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大量看书: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新手入门读书看这一篇就够了)

 墨子语 2025-05-06

Hi,我是麋鹿。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看3个故事:

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秀才考试6次落榜,但却一生坚持研读儒家经典及各类书籍,2000万字,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读书写作,从一个笨小孩成为晚清名臣。他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一个15岁北漂发展出道即颠峰的女演员,演过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但被造谣诽谤十几年,却在43岁拿到美国排名第一的电影学院AFI导演系录取通知书,通过大量阅读把自己从数十年的痛苦深渊解救出来。

一个曾经自卑、焦虑、自我认同感很低的人,坚持读书10年,工作第一站写材料6年,大小文稿都经历过。业余时间写公众号2年,每年输出20多万字,她治愈了自己的焦虑和不自信,正在用读书的力量去影响更多人。

大家猜猜,这三个人分别是谁?

答案是:曾国藩、张静初和我。

我自己是亲眼见证自己改变的人,所以我愿意来分享读书这件真正的好事。

今天麋鹿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读书的一些心得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读书的作用和误区
2.我的读书方法和心得
3.新手小白如何快速入门读书?如何在碎片化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
4.分类推荐一本好书

1.读书的作用和误区、困难

关于读书有什么用?我想引用叶圣陶先生在《学会读书》里提过读书的“三重目的”:

一是知识层面,书是人类经验的仓库、智慧的结晶,读书能让我们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二是能力层面,读书过程中我们会理解、会思考、会判断,读书就能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精神层面,读书能够滋养我们的内心,丰富精神世界,冲破困难与迷惘。

读书其实是从术、法、道三个层面帮助我们全方位提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说“读书是普通人最值得投资的一件事”,因为它成本低,但是投资回报率高。

那我来看看一般人读书都有哪些误区?(都是麋鹿踩过的雷,帮大家避雷)

①读书有完美主义倾向,一定要正经危坐手捧一本书,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仪式感

②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遇到不合适的书也要勉强自己整本读完

③想通过一本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看不到结果就想放弃

④读书不思考不应用,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读了就忘了

⑤始终在自己的“舒适区”读书,追求爽感,不追求成长

说完了读书的误区,可能大家会说,其实我也想读书,但是有一些困难卡点,我总结了一些大家看看有没有共鸣?

①缺乏阅读动力,认为读书无用,读书的作用太慢
②沉迷多巴胺的快乐,被诱惑抢占注意力和时间,静不下心读一本书
③时间管理困难,被工作和生活耗尽心力,没有时间精力读书
④阅读方法不当,难以收获读书真正的乐趣和正反馈

其实在学生时代我们是有着读书习惯的,只是在快节奏的当下,特别是在工作后,读书时间被压缩,读书的心境和条件也发生变化,会让我们不那么容易重拾阅读。

但是读书这件事,真的没那么复杂,拿起一本书,先读起来就好了,读着读着就读进去了,就不会局限于外在的条件和环境。

以上就是我们分享的第一个部分,先重新认识读书这回事,找到读书的门道,才能真正通往书籍的世界。

-

2.我的读书方法和心得

这一部分,我们来聊聊读书方法和一些个人心得。我觉得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说:

一是宏观方面,也就是读书的总体方法论。我总结为“三个结合”:

①非功利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结合。

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非功利性阅读指的就是纯粹出于兴趣、爱好、求知欲或精神追求等内在动力而进行的阅读,不带有明确的外在功利目的的阅读。

功利性阅读则相反,它指的是为了实现某种具体的、外在的功利目标而进行的阅读,例如为了通过考试考证、提升职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

生活中这两种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并不是对立的,不存在哪种更好,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切取决于我们的阅读需要。

②精读和略读结合。

一本书是精读还是略读其实是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书籍性质,一般的书大致分为两类:虚构类作品还是非虚构类作品。

虚构类作品指虚构情节、人物和故事的作品比如说小说,我们不用探究细节,掌握故事内容、人物关系,略读就行;

非虚构类作品指基于真实的人物、事件、数据等客观事实创作的作品比如历史类书籍、社科类书籍,我们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知识信息就要精读。

不过这种方式还是不太准确,我们就要看第二个方面:看读书目标。看我们是想达到什么目的?

比如如果我们想通过阅读《红楼梦》来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学,那即使它是虚构类作品也要精读,所以看我们的目的,读书的方法服务于目的。

只要我们是想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历史事件、欣赏文学作品、获取实用信息等我们就要精读,带着问题读,甚至去做主题阅读,力求了解透彻。

而如果只是为了掌握一个方法技能,就可以精略结合,先略读全书框架,确定精读章节内容,抓关键线索和重点,精读关键内容。

③随地大小读和集中阅读结合。

这个方法可以解决时间精力不足的问题,随地大小读就是把零碎时间用阅读填满,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

我们要有一个认识:时间是零碎的,但我学到的东西读的书可以是系统的

比如我一天看一节内容,10天就能看10节,30天能看30节,那我一个月最少能看一本书。

比如上个月我看的最长的一本书《救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科学饮食》有31.4万字,29章内容。

