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老舍先生曾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请在还拥有这份温馨的时刻,用心珍惜,用爱回报,让母亲的笑容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20首关于母亲的经典古诗词,母亲节感恩致敬我们最伟大的母亲! 【01】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名句释义: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指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此诗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了母爱的深情。开篇“手中线”“身上衣”,将母爱具象化为细密针脚。临行前“密密缝”的细节,饱含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与担忧。末句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微薄的孝心,“三春晖”比喻母爱浩荡,道出母爱难报的千古喟叹,真挚动人。 【02】 《将母》 王安石〔宋代〕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名句释义:母亲月圆之夜突然听到杜鹃的声音,想起离家在外的儿子。虽然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但心中依旧是深深的牵挂。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不及母爱的温暖。 此诗讲述了母亲与自己的所在之处,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母亲留守在家孩子漂泊在外,后两句借月夜杜宇啼鸣的意象,将抽象牵挂具象化——啼血声穿透南北,牵动两地心弦,不着哀怨字眼,却让母子间绵长的惦念如月光流淌,余韵悠长。 【03】 《女子生日》 王十朋〔宋代〕 吾女何时见,薰风欲半时。 年龄今稍长,礼法要须知。 好读班姬诫,休吟谢女诗。 萱堂有慈母,淑德可为师。 名句释义:家中有慈母,贤良淑德,可以为师。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此诗寄寓父亲对女儿的舐犊深情与殷切期许。开篇借“薰风半时”点出女儿生辰,暗含时光流转之叹。后以“礼法”“班姬诫”谆谆教诲,望其修身明理;又以“休吟谢女诗”劝诫莫耽才情虚名。末句托付萱堂慈母,以淑德为范,拳拳爱意尽在不言中。 【04】 《母子吟》 释文珦〔宋代〕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名句释义:如果儿子的心能像母亲爱儿子一样,那足以感动苍天。母爱无私而我们却回报甚少。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写尽了母子情深。开篇“游子”“慈母”两相对照,便见空间阻隔之痛。阶前忘忧草难解慈母断肠思,反衬思念之切。后以“母心”“子心”层层递进,直指孝道真谛——若子心如母心赤诚,自能感天动地。末举蔡邕、王祥古贤,令教化之意愈发深沉。 【05】 《岁暮到家》 蒋士铨〔清代〕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名句释义: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蒋士铨与袁枚、赵翼齐名,是性灵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他久别回家后见到母亲时母亲的欣喜之状和无微不至关怀。最后两句写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全诗笔触细腻,用语传神,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具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深情。 ![]() 【06】 《思远寄师厚》 梅尧臣〔宋代〕 马蹄践霜雪,不畏道路寒。 游子重衣裘,慈母悬心肝。 悬心几千里,冉冉岁已残。 大河今渐涸,远目常不乾。 度雁朝夕闻,尺书寄亦难。 愿同车轮复,勿比弦上丸。 名句释义:远离家乡的游子,身上披着厚重的衣裘,慈母在家牵挂心肝。 此诗以冷冽的意象铺陈出了游子羁旅之苦与慈母悬心之痛。霜雪马蹄、渐涸大河,勾勒出天地肃杀中游子漂泊的孤寒;慈母心肝随游子行迹悬于千里之外,岁暮将尽,目枯肠断,连书信都成奢望。末以车轮循环、弦丸离散作比,道尽母子难聚的永恒怅惘,读来揪心。 【07】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孟浩然〔唐代〕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名句释义:十五岁正是穿采衣的年龄,和母亲住在一起,在母亲面前侍奉,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开篇追忆少年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与今朝“怀橘向秦川”的觐省之行呼应,孝心与功名两全。借文举、仲宣之典赞友才华,以“泛舟江上别”的洒脱衬离情,末句“见日敢辞迟”更见情深,盼重逢而不惧路遥,尽显君子之交的真挚。 【08】 《墨萱图·其一》 王冕〔元代〕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名句释义: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归来,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萱草摇曳南风中,恰似慈母倚门望穿的眼波;游子行路风霜侵,空余音书渐疏的怅惘。末句“愧听慧鸟语”最是精妙,以鸟鸣反衬愧悔——连禽鸟啼啭都成催泪声,将未尽孝道的酸楚化作绕指柔肠,读来如鲠在喉。 【09】 《慈乌夜啼》 白居易〔唐代〕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名句释义: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表达了“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时诗人母亲病逝,诗人为母丁忧退居下邦,诗人与母亲陈氏感情深厚,母亲去世让诗人悲痛万分,遂作该诗。该诗借鸟说事,以鸟喻人,告诫社会要以孝为先、以孝为大,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之情,并用以赞叹母子的亲情和慈孝的美德。 