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纪事:明代思想家袁黄的学术成就与善政实践(上)

 吴越尽说 2025-05-05

明代思想家袁黄的学术成就与善政实践(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行并重

君子不器

明代思想家袁黄的学术成就与善政实践

图片
图片

(上)

      袁黄(1533-1606),初名表,字坤仪,又字庆远、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世多称其袁了凡。明代著名思想家、官员、学者。祖籍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今属浙江省嘉兴市)。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精于天文、术数、水利、军政、经史、医药、音律、阴阳、佛学等各方面的学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通才”。隆庆四年(1570)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任天津宝坻知县。万历二十年(1592),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奉命随李如松军队出师赴朝抗倭,参赞军事。后因忤主帅李如松,被劾罢官归乡,卜居吴江赵田,著书立说。终年七十四岁。天启元年(1621),吏部尚书追叙袁黄“东征”功勋,赠尚宝司少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居吴江,家学渊源深厚

      袁氏先祖从河南陈州(今周口市淮阳县)迁至江南。元代,太高祖袁富一从浙江桐乡崇福迁到分湖之南的嘉善陶庄。


图片

《赵田袁氏家谱》


      高祖袁顺,字巽之,号筠庄,又号杞山。“靖难之役”后,因黄子澄案牵连,避居吴江。“杞山先生豪侠仗义,尚气节,人有急投之,不论寒暑早暮,辄倾身赴之。”1920年,柳亚子先生在为袁翼青《悟生丛草》所作的序言中说:“数传至杞山先生,负文经武纬之奇,抱故国旧君之痛,誓不北面燕藩,流离奔窜,垂老始宁厥居,唯以教子为务。寖昌寖炽,著书满家。”

      曾祖袁颢,字孟常,号菊泉。幼时寄养在芦墟徐孟彰家,后招赘为婿。芦墟徐家为业医世家,袁颢承徐氏医学,成为一代名医。又继承了父亲遗留的书籍万余卷。初读《易》,作《周易奥义》八卷;次读《书》《诗》《礼》,都能洞其阃奥;最后读《春秋》,作《春秋传》三十卷。袁菊泉之学,自象纬、舆地、三式、九流靡所不窥。又认为医术虽为小道,但可以藏身,可以晦名,可以济人,可以养亲,于是留心医术,作《脉经》《针经》各一卷。著有《袁氏家训》以训导袁氏后人,提倡救世助人、积善行善、谦虚修德等训诫。

      祖父袁祥,为袁颢次子。6岁时鞠养于武塘(嘉善魏塘镇)儒医殳恒轩家,后与殳女成婚,就学于殳氏,成医理名家。读书过目成诵,举凡四书五经、左国史汉、老庄列杨、韩非吕览之属,通册诵记。常与当地名士外出游历。殳氏夫人病逝后,袁祥继娶平湖朱学博之女,生一子袁仁,即袁黄之父。

      父亲袁仁,字良贵,号参坡。博览群书,以医为业,以贤能闻名,精于诗文、书画。袁黄在《一螺集》序中说:“吾父参坡先生,博学攻铅椠,吴文学渊薮时髦擅菁华之誉者踵相接也。吾父之文,根本六经,不钻深,不吊奇,言言关世教,非徒作也。其诗则涵养性灵,以悟为则,视汉魏而下,漠如矣。”袁仁与当时的苏州名士如沈周、文徵明、祝枝山、唐寅等,以诗文、书画相交。沈周曾赠袁仁墨竹一幅,袁仁作《画竹谢沈启南》诗以答谢,其诗云:“昨见石田子,惠我一幅竹。萧然展阅生清风,丹凤翩翩下淇澳。仿佛坐我潇湘旬,叶叶飞霞起华屋。见竹如石田子,高节凛然凌众木。一枝独倚岩谷寒,江水滔滔为谁绿。为君深贮莫轻开,葛陂风雨愁龙歜。”好友唐伯虎过世,袁仁无比悲痛,遂作《哭唐伯虎》诗:“敝屣残裘折角巾,石湖零落更伤情。十年知己灯前泪,两字功名地下尘。茂苑有诗曰大历,长沙无赋吊湘津。思君不见愁如织,门掩黄昏月色新。”袁仁还与大学者王阳明、王艮、王畿等有所交往。

      袁黄即袁仁的第四子。


图片

袁了凡故里芦墟赵田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居吴江,家学渊源深厚

      袁黄自幼聪明颖悟,8岁时拜王畿为师,短短两年,即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博览群书,涉猎极广,举凡天文、历法、地理、方志、农业、水利、军事、医学、佛道、数术、音律等,无书不读,无所不学。“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一生著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三十部,计二百余卷,主要有《历法新书》《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春秋义例》《袁氏政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等等。

      譬如,袁黄所著的《历法新书》涉及四十六种历法,有岁差总数计算、五纬总数计算、推天正冬至五星自行限度、求第一东西差、求太阳食甚定分、求日月出入带食所见分秒、求朔望交会约率、四平方求弦术、太白黄道南北纬度、黄道南北各像内外星经纬度等,共150多种求算方法,学问深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劝农书》


      袁黄在任宝坻知县期间,为解决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的问题,决心从南方引种水稻。为了指导生产,他亲自编写了一部农业生产专著《劝农书》,介绍新的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及开垦荒地等方面的经验。并亲手绘制了翻车、木筒、架槽等插图。该书经过推广后,“随地教民,积年荒地皆开成美田”。当时,翰林杨起元在见到《劝农书》时很是高兴,认为:“非宝坻兴而谁与?”并称将携此书归江南,劝说家乡推广实行,以兴当地。此书一直为农史学者所重视,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日本天野元之助《中国古农书考》均有著录。

      他还对京津地区的各水系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写成了一部极为重要的专著《皇都水利考》。全书记录了诸水系追根溯源的查考,还有相关流域的土地使用、农田灌溉和粮食产量等情况的调查记录,为水利建设及土地利用提供了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专家称,《皇都水利考》对当今京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水利建设,仍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万历二十一年(1593),袁黄从朝鲜战场上被罢官回乡。由于嘉靖年间嘉善深受倭寇之害,“方策旧章、遗编故牒,悉付之灰烬……致使考核无凭”,风气民情为之大变。嘉善知县章士雅正为编修县志发愁。袁黄知道后,即拿出自己家藏资料,说县志的十分之六七已经具备了。章士雅“遽然色喜”,邀请袁黄担任主笔。万历二十四年(1596),由章士雅主持重修、袁黄担任主笔的《嘉善县志》十二卷刊印。全志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创绘全县二十区详图,为现存嘉善县志之佳作。

      袁黄是历史上有名的《嘉兴藏》刊刻的发起人。《嘉兴藏》又名《径山藏》《方册藏》,是汉文大藏经诸多版本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又是我国第一部方册本大藏经,标志着经本形式的改革,是佛经向现代化过渡的呈现。此藏经由袁黄发起,在紫柏禅师的协助下,由幻余禅师负责,道开法师等人一起进行。自明末至清初,由几代僧人,前后历经二百年才刊刻完成。


图片

《了凡四训》

图片
图片


      袁黄为教子而作的家训《了凡四训》一书,自问世以来,更是风行四海,影响深远。全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在这本书里,袁黄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所谓“命运”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行善积德,改过迁善,改造命运。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也成为善书中的经典之作,为江南民间慈善事业的兴盛起了指导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王继浩

来源:《方志苏州》公众号

2025-05-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