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答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临床问题。撰文|高丽丽 表1 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 骨质疏松症需坚持规范用药至少1年[1]。抗骨质疏松药物如PTHa、降钙素类药物等已到推荐疗程,但骨折风险仍高者;骨吸收抑制剂无效、疗程过长或不良反应大者;短效作用药物如特立帕肽、地舒单抗等停药后仍需维持疗效者,可考虑序贯治疗用药[1-2]。 表2 ![]() 骨形成促进剂序贯骨吸收抑制剂 骨吸收抑制剂序贯骨吸收抑制剂 骨吸收抑制剂序贯骨形成促进剂 上下滑动查看 ● 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增加低钙血症的发生风险,需谨慎; ● 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可增加上消化道反应、肾损害的发生风险,建议谨慎合用; ● 联用含多价阳离子(Fe2+、Fe3+、Ca2+、Mg2+、Al3+、Zn2+)药物可使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建议分开服用(服用伊班膦酸至少60min后,服用米诺膦酸、阿仑膦酸至少30min后,服用利塞膦酸至少2h后); ● 联用抗酸剂、导泻剂会影响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吸收;唑来膦酸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不推荐联用重组人干扰素γ; ● 与利尿剂联用会增加低血钙的发生风险,充分补水后可合用,需谨慎[1,4]。 ![]() |
|
来自: 尚振奇 > 《骨质疏松诊治和预防,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