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班牙内战:内讧,清洗,共和军败给自己人?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5-04-22 发布于北京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循迹晓讲”  。

设置星标步骤:1.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Follow us

在咱们高中历史课本里,讲到二战之前的世界局势时提到,当时欧洲的西班牙爆发过一次血腥的内战。当然了,这次内战在咱们历史书上是一笔带过的,如果多提几句,那就是这场内战为德国和意大利提供了新武器的试验场,以及德国意大利飞机空袭格尔尼卡,促使毕加索画了他那幅成名大作。

 图为纳粹德国秃鹰军团轰炸后的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
 图为秃鹰团空袭中的巴塞罗那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并提供
 图为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
 图为巴塞罗那哥特区一处小教堂和广场,当年德意空军轰炸留下的炸弹痕迹保存至今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并提供

这次内战中弗朗哥的国民军最终战胜了共和军,由此开启了弗朗哥在西班牙几十年的独裁统治。说起来,这国民军一开始是一支叛军,它之所以能击败共和军,原因有很多,比如他们得到了德国意大利的鼎力支持。而在共和军方面,他们也有苏联的支持,但是其阵营内部却在不断地分裂内讧,这样的内讧极大消耗了共和军的实力,也是导致他们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军内讧的历史

 图为阿方索十三世(1886年5月17日—1941年2月28日),西班牙国王(1886年~1931年在位),阿方索十二世的遗腹子

提到西班牙内战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共和国的成立。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流亡海外,看上去腐朽的君主制已经西班牙人民彻底埋葬了,但共和政府根本无力控制局势,而且当时他们内部就已经有很严重的分裂。

总的来说,共和政府是由一系列左翼政党联合起来的,这些左翼政党的目标要求有着非常大的冲突,比如共产党要求照搬苏联老大哥那样的一党专制,社会党追求社会共和制,工人党追求工会专制。而左翼联盟在执政时一方面对天主教,军队旧贵族非常敌视,并颁布了一系列激进措施,比如把修道院里下葬几百年的圣人遗骨给刨出来焚尸扬灰。另一方面,他们许诺未来给工人和农民非常美好愿景,比如土地改革,八小时工作制和涨薪等等这饼画得是足够大,但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可以说这左翼联盟内部不仅是四分五裂,而且是把能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一遍最终,手里有枪的军队选择了叛变,自此拉开了西班牙内战的序幕。

 图为西班牙共和政府主要政治派别
 图为西班牙共和政府把天主教圣人遗骨挖出展示

虽然从实力上讲,叛乱的国民军军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兵员素质比共和国军队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在20世纪的近代,没有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和强大的物质基础,想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那就是做梦。作为叛军的国民军在武器和物质供应方面其实是不占优势的,这一点国民军首领们也有深刻意识,刚一起事,马上就联络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请求支援,两个国家迅速做出回应,不但供给国民军物资,还派出志愿军团奔赴西班牙参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国的秃鹰军团。而共和军方面,西班牙本来自己的武器生产和工业基础并不强,面对战争也必须争取外部支援,但美国奉行孤立主义,英法继续绥靖,共和国并不能从这些地方获得支援,唯一的指望就是苏联老大哥

 图1937年,特鲁埃尔街头的T-26坦克

当然,苏联给了共和军不少武器,比如T-26坦克和战斗机,但是这所有的援助都有隐藏的条件,那就是西班牙共和政府必须成为听命于苏联的傀儡,毕竟斯大林从不做亏本生意。所以,伴随着第一船苏联物资武器到达西班牙共和军控制的港口,共和政府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图为1937年,来自美国的国际纵队战士抵达巴塞罗那

 图为巴塞罗那著名景点米拉之家的纪念品商店里,海明威和奥威尔关于西班牙内战的书一直在卖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并提供

此时面对国民军,共和政府内部也分成几个派别。当时很多西班牙民众踊跃报名参军抵抗共和军,国际上很多同情共和政府的志愿者也都来到西班牙组成了国际纵队,其中的知名人士包括了美国作家海明威,英国作家奥威尔等人,但他们不愿意成为苏联的傀儡,因此他们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而诸如加泰罗尼亚这样的地区领袖则更加专注于自身的独立。而在信奉左翼进步主义的人中,也有不少人不愿意听命于莫斯科,他们在西班牙共产党之外单独成立了一个党,也就是马克思统一工人党,说来讽刺,其创始人安德烈斯宁还是西班牙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图西班牙内战中的海明威(中)和苏联作家Ilya Ehrenburg(左)和德国作家古斯塔夫Regler(右)

