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病率高达25%!这个“隐藏”的疾病,或是脑梗“元凶”

 Angelbakpzkcfq 2025-05-06
“卵圆孔未闭”,或许没几个人听过,但约1/4的成人都存在该病,只是没有症状或没有发现而已!

图片

你有没有出现过以下这些情况↓

走路不稳,突然感觉眩晕要跌倒?
睡觉时呼吸困难被憋醒?
头疼伴随恶心呕吐?
突然说不出话或听不清别人说话?

这些症状,可能都是“卵圆孔未闭”惹的祸!

我们常说,看病就要“治未病”,“卵圆孔未闭”属于心脏问题,等到出现症状或许就晚了,花几分钟了解一下没有坏处。




01

PFO:每4个人中就有1个


卵圆孔是胚胎发育时心脏房间隔之间的生理性通道,一般会在出生一年后自行闭合,若是超过3岁未闭合,成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图片
卵圆孔未闭示意图

PFO是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几乎每4个人中就有1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卵圆孔未闭问题,发病率高达20%-25%。

研究表明,约90%的PFO由遗传、环境诱发,多胎、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孕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家族偏头痛史与家族中风史都与PFO的发生有关。


大多数PFO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规检查也未发现异常,但可能增加血栓形成和卒中的风险。

约10%-40%的PFO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我国每年有10万-20万的脑卒中患者可能与PFO相关。

PFO会导致静脉系统的栓子随心脏射血进入动脉系统,造成相应供血区脑组织梗死,这种反常性栓塞是其引发隐源性卒中的最主要发病机制。

图片
PFO可能诱发脑卒中相关生化指标及机制

偏头痛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搏动样、复发性中重度头痛;部分偏头痛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可逆性神经系统症状,称为先兆偏头痛。

PFO与偏头痛关系密切,尤其是先兆偏头痛。

临床上偏头痛患者中约有30%-40%的人存在PFO,而先兆偏头痛患者的PFO发生率更是高达48%-70%。

图片

另外,PFO还与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癌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术后缺氧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病根在心,为何症状在头?

当剧烈运动、咳嗽、憋气等导致右心房压力增高而超过左心房,右心房的血液就会经过未闭合的卵圆孔“逆向”流入左心房,继而流向全身。

如果静脉系统的微小栓子或神经体液物质(如5-羟色胺)随血液进入左心房,便会引起脑卒中、头晕、不明原因的头痛等。





02

没有症状,
该如何发现PFO?


很多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偶然进行心超检查才得知自己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

也有人因头痛等原因去神经内科就诊,被医生怀疑是卵圆孔未闭,然后安排检查进行确诊。

图片

PFO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 cTEE)、经颅多普勒超声造影(cTCD) 等。

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又称“发泡实验”,是一种无辐射且简便有效的造影检查,目前临床上常用它来诊断PFO等心脏疾病。

检查时需从肘部静脉注入造影剂或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液,检查者在平静呼吸和瓦式呼吸动作状态下接受心脏彩超检查,能够观察到有无右心房分流到左心房的微气泡,从而诊断PFO及具体程度。

如果患者出现脑梗或偏头痛等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存在PFO时,可以进行心脏“发泡实验”检查。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根据ROC 曲线显示,cTTE诊断PFO的95%CI:0.876~0.902,AUC为0.895,表明其对PFO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

图片

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是非侵入性检查,自动计数监视器可以检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泡。

cTCD不能直接显示房间隔的结构特征,也不能区分心内分流还是肺内分流,若要诊断PFO还需进行其它检查。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EE) 被认为是诊断PFO的“金标准”,能够明显提高PFO的检出率。

但经食管下操作中的镇静和食管插管可能削弱Valsalva手法的效果,导致微气泡无法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图片
三种方法的特点对比

初筛诊断PFO一般会使用cTTE或cTCD,诊断困难的患者可以进一步做cTEE检查。

如果最终真的被确诊PFO,医生则通常会建议患者去心脏科做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03

治疗新手段:

PFO介入封堵术



PFO的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以往创伤大、并发症较多的外科手术治疗正逐渐被介入封堵治疗替代。

PFO介入封堵术属于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在全球范围普及应用近20年

图片

手术顺利的话,30分钟左右便能完成,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3-5天康复出院。

日常起居、做家务、乘坐火车/飞机等基本活动都不影响,术后3个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跑步等运动锻炼。

患者只需遵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半年到一年,同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及右心声学造影即可。

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能明显缓解或治愈偏头痛症状,减少卒中再发。

PFO介入封堵治疗也可能出现分流、栓塞等并发症,但相对发生率较低,且经过积极处理后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无需过多担心。

图片

而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作为当下的学科热点,技术规范日趋完善,针对PFO封堵设备的研究开发也从未停止。

如果对手术治疗比较抗拒,也可以听取医生建议,选择单纯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情况,脑卒中等疾病再发生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顽固性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等症状,可能都是“卵圆孔未闭”引发,一定要尽早就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1]孙恒荣. 右心声学造影(发泡实验)在PFO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复合医学,2022,8(12):37-40.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2.08.12.10.

[2]姜怡南,王小艳. 卵圆孔未闭的超声诊断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23,37(2):152-156. DOI:10.3969/j.issn.1006-0588.2023.02.017.

[3]郭慧敏,胡海波. 卵圆孔未闭可能诱发脑卒中相关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3,31(2):138-141. DOI:10.3969/j.issn.1004-8812.2023.02.009.

[4]张邢炜. 中国卵圆孔未闭诊治的探索与展望[J]. 心电与循环,2023,42(4):320-324. DOI:10.12124/j.issn.2095-3933.2023.4.2023-5578.

[5]张露秋,刘姗,蔡宏文,等. 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2022,44(10):1050-1056.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2.44.10.2022-725.

[6]蒋贤辉,陈赛男,梁璐,等. 小儿卵圆孔未闭超声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实用医学,2022,27(5):388-391. DOI:10.3969/j.issn.1007-3299.2022.05.007.

[7]左思阳. 四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的比较[J]. 武警医学,2022,33(10):873-876. DOI:10.3969/j.issn.1004-3594.2022.10.011.

[8]李世军,岳庆雄,王苏平,等.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及近期随访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2014(6):448-452.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4.06.014.

[9]郑庆厚,朱鲜阳.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与治疗[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7):527-531.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08.07.0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