屈不灵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本式功法的“固肾腰”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幅度俯仰时对命门的按摩,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二是通过对腹部和腰背部经络一紧一松的“刺激”,起到调和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其中对任、督两脉及其经气调整作用的意义尤为重要。

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且与上丹田相连;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且与中、下丹田相连,所以古人将气血在任、督两脉的运行过程喻作“小周天”。

总之,人到老年,肾的精气衰减,生理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在病理上,凡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表现异常,都与肾气虚衰相关,因此,人们必须重视肾气的盛衰,调养人体先天之本,以求固肾壮腰、延缓衰老。

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循行及相关穴位如图7所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