【10】 《劝孝歌》 徐熙〔清代〕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名句释义:母亲将孩子视若珍宝,日夜不停的辛勤照顾着。 此诗如长卷铺陈母恩浩荡,以血肉之笔写尽了人间至情。自胎婴吮血、产狱惊魂,至童蒙抚育、夙夜操劳,桩桩细节皆见母爱无悔。尤以“卧湿簟席”“儿秽不嫌”等句,撕开岁月温情面纱,直抵哺育之艰。末句“不孝不如禽”振聋发聩,以最朴素之理叩问人心,令孝道如洪钟贯耳,震彻千年。 ![]() 【11】 《送稌东归并示穆穰稔辈六首 其二》 王绅〔宋代〕 青岩山下石溪头,草屋柴门事事幽。 但奉欢娱养慈母,荣名势利不须求。 名句释义:只要能够奉养母亲,让她开心就足够了,不需要去追求世间的荣誉和财富。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关注家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 青岩石溪、柴门草屋,寥寥数笔便将世俗名利隔于桃源之外,唯余天伦之乐如松风过耳。诗人以“但奉欢娱”四字道尽孝道真谛——不慕浮华虚名,惟愿慈母眉间常驻笑意。这般淡泊中见赤诚,恰似寒梅映雪,自有一股凛然风骨,令人心生敬慕。 【12】 《小诗送孟坚北归》 李光〔宋代〕 汝到家中暂喜欢,倚门慈母问平安。 举头便见天边月,莫作千山万水看。 名句释义:你到家中喜欢地靠在门口,亲切地问候慈母是否平安。表达了对归途的期盼与对亲人的关切之情,也表现了对未来的信心和乐观。 此诗以明月为线,串起慈母倚门与游子归途的牵念。前句“暂喜欢”三字,道尽漂泊者归乡的雀跃与近乡情怯的忐忑;后句“莫作千山万水看”最是妙笔,将游子跋涉之苦化作天边可亲的月轮,仿佛慈母叮咛——纵隔万水,母子目光终共一轮明月,清辉可抚归途风霜,温情直抵人心。 【13】 《忆母》 倪瑞璿〔清代〕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名句释义:常暗地里因思念自己的母亲而流泪,但只恐怕母亲思念自己的泪水会流得更多呀! 诗的首句以难以跨越的河流为喻,表现出距离之远与相见之难;次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安危与近况的深切挂念;后两句通过思亲之泪与恐儿思己之泪的对比,将亲情的双向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朴素字句里藏着母爱最惊心动魄的重量,读来肝肠寸断。 【14】 《寄书后作》 林希逸〔宋代〕 几度题书客未还,归鸿节节度乡关。 遥知一纸平安字,慈母灯前阁泪看。 名句释义:母亲终于收到了平安的消息,眼含泪水在灯前欣慰地看着。这首诗展现了母亲深厚的牵挂之情。 前两句“几度题书”“归鸿节节”,将游子辗转寄信的焦灼与归鸿衔字的执着,叠成乡关渐近的年轮;后两句笔锋陡转,想象慈母灯下摩挲书信的颤抖——阁泪强笑的容颜下,是“见字如面”的千钧重,将母子相思凝作一滴悬而未落的泪珠,坠入人心最柔软处。 ![]() 【15】 《思母》 与恭〔元代〕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名句释义: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开篇“霜殒芦花”四字,便将天地苍茫与母子永诀的寒彻融作一色,泪透重衣犹嫌轻;后以“白头柴扉”的旧影与“典袈裟籴米”的往昔对撞——昔日雨中奔波奉母的赤子,今成霜前空对柴扉的孤魂,生死之隔化作黄梅雨里的一缕米香,酸楚直透纸背。 【16】 《别老母》 黄景仁〔清代〕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名句释义: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此诗如寒刃剜心,将游子诀别之痛刻入骨髓。开篇“搴帷拜母”四字,便见母子执手相看的颤抖,白发泪眼相绞,竟将离愁熬成枯骨;后以“风雪柴门”作墨,泼出天地同悲的苍凉——最锥心是末句“有子不如无”,将未尽孝道的自责化作冰刃,反手刺向自身,痛彻千载,读来字字泣血。 【17】 《晒旧衣》 周寿昌〔清代〕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名句释义:三十年前母亲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领子和襟袖虽已破旧,却不忍心拆掉,因为上面依稀能感觉到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 三十载旧衣,绨袍虽朽而余温未散,恰似慈母余温凝作陈年琥珀;针线蜿蜒处,尽是当年灯下穿引的慈颜,拆线重缝皆成剜心之举。诗人以“不忍轻移”四字,将物是人非的痛楚凝成衣上褶皱,任时光如刀,亦不忍触碰这最后一缕母爱的残章,读来令人寸断肝肠。 【18】 《伤心》 袁枚〔清代〕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名句释义:如今与慈亲已经天人永隔,又是一年除夕除了懊悔还能做什么? 此诗先回顾过去六十三年的除夕,都是在母亲身边度过,然而这种幸福已成往事;接着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去世的深切悲痛与无法释怀的遗憾;而后说试图通过弹琴、饮酒来排解内心的哀伤,但这一切变得毫无意义,反而更加触动内心的悲痛;末句“千金一刻总蹉跎”最是锥心,将子欲养之憾凝成血色喟叹——昔日团聚时不知惜福,今朝追悔竟比除夕更冷更长,读来令人掩卷长嗟。 【19】 《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唐代〕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名句释义:在母亲坟墓前祭奠几滴白酒,止不住眼泪就流了下来,再也听不到母亲叮嘱我早早回家的声音了。 游子辞母,已属悲哀,但犹为可悲的是无母可辞,唯有辞坟。这首小诗所抒发的,便是诗人拜别母坟,西上宦游时的心情,感情凝重哀痛,催人泪下。全诗感情基调紧扣肃穆的氛围,文字简洁通俗,辞意鲜明,有情有景,生动感人,其间朴素、深挚,母亲之爱与母子之情皆自然流出,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20】 《凯风》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名句释义:把母亲的抚育比作温暖的南风,把自己弟兄们小时候比作酸枣树的嫩芽,“丛生的”小嫩芽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全是母亲大人辛勤哺育的功劳。歌颂母亲养儿辛苦忙。 南风拂棘,以草木生长暗喻母恩深重;寒泉汩汩,借地脉清冷反衬慈母孤寒。七子自陈“无令”“莫慰”,非为推诿,实乃将未报春晖的愧悔碾作碎玉,化作黄鸟清啼般的自责——纵有七子绕膝,终难填母心孤寂,字字泣血,句句成叩。 ![]() 备注:文章/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