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过程质量, 仅靠专业还不够,还需要做到这六点 对制造业来说,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最难管的: ✅影响生产过程质量符合性、稳定性的要素多且复杂, ✅影响生产过程质量的要素都处于不确定的变化状态, 正因如此,生产过程的质量波动比较大,给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大家都知道,过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需要质量监督者与质量作业者相互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工作,若要做到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双方就要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才能实现“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过程质量管理目标,尤其是质量监督者必须要了解每天的生产实际情况,以便对“过程的质量管理对策”做出调整优化,匹配每天的生产实际情况,才能实现“过程质量管理”的目标。 过程质量能否管好,不仅在于过程质量管理的专业能力,更在于能否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的变化”同步调整“过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所以说,要想管好生产过程的质量,必须要了解生产的具体状况,包括生产每天的人员安排、进度要求、转产规划、生产变化、工艺流程等等,以便能根据生产的具体状况,及时调整“过程质量的管理对策”,以确保“过程质量的管理对策”匹配“生产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确保过程质量的稳定与符合”。 若“生产情况发生变化”而“过程质量管理对策不同步变化”,即出现了“监督对策”与“作业状况”不匹配的情况,怎么能管理好过程的质量? 所以说,管好过程质量,仅靠专业还不够,还需要做到以下这六点: 1.了解每天的生产人员具体安排 我们都知道,影响过程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作业人员”,作业人员的操作手势、操作步骤、操作力度、操作经验以及作业人员相互之间的配合都会影响过程的质量稳定性与符合性。 任何一个岗位、一个环节的人员变动都会给过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要想管理好过程的质量,务必要了解清楚每天的生产人员具体安排,尤其是要确认清楚与昨天的生产人员安排都存在哪些变化,根据每天的生产人员具体安排,适时调整过程的质量管理对策,主要包括: ✅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 ✅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人员; ✅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岗位; ✅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时机; ✅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思路。 千万不要习惯性沿用上一天的过程质量管理思路、对策管理第二天的过程质量,否则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生产人员的安排变化,必然会引起过程质量管理“关键关注点”的变化,过程质量“关键关注点”的变化自然就会引起过程质量管理思路、方法、对策的变化。 2.了解每天的生产任务进度要求 生产任务的进度要求,主要会影响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严谨度、规范度、疲劳度、快慢度,而这些都会影响生产过程的质量符合性与稳定性,所以,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思路、对策必须要根据生产任务的进度要求保持对应的变化,比如: ✅生产任务的进度要求相对缓慢,过程质量管理的监督频次可以相对减少; 因为生产任务的进度要求缓急程度,直接影响着现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自查意识、操作注意力、工作认真度等等,而这些同样会对过程质量管理的思路、方法、对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过程质量管理的思路、方法、对策不随之调整优化,是很难管理好“过程的质量”。 3.了解每天的生产转产时间安排 生产转产前后是过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点。 生产转产前需要做好上一产品生产结束后的现场清理,下一产品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正是因为这个“交叉的时刻”,却是质量问题最易发生的时刻,也是最需要质量监督指导的时刻。 所以说,要想管理好过程的质量,必须要精准了解每天生产转产的具体时间,做好转产前后的过程质量监督与指导,防止出现: ✅转产前后产品的零配件发生混淆; ✅转产前后产品的工艺操作出现错误; ✅忽视转产后产品的首件质量确认; 4.了解生产过程要素的变化情况 影响生产过程质量稳定与符合性的五大要素: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其中物料、方法、环境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频繁,比如: ✅生产物料的来源; ✅操作工艺的变更; ✅环境条件的变化。 而这些三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过程质量的稳定性与符合性。 要想管好过程的质量,必须要了解影响过程质量要素的变化情况,及时到现场做好要素变化前后的过程质量监督指导与确认,了解变化的要素对过程质量的符合性与稳定性的影响情况,防止因现场忽视“变化的要素”而按照惯性操作执行,导致过程的质量出现“不符合”。 5.了解生产单品的具体产量 不同的客户订单有不同的生产数量要求,比如有单件数量需求的客户订单,也有多件数量需求的客户订单。 单件数量的客户订单与多件数量的客户订单,在过程质量管控方面肯定会存在不同的管控要求,比如: ✅过程质量管控的频次; ✅过程质量管控的抽样。 6.了解作业者对质量督导的需求 过程质量管理是生产部门与质量部门需要共同配合的事情,是质量监督者与质量作业者需要共同配合的事情;其次,过程质量管理不只是发挥监督的作用,其实更在发挥“服务”的作用,要想“服务好”就要了解“被服务者”的需求。 要想管理好过程的质量,质量监督者需要了解质量作业者对“质量监督”的需求,比如: ✅希望质量监督者的监督方式方法; ✅希望质量监督者的监督关键时间点; ✅希望质量监督者给与的监督指导帮助。 质量监督者唯有根据作业者对“质量监督”的要求适时调整过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才能与作业者共同确保过程质量的稳定性与符合性。 ![]() 17.管理现场安全,除了“经常性检查”,还要坚持做好“九多” ![]()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