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大哥 一生责任 ——读孙俨先生《情沐流年·大哥,你还好吗》有感 文/陈向阳 2021年11月15日上午,吴俊发老师告诉我说原三原县文联主席孙俨先生来学校捐赠其新作《情沐流年》,我有幸接待了孙俨先生夫妇和党史研究专家凌尚文先生,凌先生是该书的责任编辑,所以同来参加赠书活动。 拿到书后,我首先拜读了著名作家作家林仑和我县文人马胜军先生为该书所作的序言,大概了解了这本书的情感基调和篇章布局。紧接着,我迫不及待地读了《大哥,你还好吗?》这篇文章,洋洋近万言的文字,我一口气就读完了。本来就对亲情极为敏感,看了孙俨先生对他大哥年轻时卖菜、卖豆腐、割麦子等艰苦生活场景的描摹,尤其是看到他对正值壮年却因病离世的大哥的挽留之情和遗憾之意,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下子涕泪交流,不能自已。我由此而想到了我的爷爷和父亲。 正如文中所说“大哥之大,不仅仅是他在兄弟姊妹中排行为老大,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和担当”。爷爷和父亲在家族中都排行老大,因而都被称作家族之中甚至一村之中两代人的大哥。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去世较早,弱冠之年的爷爷就成了一家的主心骨,一大家子人里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爷爷操心和料理,村里很多人遇事也爱找爷爷商量和料理,和爷爷同辈的村里人也常常是一声亲切的“大哥”称呼着爷爷。 父亲也是因为在同辈人中排行为大的缘故,早早就背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孙家大哥常常是天不亮就拉着白菜或是推着豆腐去叫卖,而我的父亲则是十几岁就跟随队里的专业队到离家几十里的镇上去打工。隔两天要回家取一趟干粮,凌晨四点就要从家出发赶去工地,一次,凌晨时分他单独跋涉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先是被一只饿狼尾随了几里地,而后就展开了与狼的缠斗。黑夜中父亲一边抡起装馍的布口袋阻挡饿狼的袭击,一边扯着嗓子大喊救命,后来闻声赶来的几个工友终于吓走了那只饿狼,父亲才得以脱险。再后来,作为大哥的父亲又到离家十几里地的山上去刨石头,卖石头,为爷爷奶奶分担家庭重担。也是每天天不亮就拿着干粮带着开水上山,日落西山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毫无怨言。由于常年与坚硬的石头为伍,父亲脚伤、腿伤不断,手上的老茧子和血口子更是司空见惯。身上的衣服则经常是大补丁摞着小布丁。母亲说有一次要做鞋打袼褙,就拆了父亲一条补得不能再补的裤子,拆完后烂布头竟然装了满满一竹笼,母亲当时伤心地边拆边流泪┄┄正如孙先生的大哥一样,我的父亲对他那个大家庭也是向来只讲付出,不讲回报。 大哥的称呼早已将责任融进了父亲的血脉之中,后来分家另过之后,父亲便将这种责任意识贯穿进他对三个儿女的抚养和教育中。在我和妹妹、弟弟读书的那些年,父亲和母亲一起不分昼夜地劳作,用一双挖石头,凿石头的手供养我们三个上完了大学,直到妹妹、弟弟相继走上了工作岗位,父亲和母亲才渐渐松了一口气。父亲则又拿起了他心爱的雕刻刀,专业干起了多年前想干而迫于生计不能干的雕刻活,给他的儿女和孙子们每人都雕刻了一对手掌大小的石狮子和一个带着动物肖像的小砚台,说是为了日后给他的后辈留下一点念想。其实勤劳的父亲已经把他对子女的期许和鼓励融进了那一刀刀的雕刻之中,他的一件件石刻作品就是他一生勤劳善良、忍辱负重、勇于担当和磊落坦荡的精神写照。 大哥之大,大在担当! ![]() END 作者简介:陈向阳,女,富平县宫里镇雷村人,现为三原南郊中学一名语文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