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题情境并非本色出现 文/金汇昆 “小程同学,今天上午的公开课有什么收获?” “收获很大。” “具体说说。” “嗯,怎么说呢,感觉开拓了眼界,扩大了格局。” “还有吗?” “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刚才我和小高还在探讨这个话题,做题情境并非本色出现。即便是给你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情境,你也不能在这个情境中做最真实的自己,除非你只有一个自己,这个自己就是跟随主流价值观的自己,这个自己就是讲责任、肯担当的自己,这个自己就是考虑国家、人类与自我命运的自己。这就涉及到了格局问题。你觉得格局可以培养吗?” “我觉得好像不能培养,得靠自己修炼和领悟。” “你们的代表在课上的表现一般,格局没有那么大,你认为是我们没有把你们的格局教大吗?” “不是,我觉得这是学生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你们自己的问题,那问题不就更严重了吗?” “是啊,我们就是从根本上不行了。” 在和小程同学聊之前,我和小高同学聊了。就是聊他在课堂的收获,他也说收获很多。我让他说说,他主要从作文的角度来说,他说真正在审题上收获了很多,他还说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有很大不同,似乎蕴含着更丰富的角度。我们一直在捕捉那个最大的收获,但是似乎得到的都是那种模糊的状态,似乎都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况。 ![]() “培养你的目的不是让你去享受,不是让你去喝咖啡,不是让你去做出租车,而是让你担当大任,让你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如果你的格局不够大,如果你的能力不够强,那么你怎么可以担起祖国未来的大任呢?在这个问题上,我看到最好的表达是学生以真切地口吻叙述了在国庆节那天的工作,他们在为祖国工作,这是宏大的题材。当然他们的叙事也很细腻。这样的表述才可以触动人心。”唐校长的话语给了我们足以推高认知天花板的启示。 题目是让描述一下2049年10月份某一天早晨的场景,学生多是描述自己最普通的一个早晨。无非是起床、洗漱、上班,也谈到了科技对日常生活的改变,比如人工智能的普及。但学生在这个生活场景中亮度不够,基本上是享受者,而不是突出的建设者。唐校长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也要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担当,要思考国家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人类的问题。 这就牵涉到了一个格局问题,格局小的同学只是关注自己的日常琐事,格局大的同学才是站得高、望得远的勤勉者和收获者。这一点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至于审题与答题的模板与流程,它是很好掌握的。但格局却不是人人能扩大的。 有人说这堂课华而不实,我认为这堂课既华又实。最后我想说虽然格局可能不是培养的,可能是天生的,但也要尽量培养,这就是教育的使命。或许,还有人、还有很多人无法明白这堂课的价值。 榷山 乙巳桃月(05.08)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