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真漫谈】铁线拳,南少林与洪拳的不传之秘

 明日复明日fu1l 2025-05-06

1.原书中对铁线拳的相关描述

书中提到马彪子与一位岭南高人阮师傅试手,这位阮师傅就是传说中的铁线拳传人,描述如下:
“阮师父将衣服交手中,他拧身弯腰,打开帆布包,然后我只听到哗啦一阵,干脆的金属撞击音。紧接着,待阮师父转过身时,我已经看到他的两个胳膊上挂满了锃明瓦亮的大钢环子。”
“但很快,也就转眼功夫,阮师父戴了钢环,做了两个动作后。
我再一次被震到。
肌肉!他身上的肌肉,全都起来了,就好像充了气一样,但又不是气,而是货真价实的肌肉线条。
马彪子这时站在另一处,见我打量阮师父,他高声说:“关仁呐,你看好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铁线拳,讲究个硬桥硬马,练的时候,重一个桥手的功夫,有个千斤坠领着。然后,拿二字钳羊马来养腰,肾和命门。旺的是命门一股火,打的是精气一道神!””

图片

2.铁线拳与洪拳和南少林的历史渊源

图片

中华武术体系中的洪拳流派,实为岭南武术文化之集大成者。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历经三百余载传承演变,形成了南北两大体系。南派洪拳以'洪、刘、蔡、李、莫'五家之首的地位,在岭南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其传承谱系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南少林武学的岭南化发展,二是洪门(即天地会)反清复明活动的武术传承。
据《南少林寺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朝廷对福建少林寺的镇压导致大批武僧南迁。至善禅师一脉经潮汕入粤,其武学体系与岭南本地拳法相融合,形成了早期洪拳的雏形。这一支脉强调长桥大马、大开大合的技击特点,尤重腰马根基的修炼,此特征在工字伏虎拳中体现得最为显著。
另一重要传承脉络与洪门组织密切相关。根据天地会《海底》秘本记载,郑成功部将陈近南在创立天地会时,将军事武技与民间武术结合,形成具有实战特色的武术体系。乾隆年间,洪门志士洪熙官(1724-1800)集各家所长,正式确立洪拳体系。此支脉更侧重短桥窄马的近身攻防,注重'桥来桥上过,马来马上消'的技击理念,这种技术特征在铁线拳中得到充分展现。
铁线拳又叫洪家铁线拳,作为洪拳内功精髓,其发展历程堪称岭南武术史的缩影。考其源流,当属南少林外家拳内功技法之嫡传。据《广东武术史》载,该拳法由至善禅师首传俗家弟子陆阿采,经三传至铁桥三(梁坤,1813-1886)而大成。铁桥三将禅门硬气功与洪拳技法融合,创立'十二桥手'体系,使铁线拳成为内外兼修的典范。
传承谱系可确证为:
至善禅师→陆阿采→颜耀庭→铁桥三→林福成→黄飞鸿→林世荣→赵教(赵志凌之父)→赵志凌。此传承链条中,黄飞鸿于1873年得林福成亲传,将铁线拳纳入宝芝林武学体系,并改良呼吸法门,形成'吞气三分,吐气七分'的独特调息术。其徒孙赵志凌通过电影《功夫》中的裁缝角色,将铁线拳推广至国际视野。
 

3.铁线拳技术体系解析


① 核心功法:十二支桥手与二字钳羊马
铁线拳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技术框架,每一式对应特定攻防场景。例如“迫桥”强调短桥发力,“定金桥”注重劲力沉坠。其桩功以“二字钳羊马”为基础,双膝内扣如钳,重心沉于涌泉,暗合《易筋经》“立身期正直”之要义,兼具稳固下盘与保固腰肾之效。
② 内功与声息导引
练习时需配合七情声息调节脏腑:
虎啸式:发“嘿”声震动丹田,强化肝气;
鹤鸣式:以“呬”声导气归肺,提升肺活量。
此类技法源自少林《洗髓经》,通过声波共振调节气血循环,达到“脏腑得调,阴阳和合”的养生效果。
③ 器械与实战应用
铁环直径约10厘米,重量从1斤渐增至5斤,其核心价值在于强化桥手(前臂)硬度与力量。铁线拳十二支桥手中的'迫桥'要求佩戴铁环进行沉肘托掌训练,通过金属负重提升桥手的抗击打能力,正如《洪家铁线拳拳谱》所述:'桥手如铁,劲贯骨髓'。这种训练方式与少林硬气功一脉相承,铁桥三正是通过铁环训练达到'数十人拉之不倒'的境界。
攻:利用铁环边缘实施“横打钉出”;
防:格挡时以环身卸力,形成“铁桥锁链”之势。

图片

需特别指出,铁环并非铁线拳原始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洪拳高段的辅助训练器械,类似现代健身的负重绑腿。据洪拳文献记载,铁线拳得名于'刚如铁、柔似线'的劲力特征,而非铁环器械。影视作品的夸张演绎使铁环被误认为专属兵器,但实战中确有洪拳武者将其发展为特殊兵器,尤擅近身缠斗时利用铁环实施关节技与擒拿。

【尾语】

原栏目名为高术漫谈,经吸取读友反馈,改名为修真漫谈,以取借假修真、证道合真之意。
修真漫谈中所谈所论,均为一家戏言,不可当真,更不要强猜。犹如张伯端(紫阳真人)所述:“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师传莫强猜。”机缘到时,一切皆可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