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之三——流行性热证高烧不退

 铁毛l 2025-05-05
中医书友会
第422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张志远教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其于民国时期即悬壶济世。在其民国时期在行医过程中,接触到一些铃医,发现铃医对针灸及外用药物颇为熟悉,手中多有几手绝技,有药到病除之效。特别是铃医治病时注意对秘方保密,如故意不写真实方名而以不相干的方名掩人耳目,俗谓之“腾笼换鸟”,但仍有部分秘方被人识破。现将张志远教授忆及的铃医秘方简介如下,供同道们研究与借鉴。

—本文约1485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
作者/李玉清,张成博,齐冬梅,王新彦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
介绍:张志远(1920—2017)男,汉族,山东省德州人,自号蒲甘老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名老中医。自幼在父亲寒江遗翁、业师耕读山人的指导下步入医林。1944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7年始先后执教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药大学,讲授中医妇科、医学史、各家学说等,医、教、研并举。著有《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空谷足音录》《诊余偶及》《蒲甘札记》《张志远临证七十年医话录》,主编有《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妇科学》等教材及《医林人物评传》《医林人物故事》等著作,发表论文400余篇。门人辑录整理出版有《张志远医论探骊》《张志远学术经验辑要》《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碎金录》。

图片

张志远教授生于1920年,自号蒲甘老人,是山东中医学院建院时期的八大元老之一,山东省名老中医,今已96岁,至今仍在行医。书友会按:本文发表于2017年,张老还在世,我们转载文章尊重原文内容,一般不做内容改动。其于民国时期即已悬壶济世,世人对铃医多有偏见,认为铃医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将药卖出后便溜之大吉。
在行医过程中,他接触到一些铃医,发现许多铃医虽然理论深化程度较低,但其掌握若干验方,对针灸及外用药物颇为熟悉,手中多有几手绝技,有药到病除之效,并非全部为骗术。
现将张志远从铃医处所师的数首方剂介绍如下。【书友会按:本文一共五个方剂,此文为第三方】

雪里送柴汤

铃医满庭芳业医50余年经验丰富,求治者敬之如神。1945年张志远与满庭芳弟子相遇,询及其弟子云:其师乃庠生出身,19岁乡试落第后改习岐黄。满庭芳对流行性热证高烧不退常用《伤寒论》方,给予雪里送柴汤,实即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大黄,疗效较好
方剂组成:石膏60g,知母15g,柴胡20g,黄芩20g,甘草6g,粳米60g,大黄3g。
白虎汤用于清阳明气分之热。柴胡,《本草纲目》云:“柴胡乃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又云:“盖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

张景岳《新方八阵》创一柴胡饮、二柴胡饮、三柴胡饮、四柴胡饮、五柴胡饮、正柴胡饮等,分别用于中气不足、元气不足、肝经血少、外有邪而内有火等不同情况下外感风寒者。

张景岳对柴胡较为欣赏,认为“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气”,是外感发烧的常用药。黄芩苦寒,能入肺经,对肺热咳嗽疗效较好。
李时珍云:“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
张志远认为该方用小量大黄苦寒峻下,可引热下行,是满庭芳值得表扬的一妙招。
满氏弟子云,其师门每年祭祀的医家是张仲景、孙思邈、张从正,其用药亦偏攻邪。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