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这位有名的大才女,曾言之凿凿地说林家一门尽是忠骨。有人听了撇嘴,以为她是文人自夸。 可真翻开林家的血账簿,一页页写满了献身与牺牲:堂叔死在黄花岗,三弟战死成都上空,父亲因揭黑密、反军阀,被枪杀在逃亡途中。 连她自己,在烽火岁月里卧病抗战,誓死不离开祖国半步。侯官林家,不靠锦绣文章抬身价,靠的是血和火烙出来的忠烈二字。 ![]() 林家血统,从黄花岗走出来的忠烈1911年4月27日,广州两广总督衙门,突响枪声。一百三十名志士冲入大院,分三路与清军巷战。鲜血溅满青砖,呐喊响彻粤城。这一天,是黄花岗起义爆发的日子。 起义的策划人,是黄兴;带头冲锋的人,有林觉民、林尹民这两个林徽因的堂叔。起义失败后,善堂收殓遗体七十二具,集中葬于此。后来,因鲜血浸透,黄花满岗,人称黄花岗。 林觉民,时年24岁。临行前一晚,他提笔写下《与妻书》。信中有句:“天下之大任,一肩而负之。”没有留给自己半寸后路。 ![]() 4月26日夜,林觉民在香港集合。凌晨,他随先锋部队乘小船逆流而上,从珠江口偷渡进入广州。晨曦微露时,他们从三元里一带潜入城区,伪装成商贩,直逼总督衙门。 天刚亮,枪声炸裂。林觉民第一个冲过铁门。他手中左轮,打光最后一发子弹时,胸膛已被刺刀刺穿。同行的林尹民,也在巷战中被乱枪击中,当场殉国。 起义共牺牲一百三十多人,后仅收回七十二具遗体。林觉民、林尹民并列其中,成为“福建十杰”之一。 那年,广州四月,正值春末。黄花未谢,热血正浓。侯官林家,两条人命,两柱血旗,插在了清末这片将倾之地上。 ![]() 林觉民殉国当天,广州城禁闭三日,四乡百姓自发送饭送水,为烈士们守夜。孙中山得讯,痛哭失声,立誓再起。 三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清朝倾覆。共和国初建。 而林觉民、林尹民的名字,早已被写进第一代国民记忆里,被后人铭刻在黄花岗墓碑上。 侯官林家,从这个春天开始,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忠烈”二字。 林徽因后来讲:“侯官林家,满门忠烈。”这句话背后,不是茶余饭后的家族吹嘘,是两代人拿命搏来的证明。 ![]() 而这份血脉传承,并没有止步在黄花岗。三十年走到了抗战硝烟之中,林徽因的亲弟弟林恒,就要换上飞行服起飞了。 亲人投笔从戎,忠烈在血脉里流淌1937年,卢沟桥枪声一响,全国山河震动。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刚满20岁,正在清华园读书。得知抗战全面爆发,他扔下课本,报名投考中央航空学校。 林恒考入中央航校第十二期,经过一年多地狱式训练,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编入空军第五大队第24中队。空军这支力量,在整个抗战初期,是中国最稀缺的尖刀。 1941年5月,成都上空日本空袭警报响起。林恒奉命升空迎敌,飞机盘旋到8000米高空,与日机短兵相接。战斗打到最后,他驾驶的飞机弹尽油尽,仍死死咬住敌机。 ![]() 目击者回忆:林恒的座机被击中,拖着浓烟下坠,在大慈寺外爆炸。机毁人亡,年仅24岁。 林徽因得知噩耗时,在四川李庄,正与梁思成忙着测绘古建,她听完消息,当即晕倒了过去。周围人都记得,那天她咳得特别厉害,咳到纸上都是血。 林恒殉国后,葬于成都南郊,成为抗战空军序列中的英烈之一。墓碑上,刻着清华校友,中央航校飞行员,中国空军上尉战死成都。 这不是林家第一次送出青春去赴死。三十年前,林觉民、林尹民已在黄花岗洒下热血。林恒接过了那把尚未冷却的刀。 ![]() 林家的血脉,代代用行动守护着国家。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更是以笔作刀,敢揭盖子。1919年,《北京日报》一篇特稿,署名林长民。内容揭露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准备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直接卖给日本。 此文一出,北京学界轰动,学生群起抗议,引爆了五四运动。那时林徽因只有十岁,但她记得,父亲回家时鞋底全是尘土,他抱着她,只说了一句:“别怕,中国人都要站起来了。” 父亲、堂叔、弟弟,一个个走在前头。林家的“忠烈”,不是挂在嘴上的标签,是写在死亡通知单上的结局。 ![]() 而林徽因自己,在那场民族存亡的洪流里,也没有躲。 烽火中的文化坚守,她自己也是忠烈传人1938年初,北平沦陷。梁思成、林徽因夫妻带着病弱之躯,从北京一路辗转,最终抵达四川小镇李庄。 李庄,长江边的小镇,房屋矮小破旧。可这成了抗战时期的文化救亡重地。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馆统统迁来了。梁思成、林徽因,则把营造学社也安了下来。 林徽因当时身患严重肺病,医生建议她赴美治疗。但她拒绝了。她对梁思成说:“我们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 在李庄,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边躲空袭,一边测绘中国古建筑。用尺子丈量残存的木构,用炭笔画下岌岌可危的古塔。夜里咳到昏厥,白天照样爬楼登阁。 1943年,《中国建筑史》初稿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整理本国建筑史的专著。在铁与火的年代,她用笔,用图,用血肉守护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 周围人劝她休息,她笑了笑说:“如果我们都躲了,还有谁记得这些石雕、砖瓦、飞檐?病床上,她写信给友人:“这不是我的坚持,是我们林家应做的事情。” 当稚子问她日本人打进来了要怎么办的时候,这个体弱的女人只说了一句:门口不就是扬子江么?平淡的话语下,隐藏的是汹涌的家国情怀。 ![]() 血脉,是可以传承的。从林觉民、林尹民,到林长民、林恒,再到林徽因——侯官林家,几代人,跨越了武器和文字,跨越了革命和战争,骨子里都写着四个字:忠烈之门。 参考资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新华网.2014-11-07 林徽因之父点燃了五四运动.百家讲坛.2019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文萃报.2022 探寻李庄抗战古迹感受梁思成林徽因烽火中的文化坚守.人民网.2015-1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