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毕业就去混新媒体了,然后加入了一家MCN,一开始还不是干IP孵化,当然也差不多,反正也是编导策划+写稿。 当时我干的是历史类,于是我沉下心来写了两年历史稿,我现在能读文言文以及检索相关史料的能力,其实就是那段时间练出来的。 当时我最感兴趣的,其实就是明朝+晚清,其实写的也主要是这方面的稿,所以我也最了解。 但历史这东西怎么说呢,越读越绝望,我看晚清历史的时候,经常被气笑了,一个人难过很久。 为什么我很喜欢看晚清史料,因为这段时间中外交流很频繁,你可以通过外国人的记载,了解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不是被儒家士大夫单方面的文字符号所迷惑。 比如军官莫里斯·德·赫里松,写的回忆录《翻译官手记》,他也翻译成埃利松,下文统一用·赫里松。 这本书就记载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他跟随法国远征军总司令蒙托邦将军,参加进攻北京,占领圆明园战役的始末。 ![]() 当他随法军登陆北塘,也就是今天天津滨海新区一个景点的时候,大清的士绅百姓四散奔逃,几万人的城镇瞬间一空。赫里松非常不理解,这些大清百姓到底是听了什么宣传,才觉得我们这些西方的野蛮人是地狱来的魔鬼,要残忍地凌辱他们。 以下的描述,或许有点让人不适,可以选择性跳过,我没有乱编,全都忠诚地摘录于《翻译官手记》。 在北塘登陆后,赫里松和法军参谋部的军官们一起去清查房屋,确保没有清军藏着搞偷袭。 当他们进入了一个中国官员的府邸,被当时的场面震惊了。 北方不是都有那种炕嘛,虽然我没见过,但据我理解,就是可以供暖的床。 炕上铺着床垫和丝绸褥子,然后躺着三个女人。 一个女人就是老婆婆,穿得很差。还有两个穿得非常华丽的女人,其中一个长得非常漂亮。 然后她们三人都被割开了喉咙,血不停地往外冒,渗在丝绸床褥的炕上,因为还没彻底断气,她们四肢不停地抽搐。 估计是临死前找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了。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然后有两个年幼的小女孩,估计是这三个女人的小孩,还在摆弄她们的辫子,小女孩脸色和身上沾满了血,嬉笑着,明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三个割喉女人的对面,就是坐在一把柚木扶手椅上的大清官员,他也用刮胡刀割喉自杀,血不断地渗出来,他右手摇着一把扇子驱赶吸食他血迹的苍蝇。 应该就是这个大清官员,杀了他的母亲和两个夫人,然后自杀,不过对两个年幼的小女孩,实在下不去手。 赫里松和几个法军军官无比震惊了。你们至于吗? ![]()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当时是1860年左右,法国早就在1789年后颁布了《人权宣言》,开始了启蒙运动,他们再恶劣,也不会干金兵南下凌辱钦徽二宗的事啊。 然后等到赫里松他们打到新河,应该就是今天天津的新河街道,然后从一个自杀的官员身上搜到了咸丰的谕旨,说是要像消灭野兽一样消灭英法联军。 干掉一个将军赏8000法郎,大概就是一千多两白银吧,赫里松有点无语,这点钱还不够他们从法国来中国的路费。 对比起圆明园的金碧辉煌,咸丰还是有点抠门啊。 然后一路作战,赫里松发现清军装备非常差,用的都是什么弓弩和长矛,有一些火器,也是比较劣质的火绳枪,还涂上了红色。 估计是有皮肤可以增加攻击力? 清军的作战素养也很差,比如大沽炮台等地的炮兵,只会固定角度开炮,不会预估法军行军速度。所以只要蛇形走位,清军炮兵就打不到。 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清军的炮射程不够,炮弹根本打不到法军。 英法联军打得最关键一仗就是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率领蒙古和八旗精锐野战骑兵阻击英法联军,而且还调动了大清特种部队索伦部。 说到这里就很有意思,在僧格林沁对咸丰的奏疏里,写的大概就是我方有五六万人,绝对吊打蛮夷几千人。但是根据赫里松战后推断,其实打仗的时候清军最多两三万人。 呵呵,估计是虚报吃空饷去了,老传统了。 一开始僧格林沁派蒙古骑兵,借着树林的掩护去突袭法国炮兵团,其实思路是正确的,要是农民起义军就GG了。 ![]() 但人家是法国耶,直接被人家的线列步兵战术击溃了。 也不想想,人家法军沿袭了拿破仑时代的军事传统,能和普鲁士、奥地利这些国家硬刚,战力属于欧洲第一梯队。 就说骑兵作战吧,清军骑兵接着又被英国的锡克骑兵团和女王龙骑兵吊打,场面一度崩溃。 人家也是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锻炼过的,这种汉尼拔时代的冲击骑兵战术当人家没见过吗? 尽管清军指挥官胜保,率领正黄旗满洲禁军炮兵反击,但直接被法军炮兵团的线膛炮全歼了。 