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成就,其教子智慧亦流传千古。他为儿子写下的这封家书,虽短短7句,却字字珠玑,道尽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 ![]() 【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静,能让人心无旁骛,专注自我提升,摒弃外界纷扰诱惑,于宁静中沉淀智慧。 俭,不只是物质上的节俭,更是克制欲望,不被物欲奴役。品德培养非一蹴而就,需在静与俭中磨砺。人生之路,能守静行俭,方能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成就高尚人格。 【2】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不把眼前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志向,不能平静专注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人若深陷名利追逐,易迷失方向,唯有淡泊名利,方能明晰内心真正所求。 宁静心境是实现志向的基石,浮躁难成大事。在人生旅途中,面对诸多诱惑与干扰,保持淡泊宁静,坚定志向,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抵达理想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释义: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得。 学习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途径,而静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心不静,则难专注,知识难以入脑入心。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唯有静下心来勤奋学习,方能跟上时代步伐,提升自身能力,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释义: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学习是广才的必经之路,无学习积累,才华如无源之水。 而志向为学习提供动力与方向,若无志向,学习易盲目,半途而废。人生如航海,学习是船桨,志向是灯塔,二者兼具,才能在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成功港湾。 【5】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释义: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放纵自己,贪图安逸,精神萎靡,难有作为;行事浮躁,缺乏沉稳,易冲动犯错,性情乖戾。 人生充满诱惑与挑战,需时刻警惕,自律自强。克服淫慢险躁,以勤勉、沉稳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振奋精神,修养性情,塑造坚韧不拔品格。 【6】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释义: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枯枝落叶般衰老。 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时光无情流逝,若不珍惜,虚度光阴,意志消磨,到老一事无成。 这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在有限生命里,抓紧学习、修养、做事。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使命,把握当下,充实自我,莫待岁月蹉跎,空留悔恨。 【7】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释义: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此句强调人生需积极进取,对社会有所贡献。人生活于社会,应有责任感与使命感。 若一生无所作为,仅顾个人得失,到老徒自悲伤。我们应树立远大抱负,积极投身社会,奉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添砖加瓦,让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但其蕴含的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智慧,依旧熠熠生辉。愿我们铭记这些教诲,践行其中道理,在人生旅途中,修身治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