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学到/用过的经验方(1)

 ss 2025-05-05
1.健脾益肾消脂汤(蔡小荪验方)
组成:酒当归10g 地黄10g 炒白芍10g 川芎6g 淫羊藿10g 巴戟天10g 仙茅10g 石菖蒲6g 炒芥子10g 山楂20g 茯苓10g 炒白术10g 牛膝10g
功效:健脾益肾,化痰消脂调经
适应症:治疗痰湿闭经,特点为闭经后形体肥胖或肥胖后形成闭经。
2.痛风三合汤(王彦权验方)
组成:麻黄8g 附子10g 细辛3g 白芍30g 甘草10g 苍术10g 黄柏10g 牛膝10g 薏苡仁30 大枣5枚
主治:痛风及滑膜炎,局部红肿热痛,伴怕冷,怕风等,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紧或弦紧。
加减:怕风,怕冷较重,加麻黄,附子;兼见自汗出,麻黄减量至3g或去;关节局部肿胀严重,薏苡仁量增加,加独活8g左右;疼痛剧烈,舌苔不特别厚腻,大便略干或不利者,白芍加量;舌质紫暗,面暗唇青等瘀血表现,加当归,丹参,鸡血藤(河南风湿泰斗--活血痛痹汤);疼痛非常剧烈,加乳香、没药。
【陈老在治疗痛风时,常加药对:土茯苓,车前草,萆薢】
3.三合头痛方(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汤+夏度衡四味芍药汤)(王彦权验方)
组成:麻黄6g 附子8g 细辛3g 吴茱萸8g 党参15g 白芍30g 甘草15g 牡蛎30g 川芎15g 大枣6枚
功能:温经散寒,敛阴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顽固性头痛,偏侧或全头痛,日久不愈;常伴有面暗唇青,头有沉重感,怕冷,嗜睡,干呕,脉沉或弦紧。证属阳虚寒凝,血虚血瘀,兼顾正气不足。
加减:头痛剧烈,加大吴茱萸,可用至15g;身无力,嗜睡明显,父子加量,用至15g,煎时间不少于86分钟;伴有汗或失眠,麻黄、附子用量小,3~6g,以免兴奋大脑,牡蛎可加至40~80g;如头痛即干呕且较重,加生姜几片;若大便溏,减少白芍量,加少许干姜;如头痛如锥刺,面暗唇青明显,川芎用至30g;如伴有口干等,可反佐生石膏30g或更多。
【临床上常用该思路治疗头痛,跟诊梁老的时候,梁老也说过吴茱萸用来治疗头痛的时候,可以用到15-20g;陈老总结的头痛方中,川芎多用至30g】
4.柴四菊花汤(小柴胡 ,减生姜辛散以干姜温胃,减少黄芩、菊花 、生地、白芍过凉伤胃+四物汤,生地易熟地+菊花)(王彦权验方)
主治:肝火旺,肝血虚型眼疾,另眼周带状疱疹引起的视物不清,目疼,因病机相同者也可。
组成: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2g,甘草12g 干姜3g 当归10g 白芍15g 生地15g 川芎10g 菊花5g 大枣6枚
5.治崩漏奇方——变通加味当归补血汤(王彦权验方)
组成:黄芪15g 当归10g 三七(个子打碎)5g 桑叶10g 生地15g 黄芩10g 甘草10g 大枣6枚。
方解:三七为止血之圣药,桑叶滋肾阴,收敛止血,黄芪、当归气血双补,四味药乃青主师治疗年老血崩之妙方,证机相符。生地黄,量大滋阴降火,补已损之血,又可凉血止血,还可润肠通便,对应便干;黄芩清热凉血止血,又可降火,对应心急;加牡蛎滋阴潜阳,安神定志;大枣,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全方止血、补血、养阴、清热,气血兼顾,脾肾同调,治标顾本,因方证病机对应,故取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