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食物者为俊杰|邵艳云:在北方吃包子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5-05-06 发布于山东

俗话说,一日之餐在于晨,可见早餐的重要性。

本来作为华北平原上的北方人,早餐吃包子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这些年来,在西南地区一个小城工作,想吃点顺口的包子,却成了一件有点奢望的事情。

于是,总是想起老家的各式早餐小吃,尤其是想吃灌汤包。

北方人吃东西多注重实惠和分量,所以老家的灌汤包一般个大、便宜,还讲究薄皮大馅。

“馅”是包子的灵魂,而调馅是一门手艺,各种蔬菜、肉类都可以作馅。

其次是讲究和面,面皮的柔韧度、薄厚度直接影响口感。

好吃的灌汤包,蒸熟以后晶莹剔透,隔着薄薄的包子皮,隐约看到里面一个小肉丸,用筷子夹起来,肉丸便随着汤汁左右晃动,呼之欲出,咬一口则香汁四溢。

如果吃得太急,一口咬下去,会把汤汁溅得满嘴满脸都是。

但包子不能做得太腻,腻了食客要反胃,吃不多。

所以要想吃好包子,还要有两个“伴侣”做搭配。

一是各类稀粥,比如什么绿豆粥、八宝粥、皮蛋瘦肉粥、小米粥、红米粥等各类粥。

我认为以小米粥最佳。

小米性温和,养胃健脾。

俗话说:山西的小米养人。

近些年来,经常网购小米,发现河北的小米同样养人,口感细腻,温润爽口。

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一碗小米粥更能让人暖到心坎。

二是各类酱咸菜,酱菜我认为仍然是以河北的最为出名,把萝卜、黄瓜等各类蔬菜切成条,用各种佐料腌制而成,颜色黝黑,吃起来也很咸,但配上滑腻的灌汤包,正好起到“负负得正”的效果,做为配菜吃真是恰到好处。

冬天最适合吃包子,天还没亮,街面上卖包子的店面已经雾气腾腾了。

人们不约而同的或开车、或骑车、或步行来到包子店前,一进门就喊道:“猪肉大葱来一笼、虾仁三鲜来一笼,素馅什锦来一笼......”

店家这时便会忙不迭的用夹子将包子连同蒸笼一块夹过来,然后再盛了稀粥,端来咸菜。

这个时候,整个屋子都开始“烟雾缭绕”,这次是人间烟火气!

食客们吃着热腾腾的包子,喝着小米粥,既驱赶了寒意,又睡醒了瞌睡,任凭屋外北风凛冽、滴水成冰,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内,温暖如春风化雨。

等到天光完全放亮,店门前的人群逐渐散去,一切又慢慢恢复如常。

当然,北方的早餐并不只是吃包子。

除此外,还有各类诸如混沌、煎饼、灌饼、火烧、肉夹馍、烧饼、油条、豆腐脑、胡辣汤、炸酱面等等。

早晨的大街上,四处可看到这些小摊点,老板娘端着各色吃食忙里忙外,食客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现在,这种场景,我也只能想想罢了。

■作者:邵艳云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