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每天看1章,已经看完了,目前我看完的15本书,都是利用零碎时间,积少成多看完的。

这里还想分享利用好零碎时间读书的方法——“三步法”:

第一步,一定要先对自己的零碎时间有一个评估。很简单,统计一下自己的一日时间轴,看看自己一天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

第二步,制定利用计划。防止零碎时间中我们的注意力外流,5分钟的时间、10分钟、20分钟的时间我们要做什么,当然如果划分不了太细,就制定一个每日的计划。

第三步,把读书当成一个项目去推进阅读计划。一天结束对照自己的计划,打勾已完成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除了随地大小读,还有就是集中阅读,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早起或者睡前集中阅读半小时,主要是形成习惯。

二是微观方面,如何阅读一本书?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里我就浅谈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标准流程。其实就四个字:读写画输

①读写不分家。

首先我会用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去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翻看一本书看目录,了解整体框架,制定读书计划,然后快慢结合、粗精结合。

每读到一个有触动点就停下来写笔记,围绕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什么-我联想到什么-我能怎么应用”做好笔记,再往下读。千万不要只划线就划过去了,一定有所思考,用思考辅助理解。

②画思维导图或脉络图。

这个方法我是跟樊登学的,他每次讲一本书之前都要拿一张A4纸画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我是看完整本书,会去画我理解的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图片

③输出书评或读书感悟。

这一点就是借鉴“费曼学习法”,通过教授别人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通俗来说就是假装自己要讲课,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可以通过把读过的书讲给别人听,比如我自己就是通过写公众号分享书籍感悟。大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公开分享。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第二部分,我个人的读书方法,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

3.新手小白如何快速入门读书?如何在碎片化的时代养成读书的习惯?

这部分分享的就是给阅读新手的读书方法论,快速入门读书“四步法”:

第一步,明确阅读目标。

思考自己为什么读书,是为了拓展知识、提升技能、放松娱乐还是其他。

比如想要提升职场技能,就可以先锁定相关的专业书籍;若是为了提升知识素养,可选择一些文学历史书籍。有了清晰的目标,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提高阅读的动力和效率。

或者单纯从兴趣出发,突然对哪本书哪方面内容感兴趣就去读,如果只是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就去豆瓣搜索,或者看排行榜有没有感兴趣的书。

第二步,掌握阅读方法。

如果阅读新手没有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可以参考我的“读写画输”四步法,不要怕看的慢,我们阅读过程做的越扎实,掌握的程度就更高,一套流程走下来,会发现再也忘不了。

第三步,制定阅读计划。

我们可以把读书当成一个项目,设置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然后利用碎片时间和个人可支配的大块时间持续推进。

第四步,产出一篇笔记。

不用很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几百字足够,我们花时间整理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打通读到什么-收获什么的闭环。

关于养成阅读习惯,我觉得新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①加入阅读社群/找一个读书搭子:与其他阅读爱好者一起交流分享,加入读书会、阅读小组或线上阅读社区等。

在社群中,通过共读的方式倒逼自己读书,分享读书心得和体会,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监督、鼓励,共同养成阅读习惯。如果不想加入社群,可以找一个读书搭子,找身边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起读书。

②建立奖励机制:制定阅读计划时,可以给自己设置“阅读通关奖励”,就像打游戏一样及时获得正反馈,当自己完成一个阅读目标或坚持阅读一段时间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等,通过激励的方式强化阅读习惯的养成。

③听书辅助读书:其实阅读不只是看书,一开始读书有困难或者不知道看什么,可以打开听书软件,推荐帆书app、得到app。

然后我还特别推荐一款播客软件【小宇宙】,涵盖商业、社会文化、艺术等多领域,具体分享内容涉及书籍评价、电影推荐、热点讨论、生活记录等方面。

推荐几档我常听的宝藏读书成长节目:《文化有限》《一把卷尺》《纵横四海》《知行小酒馆》《不止读书》。大家也可以自己去听听看,搜索更多自己喜欢的播客节目。

-

4.推荐一本好书

最后就是推荐一本书,我从各个类别精选了一本书,帮助我们想要开始阅读的朋友突破选书困难,开启读书之旅:

①阅读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②习惯养成《福格行为模型》(福格)

③逻辑思考《学会提问》(斯图尔特・基利、尼尔・布朗)

④写作养成《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文心》(夏丐尊、叶圣陶)

初学者更推荐《写出我心》(娜塔莉·戈德堡),一定会让你流淌式写作!!!!!

⑤认知提升《认知觉醒》(周岭)

⑥人物传记类《曾国藩传》(张宏杰)

⑦历史类《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⑧社科纪实《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⑨文学经典《人生》(路遥)

⑩心灵成长《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⑪运动健身《运动改造大脑》(约翰・瑞迪和埃里克・哈格曼)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它们是我多年读书压箱底的经验了哈哈哈,希望能给想要阅读的小伙伴一些参考,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快乐,更有迹可循。

如果对你有启发,我会很高兴的。嘿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