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家简介】 黄福胜: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佛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月刊》《作品》《珠江》《南方日报》等。 ![]() 读罢包丽芳的小小说《擂台主》,我不禁喜出望外:作为一位中年女性作家,作品的字里行间,颇具武侠小说的风范,对江湖的规矩、技艺的演绎拿捏自如、张弛有度。作家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给读者带来了不同凡响的视觉享受。 作品以“设擂”为故事核,详尽地介绍了濮阳杂技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指出了设擂的根本原因:各路高手都希望借助挑战擂台脱颖而出、扬名立万、称霸一方,但由于“今年大家伙都忙着看擂台争霸,忘了龙舟水。范县就要遭洪水淹没了。”县令郑板桥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调兵遣将,通过两天一夜的加固堤围,保住了范县免遭洪灾,并借此圆满地解决了群雄争霸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作品从一开始,就给读者营造了一个纷争不断、暗流涌动的氛围,将本来普普通通的卖艺谋生演绎成一个充满竞争的角逐场所,瞬间将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一时间群雄争霸,各种比试不断,历经数十年,难分伯仲,彼此不服。于是乎,江湖卖艺由盘踞一方演变成地域之争。” “设擂”只是故事的“引子”,“挑战擂台”才是故事的重头戏。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摄取了几位挑战者的精彩瞬间,令人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只见他竖起高梯,猛喝一口液体,嘴巴鼓鼓地'蹭蹭蹭'爬上梯子顶端,往观众张口一喷,一团火焰从他口中喷涌而出,周围爆发出阵阵欢呼。“ “却见那边一少女双脚如飞,爬梯如踩云,一眨眼功夫,只见她口中吐出一串水帘,活活将火焰浇灭。” “东边上来一位中年大婶。她口咬一枝花,手托一瓦盆,一弯腰一蹬腿,花落在脚尖上,稳稳当当,盆往头顶一抛,用牙稳稳咬住。人们还没回过神,只见她将盆往少女身上一吐,少女没接住,红着脸下了台。” …… 常言道,你方唱罢我登台,但在乾隆七年范县这一块土地上,浮躁心理争霸心理已经蒙蔽了挑战者的双眼,挑战者们都急不可待地竞相上台,在擂台上一展雄风、击败对手,以致竞技场上电光火石,精彩纷呈;以致人们将全副身心投放其中,忘了汛期逼近,忽略了洪水滔天,范县危在旦夕。 如果说挑战擂台是《擂台主》的重头戏,那么加固堤围、抗洪抢险才算得上是《擂台主》的高潮。 当读者还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擂台上难分难解的竞技场面时,作者忽然笔峰一转,导出了“龙舟水来啦,范水决口,金堤河决口,黄河决口。”“人们惊恐地寻找藏身之处。”这样一来,悬念骤起,也紧紧地牵动起读者的心:范县人怎么才能逃过这一场劫难?这与设擂又有什么关系? 危难之际尽显英雄本色。有一个手拿一支长长的画笔的人站了出来,先后两次用画笔在地上画画,皆有所指:洪水来时,他气定神闲,尽显大将风范:“大家不要慌张,现场人马兵分三路,一路随我去黄河决口,一路由范县杂技长者带队去范水决口,一路由台前县杂技长者带队去金堤河决口,出发,堵缺口。”洪水退去后,他虚怀若谷,妙语化解多年矛盾,凸显卓越的领导才能,“从今往后,天下所有耍杂技的人都可以留在濮阳,范县就是杂技人的家乡。” 作者不愧为叙事高手,将设擂与抗洪抢险这两件本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有机地捏合在一起,借助细致入微的人物语言、行为的描写,并且在故事结尾才道出了那位为范县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人的真实身份,将郑板桥勤政奉公、爱民如子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对郑板桥这位遐迩闻名的大画家多了一份新的认知,多了一份敬意。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