纥,小篆构形由“纟、气”组成,楷书“纥”,由“纟、乞”组成。此处“乞(或气)”为“圪”之省形,皆用其义。 配音“圪”,阴平,表示圪垯。构意是丝圪垯。常“纥繨”连用。 本义是指用丝、绳、帛、布等软质材料挽系成的节儿。 又,配音“合”,阳平,表示组合、拼合。构意是指用时需拼合之丝,表示其短而易断,质量低劣,需多股组合使用。 本义是劣丝、次丝、下等丝。回纥,古代民族名。 《左传·襄公四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纥救鄫。《襄公十年》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襄公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襄公十四年》卫侯在郲,臧纥如齐唁卫侯,与之言虐。《昭公七年》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孔子家语·本姓解》孔父者,生时所赐号也,是以子孙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防叔生伯夏,夏生叔梁纥。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嫁叔梁纥)。徵在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而私祷尼丘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史记·孔子世家》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潜夫论·志氏姓》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为华氏所逼,出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为鄹大夫,故曰鄹叔纥,生孔子。《论衡·讲瑞》人见叔梁纥,不知孔子父也;见伯鱼,不知孔子之子也。《旧唐书·回纥列传》回纥,其先匈奴之裔也。《西游记·第三回》这猴王打出城中,忽然绊着一个草纥繨。 《说文》丝下也。从糸,气声。<春秋传>有臧孙纥。《段注》丝下也,谓丝之下者也。《广韵》丝下也。又,孔子父名。《集韵》大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