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阳中医健康科普 编辑 | 阳中医健康科普
王阿姨的故事在村里传得很广。她是个喜欢研究中草药的老人,平时身体有点小毛病就自己抓点药材回家熬。大家都知道她对草药情有独钟,可没想到,有一天,她因为自己熬的药差点丢了命。这件事让村里人对中药的使用产生了更多的疑虑。药材,是治病的良方,还是隐藏的“毒药”,全在于你如何选择和使用。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为无数人治愈了病痛。然而,中药并不是绝对的“无害”之物。如果用错了药材或用量不当,可能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5种常见的药材,它们看似普通,却不宜随意使用。 ![]() 1.附子:温里回阳的“火药”,不懂禁忌易中毒村里有个农民老张,常年劳作,冬天总觉得手脚冰凉。听说附子能温阳驱寒,他便自己买了些回家煎服。三天后,他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原因是心跳过速、恶心呕吐,医生诊断为附子中毒。附子,虽然以温阳回阳、散寒止痛著称,但它含有极强的毒性成分——乌头碱。 如果炮制不当或用量不准,很容易引发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致命。中医在临床使用附子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且需经过正确的炮制工艺去除毒性。对于普通人而言,贸然使用附子就像在“玩火”。 ![]() 2.苍耳子:治鼻炎的“利器”,过量使用伤肝李先生年轻时患有慢性鼻炎,听闻苍耳子可以治疗,他便自行购买了苍耳子泡茶喝。刚开始效果不错,鼻子通畅了不少,可没过几天,他却感到头晕、恶心,甚至还出现了肝区疼痛。苍耳子确实是治疗鼻炎、风湿疼痛的常用药材,但它含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过量使用时,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精准控制剂量,用药时常常搭配其他药材以减轻苍耳子的毒性。自行服用往往无法掌握这些细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雷公藤:祛风除湿的“猛药”,治疗不慎易致命雷公藤在中医药中被称为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猛药”,但是它的毒性也同样“凶猛”。几年前,一位患者因为自作主张使用雷公藤治疗腿疼,结果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甚至出现了肾功能衰竭。 ![]() 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以直接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稍有不慎,它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可能致命。在正规中医治疗中,雷公藤的使用非常有限,且需要严格监控剂量,普通人切勿随意使用。 4.马钱子:止痛的“利刃”,用错了是“刽子手”马钱子,古书中记载其“味辛、苦,大毒”,有极强的止痛效果。因此,它被一些偏方用来治疗各种疼痛,甚至风湿病。然而,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具有极强的毒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等。 几年前,某地曾发生过一起农民因误食未加工的马钱子而中毒身亡的事件。中医在使用马钱子时,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和精准的剂量控制,普通人绝对不能随便使用。 5.雄黄:驱毒杀虫的“神药”,毒性却不容忽视雄黄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常被描述为驱毒的神药,甚至在端午节时,一些地方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然而,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具有高度毒性。过量摄入雄黄,轻则恶心呕吐,重则肝肾损伤,甚至可能致癌。曾有报道显示,一些患者因长期误服雄黄而导致慢性砷中毒。 ![]() 如今,雄黄在正规医疗中使用极为谨慎,尤其是内服几乎被废弃。人们应当意识到,雄黄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它的毒性远超想象,普通人切勿随意服用。 药材的使用一直是中医的精髓,但也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谨慎的态度。像王阿姨、李先生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希望通过中药治病,却因为缺乏专业指导,反而让身体遭受了更多的伤害。中药材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 想要合理使用中药,最重要的是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不同,药材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也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不要听信偏方或道听途说的经验,随意服用药材。中药学博大精深,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加以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疗效。 ![]() 结语中药的使用是一门科学,不是随意抓几味草药煎煮就能解决问题的。附子、苍耳子、雷公藤、马钱子、雄黄等药材,虽然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但它们都有毒性或副作用,使用时必须经过专业指导。如果不加以重视,良药可能变成“毒药”。王阿姨的故事就是一个警示,药材选不好,治病不成反伤己。希望每一个选择中药的患者都能慎重对待,毕竟,健康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