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式家庭的爱总是夹着钝感的痛

 粥莞 2025-05-06 发布于陕西

“ 这世上有两个我 ,一个想回家 ,一个想远行”

文字&编辑〡栀言

图片〡网络

小瑶是我最喜欢的表妹,从她出生起我跟她的交集便从未停止,她婴儿时期我爱得不行,经常抱她,背着她,哄着她,三岁以后有好几年的时间我烦得不行,可能就是到了狗都嫌的年纪,不听话,野蛮任性,无法沟通,只会撒泼打滚加上狼嚎般的哭泣。

记忆深刻的就是每次来我家都要翻箱倒柜,我的房间和玩具也难以幸免,不愿给她时她就硬抢,抢不过就开始大哭。那几年我一度觉得大人们把她惯坏了,没有教养,长大以后肯定飞扬跋扈,是我讨厌的那种人。

她读幼儿园的时候,放假来我家玩,院子里早晨的阳光透过杉树的空隙照射在小小的她身上,她一脸笑容的讲着班里某个男孩和女孩经常手拉手,说他们长大了要结婚,讲到兴奋时还手舞足蹈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野蛮任性已经从年幼的她身上褪去,又变得可爱起来。

后面的好多年我们都是关系很好的姐妹,但自从我去外地读大学,在外地工作后,我很少见到她。

前年除夕,我跟她聊天时提到心情不好,也没有准备玩的烟花,大年初一她提着一袋仙女棒(烟花)和零食来看我,晚上我们睡在一块聊分开后各自发生的故事,我才发现儿时那个开朗明媚站在阳光下笑得很灿烂的表妹已经被改变了,她变得内向拘谨,害怕跟不熟悉的人交谈。

我跟她聊天中说出了我的疑问,“你小时候很自信的,甚至有段时间飞扬跋扈的,我以为你长大了会是那种很外向很不怕事的人呢?”

表妹一脸疑问的回答我“我怎么不记得我以前是你说的那种人,我感觉我从小就小心翼翼的,我作业没写完我妈会让我跪着抽我,成绩没考好也会打我,顶嘴就没有零花钱,还不允许我跟朋友们玩。”

也是从这次聊天开始,我才慢慢发现表妹与她妈妈之间的矛盾。

为了鼓励表妹学习,我制定了奖励机制,她也确实在第一次月考进步了并拿到了我的奖励,但没几天突如其来的晕厥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和谐。

表妹晕厥后被送去了医院,后来查出是抑郁症躯体化表现,为了缓解表妹的病情给她休学一年,表妹想趁休学期间出去打工赚钱,她妈妈也答应了。

表妹在家没玩几天,她妈妈找了算命先生给她算命,还做了法事让表妹喝了符水,做法我勉强也能理解做父母的爱子心切,有效没效总要试试的心态。但后来和大人们聊天中我才得知,大人们都认定做完法表妹的病就该好了,所以后面表妹再折腾就是纯不懂事了。

表妹一直想出去打工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被拮据包围的环境里,她对钱的渴望超过了她这个年纪的纯真,加上她妈妈的掌控欲比较强,她非常想脱离父母的掌控,但是她妈妈一直不愿放手,毕竟表妹还是未成年,让表妹出去打工的事一拖再拖。

休学一个多月,她妈妈跟别人聊天得知某所中学可以借读,又将表妹送去新的学校读书,这谜之操作大概是听别人说休学会耽误学习,便赶紧让表妹去继续读书了。

在新学校表妹受到同学们的孤立甚至是霸凌,为了合群跟那群混子一块抽烟称兄道弟,更加不愿学习,厌学情绪达到顶峰,动不动就不去上学,偶尔还谈个恋爱。

直到现在表妹时不时跟我抱怨她妈妈又怎么了,她妈妈发消息让我劝劝妹妹。

我已经感到疲惫,我无数次给出方案,她妈妈看似听进去了实则从未实施,我也转达了很多表妹内心的想法,可她妈妈依旧没多大改变。有时候也能感觉到她妈妈的崩溃,感觉到她妈妈对表妹说话时的小心翼翼,可是稳定的情绪无法持久,随时都会爆发母女之间的矛盾。而表妹的爸爸就是个完美隐身的父亲,多年来几乎没有过问过家里,一联系不是指责表妹就是指责表妹妈妈。

我跟表妹聊过无数次,无论我怎么安慰她鼓励她,她始终是一副摆烂的状态,她不想读书,哪怕以后过不好她都认了。她还没挨过饿,没有切身体验被社会鞭挞的滋味,“过不好”对现在的她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无数次想将她拉回正轨,她的家庭就无数次把她逼到边缘。

连身边的长辈都无法共情这个小孩,他们此刻能共情的是被孩子折磨的母亲,有时候觉得上一辈的人没有共情能力,他们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都已经当过小孩了。可他们不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更多是对比苦难,比谁更能吃苦,听到孩子讲诉委屈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心疼,而是不屑,并说出“你们现在吃的苦能算苦吗,我们那时候才苦,还不是活到这么大了?”“现在的小孩就是矫情,娇生惯养坏了。”

我也能察觉到,自从表妹生病以后有拿着生病的噱头任性的现象,但她是个很敏感很善良的小孩,她能共情到母亲的不容易,她也希望母亲能幸福,哪怕这个世界没有她自己。

可这位母亲太矛盾了,她很爱这个女儿,她望女成凤,希望女儿给她争口气,她把自身的不甘寄托在女儿的身上,所以当女儿偏离她预设的轨道时她变得歇斯底里,这个家不止物质上的贫瘠,还有精神上爱的缺失。

表妹这个年龄段不再像过去的我那般信息闭塞,她们现在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世界的很多方面,也了解到爱呈现出的多样性,而知道得越多越无能为力愈加痛苦。她在塑造三观的同时不断得在打碎自己,这个过程甚至捡起很多不好的碎片拼在自己身上。

可她的妈妈三观早已稳固,在孩子不断冲击自己的过程中也感到痛苦,我似乎更明白劝表妹比劝她妈妈更有效,因为她的妈妈已经很难再打碎自己的思想进行重建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像存钱罐,父母没有往里存是取不出来的,而中式家庭的爱总是夹着钝感的痛,他们爱孩子却不爱孩子独立的灵魂,他们不求回报却将辛苦常挂嘴边,他们无法托举却奢望孩子能鲤跃龙门。

看见好几位同龄但有了孩子的父母发朋友圈说:对孩子好就是在弥补儿时的自己。也知道身边一些丁克朋友的想法是:因为自己从小没好好被爱过,所以也明白自己不会爱人,给不了孩子幸福,索性就不要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