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情分析 ![]() ![]() ![]() 用药思路 ![]() ![]() ![]() ![]() ![]() 方药解析 ![]() 方用一贯煎合金铃子散、消瘰丸加减。 本方以一贯煎为主,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 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 该药性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更加元胡10克,元胡合川楝子乃金铃子散。 金铃子(即川楝子)味苦性寒,善入肝经,疏肝气,泻肝火。 元胡辛苦而温,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二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胁痛等症可以解除。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之胸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基础方。 消瘰丸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 方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 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更加鳖甲一味,既可强软坚散结之力,又可增清透内热之功。 患者久病必瘀,舌下脉络瘀阻,佐以活血化瘀,丹参、红花、赤芍乃活血化瘀常用组合,其活血之力较强。 同时,患者吃冷则不适加重,可见必有脾寒,故以乌药即可入脾以温中,又可行气以止痛,一药两得也。 二诊诸症有所减轻,但排气不畅,可见方虽对证,但行气疏泄、温中通便之力不足,故于方中加陈皮、木香、厚朴、槟榔以加强行气导滞之力,加柴胡、香附以疏肝;干姜、肉苁蓉、吴茱萸以温肝脾肾;桂枝、川芎以加强温经活血之力;芍药甘草汤以柔肝止痛;久病必虚,加党参以补气之不足,以防行气太过之虞!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