人家老法的炮兵一脉相承拿破仑时代,经过格里博瓦体系 (Gribeauval system )的改造,一直都是世界第一梯队。 ![]() 所以八里桥之战清军完败,僧格林沁全军覆没。而英法联军基本没有损失,赫里松当时的记录让人非常震惊: ”这场战斗像做梦一样,我们前进、射击、杀敌,没有一个人牺牲,或者说几乎没有人牺牲。“ ![]()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接着就是火烧圆明园了,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有意思的就是,你会发现外国人写的东西和中国的野史,竟然对上号了。 在《十叶野闻》里记载了咸丰包养汉人情妇。 ![]() 当时咸丰皇帝不太喜欢满人女人,感觉不得劲,每天郁郁寡欢。后面有个大臣察觉到了这一点,然后重金去苏浙买了数十个绝色佳人送上来。 但问题又来了,在清初,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怕顺治长大了沉迷女色,于是在宫门口立了一块铁牌:”敢以小脚女子入此门者斩“。 ![]() (内容源于书籍《十叶野闻》许指严) 很有意思,其实清朝是禁止裹小脚的,但是汉族士大夫自己要裹,你说奇怪不奇怪。 尽管不让小脚女人进宫,但人可以变通嘛,不入宫就不入宫,不是修了圆明园嘛,就让她们藏进圆明园,我去圆明园办公不就完了。 这些女人就被称为四春,受宠就很得意。 当时咸丰的老婆就是慈禧,慈禧这个恨,于是逮到一个机会,找了一个咸丰不太喜欢的”吴中情妇“,脱光衣服鞭打,最后埋了她毁尸灭迹。 ![]() (内容源于书籍《十叶野闻》许指严) 懂琴棋书画的角色,怎么也是癞皮狗的女神了,人家说杀就杀。 当然,跟皇帝混看起来是安全的,圆明园修得像凡尔赛宫一样豪华,会有什么问题呢?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坏就坏在洋人打过来了。 我们接着赫里松《翻译官手记》看,在八里桥之战后,英法联军就进驻北京了,然后就是去抢圆明园了。 然后赫里松在圆明园里发现了这批小脚美女,她们藏在黄缎垫子的下面。她们穿着只为上等人定制的华美的丝绸刺绣服装,头发上戴着金钗。 然后对这个法国人跪地求饶。 ![]()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这些漂亮的汉人美女一共有27个,她们互相搀扶,只要有一个人开始在那呜呜呻吟,她们又会全部跪倒在地。以为又来了一个蛮夷。 ![]()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这个”又“字太精髓了! ![]()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反差太大,不忍直视。 按理说,这些女人咸丰走的时候也带走吧,花天酒地也需要有人陪吧? 但咸丰把她们抛弃了,就像抛弃玩物一样,送到了英法联军面前。 《十叶野闻》里说她们被乱兵蹂躏了。 ![]() (内容源于书籍《十叶野闻》许指严) 但赫里松在《翻译官手记》里说,他驾驶四轮马车把她们送出城了,安顿了下来。 ![]() (内容源于书籍《翻译官手记》赫里松) 我还是比较相信赫里松的记录,毕竟野史没亲历者的记载可靠。 然后到了热河西狩,咸丰又开始玩乐听曲,在烟波致爽殿享受生活,把这些女人给忘了。 如果男女比例差不多是1:1的话,这样是不是又要多出几十个光棍了。 而且当时跑路匆忙,食物不足,皇后贵妃只能以豆浆当饭。 ![]() (内容源于书籍《苦命天子》茅海建) 咸丰还要”看桌“,也就是皇家派头,我放几十种菜不吃,瞧一瞧。 ![]() (内容源于书籍《苦命天子》茅海建) 明明他过得也蛮爽的,但由于纵欲过度,心力交瘁,不想和洋人打交道,然后不久后就死了,才31岁。而慈禧趁机政变夺权,晚清几十年就在这个女人的掌控下了。 其实咸丰皇帝分明有一种软弱在,虽然归为皇帝,但还是逃避型人格,在圆明园包养情妇的时候,没事就喝醉,喝醉酒开始发火,辱骂甚至杀害他身边的女人。酒醒了又开始后悔,又去讨好别人。 哇,当皇帝了果断点好吗? ![]() (内容源于书籍《十叶野闻》许指严) 我觉得这和父亲的教育很有关系,他爹道光皇帝就是一个明显的守成之君,思维古板,还非常暴力。 比如道光的皇长子奕纬,就是被道光飞起一脚踹中下体,不治身亡。看的时候把我气笑了。 ![]() (内容源于书籍《苦命天子》茅海建)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肯定对孩子有影响的。 赫里松在《翻译官手记》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他随军进入圆明园,看到一间房里挂着这样一句话: “治国之君,当慎其独,故明其理。若终日缠于俗事,则何由致。” 在集天下之财与民脂民膏修建的绝美圆明园里,在吴中美女和太监的包围中,历史完成了最后的升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