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了“科技与狠活”的白茶,会有3个特点,手把手教你辨别香精茶

 小陈茶事 2025-05-0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互联网上,科技与狠活的话题依旧火热。

许多对添加剂无感的看客,到事件结束时依然不明所以。

某国民度很高的调味品品牌,被消费者控诉国内的产品与国外的产品,使用的添加剂不一样。

国外的产品更干净,让消费者群起而攻之,觉得该品牌区别对待。

这个事件的起因是添加剂,而许多人对添加剂都持贬义的评价。

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每次添加剂上热搜,必是丑闻,被大众臭骂。

事实上,该品牌的调味品使用的添加剂是合理的,为了保证产品的保质期。

因此,对添加剂持可以持谨慎态度,但不能以偏概全。

食品行业的'科技与狠活’争议引发广泛讨论,茶友不禁思考茶行业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

比方说,那些香气浓郁的茶,有没有可能是添加了香精、增香剂呢?

在茶行业,添加剂、增香剂、香精等都是敏感词。

至于市面上是否存在这类人为增香的茶,且听我细细说来。

《2》

众所周知,经过日光萎凋与低温慢烘的精心处理,白茶便能形成丰富多样的香气。

白茶正因它的香气,吸引了广大茶友的目光。

相比那些产区和工艺较为一般的劣质茶,内质匮乏、香气单薄,自然比不过优质白茶。

为了掩盖这些缺陷,一些无良茶商会在茶叶中添加各种香精物质,打着香气浓郁的名号吸引消费者。

然而假的真不了,掩饰得再巧妙,最终还是会被识破。

今天整理出了以下三点特征,让茶友们在遇到疑似人为增香的劣质茶时,不妨对照这些特点进行辨别。

特点一:增香剂茶的干茶香刺激且浓烈

无论长期储藏还是短期保存的白茶,茶叶都处于密封的状态。

正式泡茶前,拆开密封袋,靠近轻轻一嗅,优质白茶自带的香气,便会从袋口慢慢溢出。

这种香气如清风拂面,毫香似野芦苇的清新,花香如兰似桂的幽远,草木香带着雨后森林的湿润感。

总之,优质白茶的香气是纯净自然的,且毫无压迫的,内敛而富有层次感。

反观,添加了香精、增香剂的茶叶,香气往往“先声夺人”。

甚至不用拆开最外层的纸箱,便能闻到内部散发的强烈香气,类似廉价香水或糖果香,浓烈到呛鼻。

这种气味带有侵略性,久闻会容易感到不适,毫无层次可言。

而且这种香气是十分单薄、浮于表面,经不起细闻,不同于优质白茶丰富且多变的茶香。

《3》

特点二:难以感受到盖香、落水香、叶底香

沸水是检验茶香的“照妖镜”。

用盖碗冲泡白茶,优质白茶与沸水接触的那刻,芳香物质便被激发。

注水合盖后,一部分香气留在盖子,形成了盖香。

另一部分香气,则落入茶汤中,茶香与茶汤结合成为了落水香。

品质越优秀的白茶,落水香越明显。

让各位茶友在品味茶汤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丝悠长与深邃。

以2023年高山谷雨茶为例,香气比其他的一级春寿眉更高雅,更有白牡丹的风骨。

盖香清郁如山间野草,融合菖蒲、狗尾巴草、野菊等植物的自然气息,似植物荷尔蒙的气息。

等盖子彻底冷却之后再闻,变成了竹叶清香。

第二冲的前调是清鲜的林木香,随后清盈的淡淡花香浮了上来。

第三冲的前调则变为了清扬般的花香,像晚香玉一般。

待花香散去,接着是浓郁的、清鲜的、热腾腾的竹木鲜香。

尾调是煮干荷叶的香气——素雅、洁净,略带药香。

这款春寿眉花香荡漾,鲜香悠长,值得细品。

那些人为增香的茶,冲泡后,香气显得单薄而浮躁。

各类添加剂带来的香气,难以与茶汤相融合,仅仅浮于表面。

至于叶底香,是优质白茶的重要特征之一。

正常白茶叶底冷却后仍有冷香,如冷梅香,而香精茶的叶底冷却后只剩闷沤味或塑料味。

若一款茶“闻着香,喝着寡”,必是人工增香无疑。

《4》

特点三:增香剂茶不耐泡,香气快速变淡。

优质白茶的香气滋味,每一冲的滋味都不同,变化富有层次感。

即使泡了十几冲,茶香依旧清雅好闻,汤水的滋味依然不错。

而那些放了添加剂的茶,经不起十几冲的冲泡。

优质白茶的耐泡度,正说明其内质的充沛。

而人为增香的白茶则如纸糊的灯笼,一捅即破。

前两冲的香气虚张声势,三冲后香气断崖式下滑。

仅仅泡了一两回,养分就已消耗的差不多,变得极淡。

因其内质空洞,仅靠表层香精强撑,沸水冲刷几次便原形毕露。

毕竟靠化学物质堆砌的香气,不同于茶叶的品种香,那么持久和自然。

若你买到一款冲泡三次后茶味尽失的白茶,定是买到了“科技”茶。

这样的茶不建议茶友们喝,品饮体验极差,可能对身体还有害。

买茶时若碰到特别便宜还很香的白茶,就得多个心眼了。

《5》

识破香精茶,本质是读懂白茶的“自然语言”。

真正的茶香,是风土与工艺的合奏,需静心品味其起伏韵律;

而人工香精如同短暂的花火,初闻惊艳却转瞬即逝,经不起细品。

买茶时谨记:香气浓烈≠品质好,耐泡度与层次感才是硬道理。

若仍存疑,不妨用“沸水三冲法”验证——优质茶越泡越真,劣质茶越泡越假。

愿每位茶友都能避开科技狠活,喝到那一口自然本真的清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