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多层面支持服务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5-05-05 发布于广东


  作者 | 李佳浩  马丽丽

  单位 | 深圳市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社工案例计划 #社会工作 #社工课 #社工客 #社会工作者 #残障社会工作 #精神康复 #家庭社会工作 #个案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

一、案例背景


小叶(化名),女,已婚,患有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社交退缩、无故外出走失等症状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小叶的丈夫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工作繁忙,既要维持家庭收入,又要担心妻子的状况,常感到力不从心。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丈夫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开支,无法为小叶提供更多康复支持。面对妻子的病情,丈夫感到无助和焦虑。社工随即介入,帮助小叶及其家庭应对困境。

二、问题及需求评估


社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小叶所处的微观、中观、外层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和需求:

(一)微观系统:个人层面的需求

小叶需要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支持,以恢复社会功能,逐步回归正常生活。她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情感表达单一,病情需要长期服药,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治疗时断时续。

(二)中观系统:家庭层面的需求

小叶的丈夫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急需心理支持和照顾技巧指导。家庭经济状况差,无法承担长期治疗费用,急需援助。

(三)外层系统:社区层面的需求

社区缺乏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和支持,居民对精神障碍认知不足,存在歧视和偏见。小叶及其家庭需要社区支持,帮助她融入社区生活,减少社会歧视。

(四)宏观系统:政策层面的需求

小叶家庭经济状况差,无法承担病情复发住院治疗费用,急需政策支持,如免费体检长效针剂等,以降低小叶病情复发住院风险。丈夫需要了解相关政策补贴,如监护人补贴等。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社工通过评估服务对象与其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识别系统中的资源与障碍,通过增强个体能力、改善环境支持,促进系统间的平衡与协调。

(二)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情绪困扰。社工通过识别和调整服务对象的非理性思维,帮助其建立更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四、服务过程


(一)微观系统:个人层面的介入--药物治疗与康复支持

1. 药物治疗支持

社工首先从小叶的个人需求入手,帮助她获得专业的药物治疗。社工了解到,小叶的病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高昂的药费。为此,社工协助小叶申请了免费药政策确保她能够按时服药,稳定病情。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社工定期与小叶的主治医生沟通,了解她的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社工还为小叶的丈夫提供了药物管理指导,教他如何正确地为小叶服药,如何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反馈。通过这些努力,小叶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精神状态逐渐好转。

2. 康复支持服务

除了药物治疗,社工还为小叶链接了社区康复资源,为她提供免费的康复治疗。社工联系了社区康复中心,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康复项目和服务内容,根据小叶的病情和需求,为她安排了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康复活动。

在生活技能训练中,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教导小叶如何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如何做饭、如何购物等基本生活技能。这些训练不仅帮助小叶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还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在社交技能训练中,工作人员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小叶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助她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些训练,小叶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她开始愿意与人交流,能够与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互动。

此外,社工还定期与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小叶的康复进展,并根据她的实际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同时,社工也鼓励小叶的丈夫积极参与康复活动,陪伴小叶一起训练,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通过这些综合的康复支持,小叶逐渐恢复了部分社会功能,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二)中观系统:家庭层面的介入--心理支持与照顾技巧指导

1. 心理支持服务

社工意识到,小叶的丈夫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急需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为此,社工为小叶的丈夫提供了心理疏导服务。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社工运用倾听、共情等技巧,耐心地倾听他的倾诉,理解他的感受和压力。社工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并通过放松训练和情绪调节技巧,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应对能力。

在多次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小叶的丈夫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无助。他开始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对妻子的病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耐心,也学到了一些应对压力的有效方法。

2. 照顾技巧指导

除了心理支持,社工还为小叶的丈夫社工邀请了专业的精神科护士为其提供照顾技巧的指导,指导其如何观察小叶的情绪变化、如何应对她的突发行为、如何进行日常护理等。通过指导,小叶的丈夫掌握了更多的照顾技巧,能够更好地照顾小叶的生活起居。

社工还邀请小叶的丈夫与小叶一起参加社区康复活动,通过共同参与活动,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时增强他对病情的了解。在社区康复活动中,小叶的丈夫积极参与,与小叶一起完成了许多康复训练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他不仅增进了与妻子的互动,还结识了一些其他患者家属,大家互相交流照顾经验,分享心得,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支持网络。

(三)外层系统:社区层面的介入--社区关爱与支持

为了帮助小叶融入社区生活,减少社会歧视社工组织了社区居民参加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居民了解精神障碍,减少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在宣传活动过程中,社工邀请了精防医生为社区居民进行讲座,详细讲解精神障碍相关症状、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纠正居民对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社工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通过这些宣传活动,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同时,社工协助小叶加入社区关爱帮扶小组,小叶逐渐恢复了社交能力,能够与组内成员进行日常的交流。通过社区层面的介入,小叶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她逐渐融入了社区生活,为她的康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宏观系统:政策层面的介入--经济援助与政策支持

长效针剂的优势在于只需每月注射一次,药效即可维持一个月。这一改变不仅大大减少了用药次数,从每年的365次减少到12次,还可以有效预防病情复发。为了降低小叶病情复发风险,社工联系了相关部门,尝试帮助小叶办理免费体检并申请长效针剂免费注射政策,确保她能够获得持续的治疗,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在申请政策补贴的过程中,社工详细地向小叶的丈夫解释了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条件,帮助他准备了所需的材料,并陪同他前往相关部门办理手续。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最终成功为小叶申请到了所需的政策补贴为她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社工还协助小叶的丈夫申请了监护人补贴,为家庭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通过这些政策支持,小叶的家庭经济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丈夫也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减轻了心理负担。

五、服务成效评估


在服务周期的尾声,社工与小叶及其丈夫共同进行了服务成效评估。通过与小叶的交流和观察,社工发现小叶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不再无故外出,能够认出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沟通时也有了笑容,情感不再淡漠。小叶的丈夫反馈,家庭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他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无助。

小叶的丈夫对社工的专业服务表达了诚挚的感激,并表示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挑战,尽力照顾好小叶。基于服务目标达成与服务对象自决原则,社工与小叶及其丈夫达成结案共识,社工个案服务圆满结束。

六、专业反思


(一)生态系统理论的有效运用

在本案例中,社工通过生态系统理论,从小叶的微观、中观、外层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进行需求分析,并针对每个层面的需求制定了相应的介入策略。这种系统化的介入方式,帮助小叶及其家庭在多个层面上得到了支持,有效促进了小叶的康复和家庭的稳定。通过生态系统理论的运用,社工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困境,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二)心理干预的专业性

社工在与小叶及其丈夫的接触中,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情绪困扰,并通过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逐步调整非理性信念,缓解了焦虑情绪。这种心理干预方式体现了社工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能力。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运用倾听、共情、放松训练等专业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改善了情绪状态,增强了应对能力。

)提升专业能力与服务效能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意识到在资源链接和政策支持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社工应进一步加强与慈善机构、企业等多元化支持渠道的合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支持服务。同时,社工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更多的心理干预技巧和康复支持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提升服务效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