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的福州茶园山小学工地,春意渐浓,工人们正为扩建操场挥汗如雨。铁锹与黄土的碰撞声中,一块青砖突然露出地面,众人观察这块砖与当时用的砖明显不同。于是工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意识到可能挖到了古墓。 消息迅速传至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紧急进驻现场。经初步测量,墓葬位于地表下约1米处,青砖砌成的墓室结构已部分暴露。考古队员用毛刷小心清理表层泥土,发现墓室顶部覆盖着大石板,缝隙间填充着白石灰,显示出严密的建造工艺。 随着发掘推进,墓葬形制逐渐清晰。这是一座竖穴式平顶三圹砖石墓,由中室与左右两室构成。中室长2.3米、宽1.2米、高1.15米,左右两室尺寸略小。专家们据此推测,中室可能埋葬着男墓主,左右两室埋葬的应该是他的妻妾。 墓室间以长石板分隔,砖墙与石墙间注有松香,增强了密封性。青砖上"淳祐拾年"(公元1250年)的铭文,为墓葬断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考古人员在右室的前上方发现了一处直径0.6米的盗洞,墓室内部残留的灰烬与熏黑的墓壁,表明这座墓早年曾遭受过盗掘和焚烧。左室则因基建扰动,随葬品位置混乱。唯有中室保存相对完好。 当考古人员将棺盖打开,棺内的景象不由得让众人欣喜异常——棺内人骨架保存完好,随葬品分布有序。 经过细致的清理,三室内的随葬器物逐渐一一呈现在众人面前。经统计,在出土的器物中,能够辨认出器形并成功复原的共有59件。 鎏金银镜盒 中室出土的器物数量较多,且全部放置在棺内。头部位置摆放着鎏金银盒、托杯、执壶等物品;颈部周围散落着许多穿孔的圆形木珠,推测为项链;身体两侧则放置着抄手砚、墨锭等文房用品,以及银筷筒、筷子、汤匙等生活用具;胯部周围则有铁尺、铁剪、铜镜、漆盒、铜钱等物品。这些文房用品和生活用具,共同描绘出了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 左室的东北角出土了1件铜镜,西南角则出土了1件寿山石俑和1件镇墓铁牛。墓室中部还出土了鎏金银碗、镜盒(内置1件菱花形铜镜)、木桯、金双鱼纹银饰件及蝴蝶形银佩饰等物品。在右室的西南角,出土了3件寿山石俑。 鎏金银发冠 中室棺内出土的鎏金银盒尤为精美。该盒敞口斜腹,口沿及圈足经过鎏金处理,内壁錾刻着梅花图案,碗心则装饰着五瓣花及缠枝纹,工艺复杂精细。与之相伴的鎏金银托杯、执壶等器物,同样通体鎏金并錾刻有花纹,彰显出墓主身份的尊贵。 这些银器采用了模压、捶打、錾刻、鎏金等多种工艺,使得原本冰冷坚硬的金属表面焕发出美的光彩。银盒上的如意云纹、银执壶外腹的对鸟纹、鎏金银镜盒的双凤纹、银洗上的鱼藻图等图案,表现手法写实,效果自然生动。例如,鱼藻图多采用浮雕工艺,盛水后,水波荡漾,游鱼追逐,栩栩如生。此外,一件银帔坠还展示了精湛的镂空技术。 不少器物上还打印有当时银铺的字号款识,如“张念七郎”、“低银刘打”等,这表明在南宋时期,福建地区的白银开采和银器制作业十分兴盛。 卷云纹银粉盒 实际上,在唐朝以前,福建并无产银的记载,考古发现中也几乎未见银器出土。唐朝时,《新唐书》仅记载福建有尤溪、宁化、将乐、建安四个县产银。 然而到了宋朝,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增了古田、浦城、政和、沙县等13个产银县。同时,由于银器工艺精美,既能彰显财富,又能作为财富贮藏,因此考古发现南宋以后福建地区的银器数量突然增多。 在墓室前端紧靠棺床的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墓志。三室的墓志位置、形状一致,均为长方形,用黑色页岩制成。志文面向墓门。 银盏托 中室的墓志铭高76厘米、宽53厘米,篆额"有宋通判架阁朝请许公圹志"十二字。志文阴刻楷书,共计1316字,详细记载了墓主许峻的生平。 许峻,字景大,福唐人,生于嘉定六年(1213)的官宦门第,家族显赫的荫庇成为他人生的重要底色:曾祖许材官至太傅,祖父许仲容任漳州漳浦知县,父亲许应龙更是资政殿学士兼枢密院要职。 淳祐二年(1242),二十岁的许峻补授承务郎,初入官场。他历任饶州商税务监当、户部架阁文字等职,在文书案牍间磨砺吏才。墓志铭载其"勤于职事,谨于立身",在江南宦海留下清正口碑。 鎏金银碗 正当仕途稳步上升时,淳祐九年(1249),结发妻子陈氏遽然离世,年仅二十二岁。这位出身国子监丞世家的才女,将青春永远定格在了福州茶园山的春雾中。她的早逝令许峻"哀毁过礼",墓志铭里"伉俪情深"四字,道尽中年丧偶之痛。 后来,许峻续娶了赵氏,这位出身朝奉郎赵怵夫家族的女子,陪伴着许峻度过了余生。 咸淳八年(1272)八月,年近半百的许峻猝然离世。他未能如父辈般位极人臣,却在地方治理中留下了务实印记。 十五年后,赵氏也走完了一生。同年八月,她的子女们将她与许峻、陈氏一起合葬在了茶园山。当考古队员拂去墓志的尘埃时,那些关于仕途进退、家族绵延、夫妻情深的故事,终于穿透八百年时光,在茶园山的春风里重新鲜活。 鎏金银执壶 许峻墓的发现,为南宋墓葬研究提供了重要实例。其墓葬形制、建筑工艺与随葬品组合,既体现福建地方特色,又与同期江南墓葬存在共性。 出土的鎏金银器、铜镜、漆盒等文物,为研究南宋手工业技术与社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三方墓志铭的完整出土,更填补了福建地方史研究的多项空白,为研究南宋官僚制度、家族结构与女性地位提供了珍贵史料。 这次发掘不仅揭示了许峻家族的历史细节,更通过器物组合与文字记载的双重印证,展现了考古学的科学魅力。 银高足碗 当最后一块泥土从墓志表面剥离,那些沉睡八百年的文字重见天日时,所有参与发掘的人员都深刻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座墓葬的开启,更是一部南宋社会史的徐徐展开。 ·END· 关注「泽霖文史」发送关键词 点亮红心❤,以示鼓励^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