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镜录卷第九十九 02 般若论云。须菩提言。如来无所说。此义云何。无有一法。唯独如来说。余佛不说。谓佛所说。但是传述古佛之教。非自制作。释曰。故知此法。过去佛已说。今佛现说。未来佛当说。所以一佛说时。十方佛同证。乃至智慧刹土。真俗等法。凡圣等性。皆同无二。以唯共一心故。终无异旨。 如华严经佛不思议品。一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无二行自在法。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悉能善说授记言辞。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心念。令其意满。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能现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能具足去来今世。诸佛智慧。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刹那。即一刹那。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刹。入一佛刹。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语。即一佛语。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体性平等。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世法。及诸佛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诸佛。所有善根。同一善根。决定无二。是为十。又信心铭云。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可成坚信。永断纤疑。则宗镜之文。传光不朽矣 广百论云。觉慧等诸心心法。非随实有诸法转变。但随串习成熟种子。及心所现众缘势力。变生种种境界差别。外道等。随其自心。变生种种诸法性相。若法性相是实有者。岂可如是随心转变。诸有智者。不应许彼所执现在实法有生。以必不从去来二世。更无第三可从生故。灭必随生。生既非有。灭亦定无。乃至三世行。皆相待立。如长短等。何有实性。又颂云。 眼中无色识。识中无色眼。 色内二俱无。何能令见色。 依他起性。即是心心法。从缘起时。变似种种相名等尘。应知有心心法。但无心外所执诸尘。云何定知。诸法唯识故。佛告善现。无毛端量实物可依 宝藏论云。 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 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识物灵照。内外空然。 寂寞难见。其谓玄玄。 巧出紫微之表。用在虚无之间。 端化不动。独而无双。 声出妙响。色吐华容。 穷观无所。寄号空空。 唯留其声。不见其形。 唯留其功。不见其容。 幽显朗照。物理玄通。 森罗宝印。万像真宗。 乃至其宝也。焕焕煌煌。 朗照十方。隐寂无物。 圆应堂堂。应声应色。 应阴应阳。奇物无根。 妙用常存。眴目不见。 侧耳不闻。其本也冥。 其化也形。其为也圣。 其用也灵。 可谓大道之真精。 其精甚灵。万有之因。 凝然常住。与道同伦。 故经云。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任用森罗。 其名曰圣 释摩诃衍论云。一切诸法一心量。无心外法。以无心外法故。岂一心法与一心法作障碍事。亦一心法与一心法作解脱事。无有障碍。无有解脱。一心之法。一即是心。心即是一。无一别心。无心别一。一切诸法。平等一味。一相无相。作一种光明心地之海 宝生论偈云。 微笑降伏大魔军。 明智觉了除众欲。 于此大乘能善住。 深识爱原唯自心 宝性论偈云。 如空遍一切。而空无分别。 自性无垢心。亦遍无分别 下一章 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