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自媒体的底层逻辑——把认定的事情做到极致

 caimin133 2025-05-08 发布于福建
Image
之前想测试一下自己在自媒体领域能坚持多久,然后就在这个公众号坚持更新文章,这个号断更于第57天。
后来总结了一下,断更有几个原因:
第一、自己运营的自媒体收益断崖式下滑,让我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线下。
第二、耐力和持久度,真的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力和持久度,抛开物质反馈,耐力和持久度是基因自带的东西,我们改变不了。
第三、任何依托于平台生存的创作者,终归会被平台反噬,因为信息更新迭代太快,自媒体平台也在不断更新游戏规则,昨天还可以发布的词汇,搞不好今天在这个平台就变成了敏感词,昨天还活得好好的广告商,搞不好今天就覆灭了,平台与他相关的广告收益也就断了。
Image
所以,要做好自媒体,保证自己活下去。
第一,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最好是做一个长期主义者,选几个平台同时打造同一个ip;
第二,就是把我们认定的事情,认定的赛道做到极致。
先讲打造个人IP。
我经常在文章里说,线上生意和线下生意原理和逻辑是相通的。
比如,老王在这条街上卖了十年的牛肉,童叟无欺,口碑也很好,那慢慢的,身边人买牛肉第一个就会想起他,而且还会给他取外号,这个外号和身边人心智占领的过程,就是IP打造的过程。
回到线上,你是卖玩具的,你坚持更新作品,就跟线下每天坚持开门揽客一样的道理。
五年了,十年了,可能平台都死了,但是,你在这些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用户,甚至很多加了你的微信成为了你的微信好友,那么你不需要依托于平台,也可以继续把自己生意做好。
Image
2014年刚注册微信,那时候流行附近的人,就有一个附近的人加我微信,我们没有说过话,但是能看到他的朋友圈。
当时他就在朋友圈发情趣用品的广告,现在十年过去了,他还在发。
他是每天都发,以前每天都会刷朋友圈,甚至没看到他发广告都会觉得有点不习惯。
我作为一个陌生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更别说他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老客户了。
毕竟,情趣用品属于快速消费品,消费频率还是可以的。
去年,我第一次跟他聊天,问他能不能做他的代理,他说以前不行,现在可以。
我问为何。
他说,以前他都是义务进货到网上卖,后来赚到钱了,他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找了个工厂代工。
聊天后才知道,他这样通讯录满员的微信号有十多个,十多个号每天都发广告,而且现在发广告都是他找来的专业的客服发的。
十年前,微商正火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微商不行了。
十年后,做微商活得好的遍地都是。
当你看到一个人五年前在朋友圈卖一个东西,五年后他还在卖,说明这个东西让他搞到钱了,不然他坚持发广告的动机是什么呢?
无利不起早!
Image
自媒体也一样,很多领域不是做不成了,而是现在你入局来不及了。
很多商业模式早已形成闭环,我们触碰不到。
对于平台,头部账号给自己带来大量收益,平台的流量自然向头部账号大量倾斜,所以普通人现在做自媒体很难出头就很正常了。
一个素人账号的成功,运气成分的占比也就越来越大,这时候,幸存者偏差被无限放大被网上吹爆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现在的互联网上,大部分有用的知识都是免费的,你把这些知识学会了,你就超过了80%的人,这个时候你想赚不到钱都很难。
如何高效系统学习,学会使用思维导图,事半功倍,也便于强化自己的大脑记忆机制。
而现在做自媒体,建议偏向于技能型或是特长型的,没有擅长的技能或是特长也不怕,我们只要做到一定程度让自己做的领域有一定门槛也行。
比如,做心灵鸡汤账号,人人都可以上手,我们该如何做出自己的优势呢?
第一,用deepseek给自己立一个slogan,而且在今后的内容里,将这个slogan变成别人识别自己的符号。
第二、把内容做到极致,每天更新内容,坚持3年以上甚至更长,让自己成为这条街上心灵鸡汤赛道最勤奋的仔。
等到你做到以上两点,其他人想模仿你几乎不可能,因为文章开头我讲的耐力和持久度是学不来的。
你已经神形合一,他再怎么模仿,都是西施效颦。
Image
为什么要讲这个。
因为你认定一个领域想要做自媒体的时候,哪怕你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你也可以在看完我的文章之后有个整体逻辑知道该如何下手。
我之前的文章里讲过很多次,我们任何领域知识点都是有限的。
我们不需要每个平台都去学习,认准一个平台,就可以。
举个例子,最近很火的蒋校长手搓小冰箱之类小工具的视频,做这样的视频,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真的会这项技能。
比如我们想手搓wifi连接器,我们就到B站上或是小红书搜索关键词找到相似的几个账号并关注,他们讲的内容肯定都是大同小异,我们用思维导图把这些知识点弄下来,合并优化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内容。
这个讲的抽象了,换一个。
比如我们想学习如何保养自己的爱车。
那我们就到小红书或是抖音搜索关键词,找到这个领域10-20个头部账号并关注,用后羿采集器把他们的内容才记下来并用思维导图或是excel表整理好,我们会发现,知识点翻来覆去也就那么些。
我们坚持学习吸收这些信息,再加上自己的爱车给自己实操,那半年后,我们也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这个时候,我们再在自媒体平台上起一个专业账号,是不是就不难了。
因为你学会了技能和闭坑技巧,你就可以将这些东西分享到平台上,给用户提供价值,就能在线上实现价值交换。
任何技能都跟开车一样的道理,对于老司机,开车都是凭感觉,只有新手才会边开车边默念驾校老师教自己的口诀。
无他,唯手熟尔。
现在ai火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冲击。
但是,大部分人注定跟ai带来的前期红利无缘。
ai虽然看着简单,有手就行,但是入门门槛还是很高的。
你能用ai写文章生成图片,那是因为别人写好了程序,你该被收割的时候还得被收割。
 生物链上级收割下级,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怎样才不被收割或是真正让自己吃到红利呢?
用我前面讲的方法,在平台上找到专业博主,全面学习就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出现,我们大部分人并不可能成为汽车生产商,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汽车产业链中获取红利的一环,比如,卖车行,比如,汽车维修保养。
ai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也不必焦虑,为赋新词强说愁。
新的东西出现,打不过就等着加入,时机到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这么多废话讲ai,就是想说,我们不要被网上制造焦虑的声音洗脑,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更高级的大脑早就为我们布局好了一切,我们就做好普通人该做的事就好。
也不希望大家被网上low到极点的ai课程割韭菜,他们只是课程贩子,对于他们来说,卖制造飞机大炮甚至核武器的教程也是卖,只是多了一份赚钱工具和材料而已。
卖飞机的人不一定会开飞机,就这个道理。
网上的ai工具,对我们做自媒有帮助就用,没帮助就直接舍弃,何为有用?能帮我们该写文章,帮我们生成图片,这种提高创作效率的工具,多多使用和筛选并找到自己用着顺手就行。
但整体思路不变,还是回到原点,选好赛道和领域,那就一竿子撸到底,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把自媒体做到自己的极致,你想要的结果,都会有,且一定会有!
我是李非白,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动动你发财的小手点赞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