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写那篇《何以“七联”》小文时,为了加深印象,一个人骑车到七联村的几个村小组转了一下。本来还想上学田山村后的观音山,到近山顶处那座观音庙去看看的,谁知走到半山,修建惠肇高速挖断了上山的小路,因为下过雨,工地的松土陷脚不好走,就没上去了。不过,在路边看到一个写着“三石公庙”的指示牌,走过去看到山下隐藏着一座新建的小庙,大门上方镶嵌着一块“石敢当”横匾,两边的对联是“蚝镜沿今俗,圮桥振古风”。庙里供奉着三尊鎏金的神像,估计他们就是“三石公”了。中间一位是站立的将军,身穿铠甲,手握宝剑,怒目圆睁,十分威武,底座上也刻着“石敢当”。右边一位是观音娘娘,左边一位不大确定,像是文昌公。我本来对新建的庙宇没什么兴趣的,不过刚好有一位朋友的网名就叫“石敢当”,于是我随手拍了两张照片,发到他当群主的微信群去,有群友说:“原来石敢当是这样子的。”我开玩笑说:“没我们群主长得帅。”他说“那是当然的”。 ![]() 七联村石敢当小庙 “石敢当”,也叫“泰山石敢当”,这是泰山石崇拜的一个表现。泰山是古代历代帝王祭祀封禅的神山,久而久之,连泰山的石头都有神力了。我们常见的石敢当,一般都是一块长条形的石块或砖块,上面刻上竖式的“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讲究点的还会刻上八卦或虎头之类的图案。这些石敢当大多是立在路口或镶嵌在对着巷口的墙上,据说可以起到驱邪挡煞的作用。因为有这样的传说,今年我去泰山的时候,得知现在泰山的石子是禁止游客捡拾带走的,怕给人捡光了。不过,很少看到有专门供奉石敢当的庙宇,我也是第一次见石敢当是这样的形象。 这座小庙门边的那副对联,我看不出它的意思。上网搜了一下,“蚝镜”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生蚝,它原来是一种叫“海月”的贝类的别称,因为它的壳薄且通透,如同镜子一般,又被称为“明瓦”,经匠人加工打磨,镶嵌在木窗格内,既透光又防风防水。在澳门,有一个古地名叫“蚝镜澳”,因此,“蚝镜”就成为澳门的别称了。 ![]() 石敢当长这个样子 那么,石敢当和澳门又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搜索,原来,澳门有一座石敢当行台,位于澳门桥巷,于清光绪年间由“香山澳门新桥街众”兴建。在这座澳门石敢当行台里面,就有一副对联“蚝镜沿旧俗,圮桥振古风”。因此,这里的“蚝镜”专指澳门,并非所有的石敢当都通用。可能是七联村的石敢当小庙兴建的时候,不知道该用什么对联,于是借用了澳门石敢当行台的这副对联。没想到它是澳门专用的,并不适合于惠州。 至于下联的“圮桥”是什么意思?“圮”,是坍塌的意思。从澳门石敢当行台是光绪年间由“澳门新桥街众”共同兴建的,可以得知当年该行台附近有一座桥梁,刚建好是新桥,所以把那条街叫做新桥街。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座桥坍塌了,所以就变成了“圮桥”。那副对联是后人写的,此前那座桥已经坍塌不存在了,但古风犹存,所以说是“圮桥振古风”。实际上,这里的“圮桥”也是澳门石敢当行台所专用的,不适合于其他地方。 ![]() 澳门石敢当行台(网图) 此外又从网上得知,澳门石敢当行台里供奉的石敢当是姜太公,而七联村石敢当庙供奉的石敢当是一位将军,可见作为神像的石敢当不止一个模样。既然惠州的石敢当是一位将军模样,我又联想起惠州合生大桥南桥头边那座石将军庙,供奉的石将军不知有何来历(参见本号2024年10月21日《下角将军庙的传说》),现在回想起来,会不会也是这位石敢当将军呢? ![]() 龙门永汉官田王屋村的“泰山石敢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