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策算法课42】打破单一视角!老喻讲透芒格“思维格栅”,让你决策不再犯迷糊

 榕言榕语 2025-05-08

      今天我学到了老喻关于查理·芒格“思维格栅”的内容,真的感觉特别有收获!老喻讲得特别生动,让我对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的概念一下子有了清晰的理解。

     老喻一开始就说,很多人觉得像休谟的因果论和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这些哲学思想太抽象,好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但其实,这些思想是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的核心思维方式。比如查理·芒格,他看起来像是个书呆子,喜欢看各种奇奇怪怪的书,但正是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让他看透了世界的真相,还赚了大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喻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花时间去研究那些看似抽象、离现实生活很远的哲学思想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毕竟,很多人觉得这些思想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好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没啥关系。然而,老喻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这些思想其实是那些真正厉害的人的核心思维方式。比如查理·芒格,他通过这些思想,把看似不相关的知识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决策工具。这种工具不仅能帮助他赚钱,还能让他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

      老喻说,芒格的“思维格栅”其实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工具。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框架,把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拼在一起。每个学科的知识就像一个小零件,拼在一起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画面。芒格自己也说过,只要掌握了80到90个最重要的模型,就能解决90%的问题。这就好比你手里有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大部分的锁。

     举个例子,芒格曾经提到过飞行员的飞行前检查清单。飞行员在起飞前会仔细检查每一个关键环节,确保没有任何遗漏。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其实和“思维格栅”很像。投资者也可以通过系统地识别和规避风险,避免失败。这就像是在投资前,我们也要像飞行员一样,检查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确保我们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老喻提醒我们,很多人其实误解了“思维格栅”。有人喜欢到处收集知识,觉得知识越多越好,但从来不想怎么用。这就像是你买了一堆工具,却从来不用,最后只能放在那里落灰。还有人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只是知道个大概,一到关键时刻就懵了。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只会分析问题,却从来不想怎么解决,这样的人只能当旁观者,永远成不了行动者。

      老喻还提到,很多人以为芒格要求我们成为全才,啥都知道。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芒格自己也不是全才,他只是找到了那些跨领域都能用的核心原则,然后把这些原则用得特别熟练。这就像是你不需要学会所有乐器,但只要掌握了音乐的基本原理,就能在不同乐器之间找到共通点。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喻说“思维格栅”的真正价值在于“证伪”,而不是“证实”。这就好比你要判断一块钻石是不是真的,最好的办法不是找一堆证据证明它是真的,而是从各个角度去质疑它,看看有没有破绽。如果经得起考验,那它就是真的;如果露出马脚,那就要重新考虑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其实与我们在处理不确定性时常用的方法非常相似。在面对一个复杂的决策时,我们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去验证它的可靠性,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证据。这就像是在评估一个投资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市场的趋势,还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管理团队的能力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等多种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风险和机会,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判断特斯拉值不值得投资。你可以从经济学、心理学、工程学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经济学模型可以帮助你判断电动车市场的长期增长是否真实可持续;心理学模型可以帮助你识别市场对埃隆·马斯克的崇拜是否导致了价格的非理性泡沫;工程学模型可以帮助你评估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实际领先程度;而颠覆式创新模型可以帮助你探讨特斯拉能否在机器人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这些模型的应用并不是为了得出一致的结论,而是为了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老喻还提到,虽然“思维格栅”听起来是在做加法,但其实是在做减法。这就像是你在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最后要化简到最简单的形式。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在某个领域钻研到一定深度,然后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找到那个关键的“点”。就像芒格自己说的,他最大的简化是把关键决策托付给自己的搭档巴菲特,自己则专注于其他事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简化处理其实是一种对复杂问题的有效管理方式。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和变量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而通过“思维格栅”,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找出那些真正关键的因素,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性。这就好比在分析一个市场趋势时,我们不需要关注每一个细小的波动,而是要抓住那些影响市场走向的核心因素,如政策变化、技术突破或消费者需求的转变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通过学习老喻关于查理·芒格“思维格栅”的课程,我深刻认识到“思维格栅”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工具,而是一个整合跨学科知识、促进智慧决策的动态认知框架。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联结来自不同领域的关键模型,形成一个能够适应复杂问题、推动实际行动的强大工具。这种框架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视角,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复杂情境。

    “思维格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鼓励我们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出相同的结论,而是为了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盲目乐观或单一视角带来的偏差。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此外,“思维格栅”的多元思维模型并不是用来搭建一个“厉害杀人武器库”的,而是用来切割钻石。这里的“钻石”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观点和思维方式。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质疑,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审视自己的观点,去除那些不合理的部分,从而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投资领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总之,“思维格栅”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方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构建并优化自己的“思维格栅”,从而在事业和生活中实现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