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hjs660907 2025-05-0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肾功能、乳酸、维生素B12、肝酶、血糖波动。五项,缺一不可。有人靠二甲双胍稳住血糖十多年,最后却败在了“没空体检”这件小事上。

二甲双胍,不是糖尿病患者的“无敌BUFF”。它是把双刃剑,控制血糖这方面确实够硬核,可一旦忽视了它带来的逆伤害,等于把自己送上了慢性损耗的高速路,刹车失灵。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这药不是糖人专属。有人减重用它,有人抗衰老用它,甚至有科学家自己当实验小白鼠。但只看好处,不看代价,就像天天只看余额不看支出,早晚被打脸。

肾功能这项检查不是摆设。二甲双胍通过肾脏代谢,肾功能一旦拉胯,乳酸堆积,乳酸中毒不是吓唬人,是直接进ICU的那种凶猛。尤其是原本就有慢性肾病的患者,长期不查肾指标,是在用命赌。

别以为年轻就能扛。一项国内横断面调查显示,25-45岁糖尿病人群中,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的比例超过了30%。这些人多数自我感觉良好,直到有一天突然尿少、乏力、恶心,一查,肾功能已经飘红。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乳酸检测不是体检中心的鸡肋项目。长期服药的人如果频繁乏力、肌肉酸痛,还以为是工作太累,结果乳酸早已超标。医生最怕的,是患者用“状态还行”自我安慰,硬生生错过干预窗口。

维生素B12,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营养素,在二甲双胍面前却像个脆皮英雄。它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服药的人B12吸收会变差,手脚麻木、注意力下降不是“老了”那么简单,是神经在抗议。

研究指出,长期使用二甲双胍6年以上的人群中,维生素B12缺乏的发生率可高达30%-40%。最离谱的是,很多人出现神经病变症状都不曾联想到B12,搞半天还以为是老寒腿或颈椎病。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肝酶检查也必须安排上。虽然二甲双胍本身对肝脏没有直接毒性,但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异常,副作用可能加剧。再加上糖尿病常见脂肪肝,肝酶升高很可能早就悄悄发生。

尤其是ALT、AST这些项目,很多人压根就没概念。结果一查,数值翻倍,肝细胞早已“破防”,再不处理就从脂肪肝变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血糖波动监测不是只看空腹血糖那么简单。有人早上空腹6.0,得意洋洋,还发朋友圈“血糖稳如老狗”,结果餐后血糖飙到12,全天血糖波动像坐过山车,胰岛早就喊救命。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连续血糖监测(CGM)是更精准的手段,能看到全天的血糖波动曲线。可惜很多人嫌麻烦,宁愿靠感觉判断血糖,等出现视网膜病变了才后悔当初没看数据。

糖尿病并发症不会提前打电话预约,它们是静悄悄地来,猛烈地走。二甲双胍控制了血糖,但控制不了你对身体的忽视。糖尿病不是单纯的高血糖,而是一场全系统的慢性内耗。

长期服药的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每年都查这五项了吗?有没有因为“太忙”“太累”一次次跳过检查?有人说,血糖控制住了就行,那是把糖尿病当成数学题做,结果做出一身并发症。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有些检查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为了确认没问题。尤其是肾功能和乳酸水平,等身体叫苦的时候才查,往往已经晚了。很多人第一次查出乳酸升高,已经是因为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被送进急诊。

更惨的是那些自以为健康的轻度糖尿病患者,靠二甲双胍撑着,不运动、不控饮食、不体检,用药几年后突然出现手脚麻木、贫血、注意力下降,才知道是B12缺乏惹祸。

很多人直到出现低血糖、嗜睡、脱力,才意识到自己血糖波动有问题。CGM不是高科技玩具,是你了解自己身体的地图,尤其对于胰岛功能还残存的人群,更是早期干预的利器。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你越相信药物,越要相信检查。因为只有检查结果才告诉你,药物有没有在悄悄伤你。二甲双胍本身不毒,但它需要你配合身体的状态去用,不是“永远适合”的贴身护卫。

二甲双胍是医生手里的武器,不是患者手里的护身符。太多人把它当万能药,一吃十年不换,最后肾脏、神经、肝脏都遭殃。你不是不行,而是你不查。

抽空体检,比抽时间吃药更重要。尤其是那五项检查,肾功能、乳酸、维生素B12、肝酶、血糖波动,每一项都不是“可查可不查”。你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查这五项。

医生不是不提醒,是你没听进去。每年查一次不过半天时间,能换来的是整年的安心和身体的底气。别等到并发症找上门,才追悔莫及。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有些人是糖尿病控制得不错,却因为乳酸中毒进了ICU;有些人血糖稳定,却因为维生素B12缺乏走上了神经损伤的老路。说到底,问题不在药,而在你自己。

别以为自己没事就真没事。检查这东西就是“没事才能确认你没事”。你觉得自己状态OK,是因为你没查,不是你真的OK。

长期服药的人不是“药罐子”,是“数据控”。你不掌握身体的数据,就等于闭着眼开车。别拿命赌一次体检的钱,那是最不值得的投资。

医生提醒: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再忙也要抽空做这五项检查

想安全用药,就别偷懒。二甲双胍不是万能药,它是门槛高的药。你把它当糖果,身体就会把你当外卖小哥,按分钟计费。

每年查一次五项指标,才配得上这款药的门槛。你不查,不代表身体不受伤。数据不看,不代表数据不存在。

医生说的不是废话,是写在病例上、躺在病床上、挂在输液瓶上的现实。如果你还在吃二甲双胍,现在就去预约体检。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你自己还能继续吃它。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高维佳,李亚丽,王云霞.二甲双胍相关乳酸中毒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29(04):429-434.
[3]刘莹,王欣,李建.二甲双胍长期使用对维生素B12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23,21(10):45-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