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肥不是减脂肪——从中医角度谈谈减肥治疗

 hbjzjlwqhlcyz 2025-05-06
图片

      减肥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热门的话题,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几位朋友看到上一期的文章——“减肥药的用药十大误区”之后,询问“是否中医减肥治疗比较安全?”。其实,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中医药减肥的广告和宣传,大多数都是对于中医减肥原理的错误解读,往往是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中医的外皮,西医的芯。这样理念下的减肥治疗,不但不能达到减肥的目的,还可能有损健康。其实,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脂肪是人体之“精”,真正的中医减肥塑身减的不是脂肪。

一、脂肪是人体之“精”,有三大功能

      在中医基本理论中,“精”、“炁”(气)和“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精:是指构筑身体结构和维持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炁(气):是指一种无形而又实在的能量或动力,贯穿于全身,推动和调节各项生理活动。炁的运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神:代表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是精和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的表现包括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命活力。“精”、“炁”(气)和“神”三者相互作用,精化生炁,炁化生神,神又能统摄炁,炁亦能凝聚生精,三者平衡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

      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的脂肪,无疑属于人体的“精”,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三大不可或缺的功能:

(1)“天然的保温防护衣”

      脂肪对于身体来说具有良好的保温和缓冲的作用,它在皮下形成一层保护层,不仅有助于维持体温,还能保护内脏减少和免受外界冲击。让你的五脏暖呼呼的,起到保温,同时保护你那些娇嫩的内脏不受撞击,起到缓冲和防护作用。

(2)“备用能量银行”

      脂肪是人体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平时将过剩的能量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当机体处于饥饿或高能量消耗状态时,这些储备可以分解,为身体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就像你体内的“备用能量银行”,平时存着点儿“钱”,饿了或忙着运动时,它就会变现,给你补充能量。

(3)脂肪其实还能与身体“聊天”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实际上是一种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它会分泌一些小激素(比如瘦素、脂联素之类的),帮助调节食欲和新陈代谢,就像一个内部调控系统,通过脂肪组织分泌的这些激素,与身体交流,这些物质在调节食欲、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脏寒”是“将军肚”的原因

      肥胖中常见的“将军肚”(图1),不是皮下脂肪多引起,主要是由于内脏脂肪(肠道大网膜脂肪)的过度堆积所致。中医讲“将军肚”并非单纯因为吃多或不运动,而是体内“脏寒”作祟的结果。中医认为,肠道是人体“第二心脏”,它负责推动气血、消化吸收,所以通常温度很高、运转旺盛。但当脏寒入侵(特别是脾寒),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体内寒气难以散去,导致腹部出现“上火下寒”的不平衡状态。为了给受寒的肠道“保温”,身体便会反射性地在肠道大网膜中堆积脂肪,这层脂肪就像是天然的“保温垫”,试图抵抗寒冷,从而形成了我们俗称的“将军肚”。这种机制既反映了中医对内外平衡、阴阳调和的重视,也说明了脂肪在人体中的保护作用,并非单纯的“赘肉”,而是机体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图片

图1. 将军肚

三、中医西医都说“胖点好”—— “肥胖悖论”

      不管是中医或西医,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在医院重症病房中,却常见到一些患重病的肥胖者,经医生积极抢救很长时间,最终“挺”过来转危为安;而病情相似的另一些“骨瘦如柴”的重症病人,却经不起折腾,早早离开人世。

      2012年,一项调查了64000名瑞典的心脏病患者的研究发现,肥胖或超重患者的死亡风险比那些正常体重的患者要低。美国西北大学调查了2625名新近诊断出Ⅱ型糖尿病的患者后发现,在调查期间,正常体重的患者的死亡率几乎是超重甚至肥胖患者的2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脏疾病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如果是超重或是轻度肥胖者,他们活得比正常体重的患者更好。有点胖的人可能更容易挺过许多疾病,这一现象并不少见,人们称其为“肥胖悖论”。

      其实,这个“肥胖悖论”的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脂肪对于人体的保护作用。

四、《黄帝内经》的膏人、脂(肥)人、肉人

      中医理论的本源——《黄帝内经》将肥胖的人分为膏人(图2)、脂(肥)人、肉人(图3)三种(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

