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篇《阴阳别论》1306节 阴阳结搏危症明

 大美内经 2025-05-08

1306节  阴阳结搏危症明

SW07-Q0121【二阳结,谓之消】。

手足阳明经结节,叫作消渴。

Q0122【三阳结,谓之隔】。

手足太阳经结节,叫作二便隔塞。

Q0123三阴结,谓之水。

手足太阴经结节,叫作水胀。

Q0124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足厥阴经和手少阳经结节,叫作喉痹。

|SW07-Q0118→Q0120|→|SW07-Q0124|SW07-Q0118结阳者,肿四支。

结节在阳经的症状,气肿四肢。

Q0119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结节在阴经的症状,一阴结节便血一升(200ml),两阴结节便血二升(400ml),三阴俱结便血三升(600ml)。

Q0120【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

阴阳经间气血偏结,多肾阴而少胃阳,病名曰石水,证见少腹肿。

Q0127阳加于阴,谓之汗。

热气加于体液,叫作汗。

Q0128阴虚阳搏,谓之【崩】。

阴经虚而阳经搏,叫作血崩。

|SW07-Q0125→Q0126|→|SW07-Q0128|SW07-Q0125【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阴经搏而别于阳经,叫作有子

Q0126阴阳虚,【肠澼】,死。

阴阳六经搏动虚,病痢疾,死症。

Q0129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

手足太阴经俱搏动,二十天后夜半死。

Q0130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

手足少阴经俱搏动,十三天后夕时死。

Q0131一阴俱搏,【十日平旦死】。

手足厥阴经俱搏动,十天后平旦死。

Q0132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

手足太阳经俱搏且鼓动,三天即死。

Q0134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手足阳明经俱搏动,其发温病,死而不治,不过十天即死

|SW07-Q0133|→|SW07-Q0134|SW07-Q0133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手足太阴经和太阳经俱搏动,心腹胀满,发作既尽,不得隐蔽委曲,五天即死。

【经文解读】

SW07-Q0119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素问集注》云:“一阴结便血一升,二阴并结便血二升,三阴俱结便血三升,此概三阴而言也。”

Q0120阴阳结斜:

1、《素问吴注》云:“阴阳并结为斜。”

2、《素问集注》云:“结斜者,偏结于阴阳之间也。夫外为阳,内为阴;胃为阳,肾为阴;此结于形身之内,脏腑之外,胃肾空廓之间而为肿也。”

Q0120石水:

1、《素问悬解》注:“石水者,水邪坚凝而不散也。”

2、《素问集注》云:“石水,肾水也。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成其类也。此多偏于肾脏,故为阴多阳少而少腹肿也。”

3、本句“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与《邪气脏腑病形》LS04-Q1705“(肾脉)微大,为石水,起脐已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及《大奇论》SW48-C0108“肾、肝并沉,为石水。”即本解。《灵枢》与《素问》义理契合,录作证。

Q0121二阳结,谓之消:

1《太素.阴阳》作“三阳结,谓之消”,录以奉考;

2、《素问校释》注:“此指消渴病。《类经》十三卷第六注:'阳邪留结肠胃,则消渴善饥,其病曰消’。”

3《素问悬解》注:“二阳结,谓之消,大肠手阳明结,则燥金司令,胃足阳明结则戌土化燥,传于厥阴,血燥风生,则为消渴也。”

Q0122三阳结,谓之隔:

1、《太素.阴阳》作“二阳结,谓之隔。”录以奉考;

2、《素问悬解》注:“三阳结,谓之膈,小肠手太阳结则大便干,膀胱足太阳结则小便涩,下窍不能出,则上窍不能入。缘阳衰土湿,中脘不运,肝脾下陷,则二便堵塞,粪溺不利,肺胃上逆,则胸膈壅阻,饮食莫下也。”

Q0123三阴结,谓之水:《素问悬解》注:“三阴结,谓之水,足太阴结则土司令,手太阴结则辛金化湿,土湿不能克水,癸水泛滥,则为水胀也。”

Q0125阴搏阳别:

1、《新刊素问》王冰注:“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口殊别,阳气挺然,则为有妊之兆。”

2、《素问悬解》注:“胎妊凝结,中气壅阻,阴搏于下而不升,阳别于上而不泽,阴阳不交,而人则无病,谓之有子也。”

Q0126肠澼:

1、《素问注评》云:“肠澼,痢疾。痢疾下行脓血,说明邪热盛,阴血伤,脉阴阳俱虚,更说明正气衰竭,因此主死。”

2、《秦简牘合集》三(病方及其它)已肠辟方载:“取肥牛胆盛黑菽中,盛之而系悬阴所,干。用之,取十余菽置粥中而饮之,已肠辟。不已,复益饮之。粥足以入之肠。”整理者言:“黑菽即黑豆。”“肠辟,也作肠澼。《素问通评虚实论》记有'肠辟便血’、'肠辟下白沫’和'肠辟下脓血’三种疾病。吴谦《医宗金鉴》:'肠辟,滞下古痢名。’即痢疾。”秦国名医辈出,秦简肠辟病方,增益《内经》病方,录作类证。

Q0128崩:

1、《素问悬解》注:“太阴脾虚,风木下陷,温气抑遏,不能升达,则鼓搏弗宁,血海冲决,而为崩证也。”

2、《素问集注》云:“阴虚阳盛则迫血妄行。”

Q0129二十日夜半死:

1、《太素.阴阳》作“三十日夜半死。”录以奉考。

2、《素问悬解》注:“手足太阴俱搏,脾肺阴旺,脏气四周,死于夜半阴旺之时也。”

Q0130十三日夕时死:

1、《太素.阴阳》作“十五日夕时死。”录以奉考。

2、夕时,傍晚。《秦简日书》二十八宿之觜宿所应时间,介于参宿(下晡)与毕宿(日毚入)之间。

3、《素问悬解》注:“手足少阴俱搏,水胜火负,脏气不及三周,夕时火衰而死也。”

Q0131十日平旦死:

1、《素问集注》云:“一阴者,厥阴也。俱搏者,肝与心主,二部俱搏击应手也。十日者,阴之终也。厥阴者,阴之尽也。以阴尽之气,而死于阴数之终也。”

2、《新刊素问》、《素问悬解》均作“十日平旦死”,黄元御注:“手足厥阴俱搏,脏气二周,平旦木旺而死也(木贼土败故)。”

Q0132且鼓:

1、《素问集注》云:“而且鼓动阳极,而绝无阴之和也。”

2、《素问直解》注:“且鼓者,三阳既搏且鼓动。”

Q0132三日死:《素问悬解》注:“手足太阳俱搏且鼓,不及一周,三日而死。”

Q0133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

1、隐曲,《素问注评》云:“此处指大小便。”

2、《素问悬解》注:“太阴、太阳俱搏,水寒土湿,心腹满胀,发作既尽,不得隐曲,脏气一周,五日而死也。不得隐曲,下部不得屈伸,胀满之极故也。”

Q0134不过十日死:《素问悬解》注:“手足阳明俱搏,其病温热,金土枯竭,死不可治,不过脏气二周,十日而死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