 图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的民兵部队,红圈内的就是乔治奥威尔

不过,所有共产党之外的西班牙共和政府内左翼派别都别想得到苏联政府的背书,而西班牙共产党则不断地贬低所谓的“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统一工人党等政治派别。当时苏联斯大林政府把一切地反对派都称为“托洛茨基派”,所以,其他左翼政党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西班牙共产党猛烈攻击的对象,而在共和政府内部,斯大林派出的顾问和大使能够直接面见共和政府总理,对西班牙的军政问题发表一系列指导意见,很多这样的意见其实非常脱离实际,但共和政府为了获得苏联老大哥援助,不想执行也必须执行,如此恶性循环下来也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图为西班牙内战中的巷战
 图为反映西班牙内战,卡帕的代表作《倒下的士兵

如果在战场上共和政府能够一直占有优势,那么这些内部矛盾还都能慢慢解决,可是国民军在战场上不断攻城略地,共和国军队节节败退,那么外部战场上的失败就会不断放大内部的矛盾。

1937年初,南方重镇马拉加陷于国民军之手,共和政府内部开始了甩锅运动,为什么共和政府要坐视这座重镇被攻陷呢?是不是内部有法西斯的间谍呢?这样找内鬼的思维和办法是苏联驾轻就熟的斗争手段,自然也被西班牙共产党拿来用的炉火纯青,他们紧跟着斯大林的脚步,在西班牙共和政府当中展开了小清洗运动。尽管战线一退再退,到后来即使是马德里都丢了,共和政府只能以瓦伦西亚为首都,这样的小清洗运动也从没停止。

 图1936年,英国“汤姆曼百人队”(Tom Mann Centuria)的国际纵队战士
 图为卡帕拍摄的国际纵队离开西班牙
 图为巴塞罗那蒙特惠奇山要塞,共和派内斗关押异己秘密处决的地方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并提供

本来共和军有指挥经验的军官就不多,现在仅仅因为他们没有坚定跟随莫斯科的脚步,就被人间蒸发,换上来的人对莫斯科忠诚度看似没问题,但军事指挥能力可想而知,所以战况愈发糜烂,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民众对这个莫斯科傀儡的不满也逐渐逼近了临界点。

19375月,西班牙共产党和所谓的“托派”矛盾在巴塞罗那爆发了,这就是所谓的五月事件。工人组织占领了当地的电话电报大楼,阻碍西班牙共产党发布命令。双方对峙数日,在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的斡旋下工人组织撤出通信要地,秩序恢复。

 图为巴塞罗那电报大楼,1937年五月事件对峙的中心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并提供

按照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的说法,这次事件“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重要的是无产阶级已经对法西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等等。而西班牙共产党则很快利用秘密警察和宣传攻势对反对者展开了报复。之前提到的西班牙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其创始人安德烈斯宁就在这个时候被秘密警察逮捕,在经过残酷折磨后被杀害。由于安德烈斯宁在共和国内部有着崇高威望,他的失踪引起了共和国内部的巨大不安,有人问他去哪里了,得到的答复是他被德国特务绑架到了柏林。

 图安德烈斯·宁(1892年2月4日—1937年6月20日),西班牙共产主义政治人物,无产阶级革命家

就这样,西班牙共产党通过非常娴熟的手段控制了共和国的军政大权,但这也不能阻止军事上的节节败退。面对愈发不利的军事形势,前线的指挥官们甚至也在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就算是共和政府最后彻底失败了,他们也有说辞,一方面是因为德意法西斯的干预,另一方面则在于共和政府的资产阶级软弱性,而他们坚定秉持莫斯科的思想,又怎么可能失败呢?在西班牙内战之后,弗朗哥大权独揽几十年,关于共和政府的一切都被列为禁忌,自然他们失败的原因也是不允许被讨论的。

 图为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巴塞罗那街头-拍摄于加泰罗尼亚博物馆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并提供
 图为西班牙内战中的佛朗哥(中)

而当弗朗哥去世西班牙民主化之后,隔了几十年的人们出于对当时共和政府的同情,也普遍把共和政府战败的原因说成是德意两国武装干预。事实上,共和政府的内讧从一开始就很严重,而它接受苏联援助之后,这种内讧就变得更加严重,可以说内讧是共和政府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当年亲自在西班牙目睹这一切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则是对一切的极权政体深恶痛绝。

他在西班牙队做国际志愿者的经历给了他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日后也才有了《动物庄园》和《1984》这样不朽的大作。这么看来,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国的内讧在正经的历史中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通过文学的方式一直传之后世,也算是对后世深刻的警醒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