图片

图2.膏人

图片

图3. 肉人

      “膏人”就是皮肤松弛,肌肉松软,甚至按之有凹陷,长着啤酒肚,脸蛋儿嘟噜下垂的胖子。他们多气少血,这些人容易生热,耐寒不耐热。

      “脂(肥)人”的体形可能不是很大,但是皮肤紧绷有弹性,肌肉、皮下脂肪坚硬的胖人。

      “肉人”是体形大,但是上下匀称,肌肉肥大健硕,皮肤下面就是肌肉,缺乏皮下脂肪层。

五、区分胖人看腘窝

      按照《黄帝内经》,区分胖人是膏人,还是脂(肥)人,看看膝部后面,腿弯曲时形成窝儿——腘窝。如果腘窝的肉紧实,皮肤饱满,则是脂(肥)人。如果腘窝的肉松软,皮肤松弛,则为膏人。如果皮下就是肌肉,缺乏皮下脂肪层,则是肉人(伯高曰: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六、“膏”要减、“肉”要增、最好就是“凝脂人”——要不要减肥,看悬垂

      “膏人”的特点,就是“膏”。 膏,肥也。《说文》。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膏字本义就是溶化的油脂。在《黄帝内经》的膏人,就是描述,这样肥胖的人,身上的脂肪看起来好像是脂肪融化成半流体,向下悬垂,皮肤松弛,脂肪随着身体的活动而来回晃动。他们多气少血,这些人容易生热,耐寒不耐热,需要减肥治疗。

      脂(肥)人则是,虽然身体脂肪多,但是看起来身上的脂肪紧致,皮肤在脂肪衬托下,显得嫩滑,所谓肤若凝脂。这些人血清气滑,有着勃勃生机,不需要减肥治疗。减肥反而会伤害健康。

      “肉人”的“肉”指的就是肌肉。中医说,用力收缩时,为“肌”,松弛休息时,为“肉”。 “肉人”虽然看上去高达魁梧,肌肉发达,但是,皮下就是肌肉,缺乏皮下脂肪层的保护,就像在野外裸行,缺乏保护,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最典型的就是健美运动员,这些健美运动员虽然看起来健硕,但是往往容易生病,寿命较短。所以,肉人不但不能减肥,反而需要增肥,增加身体的脂肪层来保护健康。

      由此看来,从中医的角度,判断一个胖人是否需要减肥治疗,主要是看一看是否皮肤松弛,脂肪下垂并且晃动。如果是这样,就属于“膏人”,需要减肥治疗。

七、消除“脏寒”、祛“痰湿”

      为什么同样是身上的脂肪,“膏人”会看起来身上的脂肪好像是半液体的流动状态,而松弛下坠,来回晃动,而脂(肥)人则是脂肪紧致,肤若凝脂?这主要是因为“脏寒”和“痰湿”淤堵。

      当脏寒入侵(特别是脾寒),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体内寒气难以散去,导致腹部出现“上火下寒”的不平衡状态。为了给受寒的肠道“保温”,身体便会反射性地在肠道大网膜中堆积脂肪,这层脂肪就像是天然的“保温垫”,试图抵抗寒冷,形成五脏脂肪堆积,尤其是肠道堆积,形成“将军肚”。

      其次是体内“痰湿”淤堵,淤堵的寒食之气,导致脂肪成半液体状,形成松弛下坠,来回晃动的膏人。

      所以,中医减肥,不是不是减脂肪,而是温内脏,祛痰湿。可以多运动,振奋体内阳气;艾灸补充阳炁;多吃一些桂圆、干姜等温热的食物。最后,还可以使用针灸和一些中药。

八、推荐一些参考中药方

(1)冬瓜粥

      材料:鲜冬瓜100克(或冬瓜子15克)、大米100克、生苡仁50克。

      做法:将冬瓜连皮切成薄片(只需将瓜皮上的白霜洗掉,无需去皮),与淘净的大米、生苡仁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根据个人口味,可稍加食盐调味。

      此方有助于清热利湿,适用于脾虚湿阻型肥胖者。 

(2)防己黄芪汤

      防己12g,黄芪15g,甘草(炙)6g,白术9g。

      功效:通过益气利水,帮助减轻体内湿气,达到减肥的目的。

      此方适用于气虚湿盛型肥胖者。 

(3)三子养亲汤

       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4)中药粉末方

      成分:番泻叶、桃仁、猪苓、枳壳、黄芪各10克,研末。

      用法: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1-3次,30天为一个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