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丰阳馆”,要追溯上海虹口区的历史,其中有相当重要的一页,都与日本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日本侨民到地价便宜、租界管理松懈的虹口地区淘金、谋生或避难,日本领事馆小红楼亦在虹口区内的苏州河北岸。20世纪初在沪日侨数量急剧增长,成为上海外侨数量之首。 作为日本人活动的聚集之地的虹口区,便出现了不少日本人投资的旅馆,其中就有今天要讲述的丰阳馆。如今丰阳馆内的居民已经全数迁出,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 丰阳馆有老馆与新馆之分,老馆已不复存在,现在北海宁路上留下的房子是新馆,建于1924年。 当时的丰阳馆是上海一流的日式旅馆,不少官重名流、文人商贾都曾下榻于此,来上海的日本人也基本都会选择住在丰阳馆。于是,丰阳馆一度成了过去日本人在上海重要的社交场所。 丰阳馆是4层建筑,有点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第4层明显是后来加建出来的,与下面三层不同。 “魔都”一词,已经变成了上海的代名词了。但是“魔都”这个词汇的出现就与与丰阳馆有着很大的联系。上海之所以被称为“魔都”,与曾经入住丰阳馆的一名日本作家有关——村松梢风。 明治维新以后大批日本文人来到中国,村松梢风也是其中一员,他曾多次来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并先后下榻丰阳老馆和新馆。1923年,村松梢风写了《魔都》一书,写的就是上海,不过村松梢风是在1923年来的上海, 他住的还是丰阳馆老馆。 村松梢风在《魔都》一书中传递出的是上海锦绣繁华的背后实则充满了罪恶与黑暗,这座“冒险家的乐园”,对于寻求刺激、想做坏事的人而言简直是天堂。 他曾积极与中国本土的文学家接触,比如他和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来往密切,并对他们也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录。 村松梢风在书中提到:“来过上海的人往往将其称之为魔都”。如今上海的“魔都”意象也随之传开放大,直到今天仍是城市的代名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