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铃草 ‖ 至味

 老友mk09qda3vs 2025-05-06
至味
  1.糖大蒜

  做糖大蒜的文字之前也写过,但这个季节,就是做糖大蒜的季节,如果我不亲自做了尝个鲜,尝了又不写出来,大约喜悦感会少一半。
  下楼拿快递,经过小区里的北山超市,见有新鲜大蒜卖,10块钱四斤,个头大,还饱满,就秤了四斤,又买了一袋白糖,一瓶9度米醋。
  做糖大蒜很简单,大蒜剥皮,去头去尾后很干净,不用洗。图片
  在烧好的开水里放两三勺盐,搅拌后让它冷却,再倒入装大蒜的盆里浸泡一天一夜,捞起来,凉干水分。
  开火,将适量白糖倒入锅内,再加一些红糖,翻炒至融化,再倒入9度白醋和水,烧开后熬几分钟,关火冷却。
  凉干的大蒜装入玻璃瓶,将熬好的糖汁醋倒入瓶内,直到完全淹没大蒜,再倒入一点点白酒,就可以封盖放阴凉处存放了,做糖大蒜没有技巧,如此简单。
图片
  用盐水泡,可去辛,放白酒,可防腐,喜甜者可多放糖,喜酸者多放醋,我还加了少许生抽,还有枸杞,小米椒等调味。
  一个月后,大蒜就能完成它的华丽蜕变,由辛辣到香甜的转换,足够让味蕾生津。
  做完,似乎是完成了一年一次的糖大蒜课程,然后,安心等待,让它在时间的缝隙里自然发酵,变成自己喜欢的味道。

 2.木桶饭

图片
  前些天去江西抚州,在文昌里老街闲逛时,遇一家篾器店,店面很大,是百年前的老房子,古色古香,里面摆满了精美的篾器,从日常用的筲箕篓子到果篮,果盘,包包,帽子,送饭盒,热水瓶套,更惊奇的是厅内摆有两个足有两米多高的篾编花瓶,上面编有孟子老子等几十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形象,非常生动逼真。
  店里的两名篾匠正在埋头编织,篾丝很细,如发丝,它们在匠人手里来回穿梭,轻舞飞扬的样子。
  一根普通的竹子,取于自然,却成于巧手,这双巧手,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磨砺所换来,这双巧手,得守得住清贫,守得住诱惑,即使结满了茧子,即使无人问津,也不放弃。
  老板是抚州篾编非遗传承人,十几岁拜师学艺,已从事竹编四十几年,他的竹编作品,被收入国家工艺美术馆,他手头正在编的是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编了一年多,还不及十分之一,工程量大到不可想像,他说,也许要花上十年时间去编。
图片
  有幸拜访了这名匠人,后将另整理成文。
  离开时,买回了他们编的茶盘,果盘,筲箕等几样生活用品,还有一个用杉木做的小木桶及宝塔式篾蒸盖。这些篾制的物件,其实不贵,家家都用得起,只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忘记了来时的路,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把传统的中国元素,都远远地抛在了九霄云外。
  篾,有什么不好呢?
图片
  将米淘净,放在锅里用水煮至六七成熟,用买来的新筲箕沥干后倒入木桶,再盖上篾蒸盖,用大火蒸二十分钟,一小桶香喷喷的木桶饭就做好了。
  只不过比用电饭煲煮饭麻烦一点点。
  吃饭时,一碗浓稠的米汤,一碗热腾腾并带有木香味的白米饭摆在面前,心情难免有点小激动,这可是有着刻在基因里的童年味道啊。
  有时蒸木桶饭,放几片肥瘦相间的腊肉在上面,米饭里又有了腊味香。
  有时,把腊肉切着丁,在锅里稍炒一下,加上青豆,胡萝卜丁,鸡蛋,放在一起蒸,蒸好了再浇一点西红柿酱,蒸出的米饭,连菜也省了。
图片
  在我家里,已不用塑料筲箕,不用塑料碗好多年了,有时我穿着长裙,提着竹篓去菜场买菜,反成了他人眼中的另类。
  只不过,喜欢一切自然之物。
  只不过,喜欢用自然的姿态去和自然的人相处,不必假惺惺,扭捏作态,去迎合,去奉承。
图片
  篾匠师傅说,现在做传统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因为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不去用,东西再好,没有消费市场,匠人没有得以生存的空间,就很难维持,那谁还会学呢,那非遗又拿什么传承呢,保护呢。
  3.送饭
图片
  去医院看望表弟,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为防感染,病床用密封罩子遮着,除了上厕所,其它时间就只能在床上发呆。
  他说, 有时,外面买的饭菜一点味都没有。
  除了味道,他更需要的是足够的营养,还有,亲人的鼓励和陪伴。

  回到家里,变着花样给他做饭送去,有汤,有菜,荤素搭配,食材新鲜,保证营养。表弟说,还是你给我送的饭最好吃,你看,你每次给我送的饭,我都吃得干干净净。
  我说,那当然,我得用心给你做啊。
  炖排骨或鸡,加上天麻,黄芪,枣,枸杞,山楂,党参等,用小火慢慢熬制,刚熬好,趁热,就马上送去,他喝汤时,还有点烫嘴。

  即使在重病中,从不拿他当病人看,也从不用同情的,可怜的语气和他讲话。但每次都会对他说,你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需要帮助,你一定要说出来,不要觉得会麻烦人,如果你不说,就没有人知道,你说了,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想办法 。
  其实,是想告诉他,我们一直都在他身边。

  与疾病抗争,是表弟五年来的生活日常,也是亲人们对他牵肠挂肚的五年啊。
  但再怎么难,生命中的坎,所有的人生劫难,多咬牙坚持一下,抗过去,不就好了么。

  4.人间至味是清欢
图片
  小时候,没什么零食,菜园的大蒜成熟时,喜欢找几个独蒜,剥皮后,放点盐,放点油,放点糖,再用一小块塑料布包起来,用麻绳扎紧后,藏在阴凉处,透过透明的塑料,一天天看着它变黄,变软,并闻有香味时,再拿出来,一小口一小口当零食吃,觉得无限美味。
  这大约是我现在每年会不厌其烦地腌制糖大蒜的动力。
图片
  小时候,家里有一片竹园,每隔一两年,父母都会请篾匠上门做篾匠活,除了厨房里要用的各种形状的筲箕,刷子,还有生产要用的箩筐、簸箕、筛子,篮子等诸多的篾用品。
  那时,没有塑料袋,也没有一次性碗,筷,也没有更多可供选择,可代替之物。
  用篾做的鱼壕子,随便放在哪条流水沟里,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接半壕子鱼回家,那时,没什么农药,也买不起更多的化肥。这个季节,水田里到处是黑压压的小蝌蚪,再过一些时日,蝌蚪长大了,就可以听取蛙声一片。
图片
  而血脉亲情,是心灵永恒的归属。在亲情的包围下,相信表弟会一天天好起来。

  即使踏遍千山万水,尝尽人情冷暖,也可抵抗岁月悠长,依然保持最初的明朗,朴素,保持热爱,保持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此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