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职场故事都是鬼故事。 你别不信。 格子间里飘荡着八百个心眼子,而茶水间弥漫着可不止咖啡香,还有三十六种算计,风云暗涌。 每个成年人都曾在深夜加班时瞥见过工位旁忽明忽暗的灵魂。 不用等到年终述职,这三个照妖镜时刻,足够让隐藏的“魑魅魍魉”现出原形。 出现问题急于甩锅 职场甩锅这事,每个打工人都逃不过。 一旦遭遇难题,本能地选择甩锅,甩锅的本质其实是生存焦虑的癌变。 因为生存焦虑太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就选择把责任推给那个“替罪羊”,让他去挡枪。 我见过最精妙的甩锅是在一次产品上线失败后,前期研发的资金与时间都付诸东流了。 老板大怒,开会时技术总监当着CEO的面,硬是把责任拆解成了二十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精准对应到具体负责的执行人,试图减少自己的责任。 要是有真本事的人,就有能力收残局,永远不会沦落到要甩锅。 就像我们常说的:"解决问题的人不需要解释,解释的人往往没解决问题。" 分享防甩锅必备三件套: 带日期的钉钉日志、带水印的工作流程表、带签字的任务确认单。 去年双十一大促,当运营部试图把库存算错的锅甩给财务时,我默默调出9月28日他们驳回备货建议的邮件,在白纸黑字面前,直接把锅往回一踢…… 不得不说,有时候职场生存的底气,就藏在那些你认真保存的工作痕迹里。 面对工作分配时的态度 项目竞争是职场里的人性检测仪,资源分配的时候最能考验人了。 某些人真的是吃相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有人把工作群当秀场,看见领导点赞就疯狂表演,生怕看不到自己, 也有人把任务清单当筹码,专挑能露脸的话剧抢着当主角。 这种功利主义生存法则,往往暴露了深层的虚弱——就像夜市里声嘶力竭的喇叭,越是拼命叫卖的摊位,越可能卖着即将过期的罐头。 其实真正的高手都在偷偷下功夫。 我师父老周当年接手没人要的售后烂摊子,三年时间硬是把投诉率从18%压到2.3%。 深得董事长赏识,没多久晋升了区域总经理。 比那些抢破头表演却没点实际能力的人更靠谱。 这也让我明白了:能决定你职场高度的,永远不是抢到什么位置,而是把现有位置做到什么程度。 工作中对同事的态度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职场里早已见惯了。 在职场混过三五年的,你一定经历过这种同事: 对领导像个小太阳一样:"张总这个方案太有前瞻性了!我马上组织团队落实!" 转头就对同事翻白眼:"这方案漏洞百出,真当我们是免费劳工使啊?" 还有这种: 开会时抢着发言:"这个项目我愿意主动承担,保证三天出成果!" 私下却把任务甩给新人:"小王你刚毕业多锻炼,这个报告你写吧" 你要是新人,内心估计一万头草泥马奔过… 特别涉及到利益的时候更明显: 合作时净说好听话:"放心吧哥,项目成了功劳都是你的" 分红时据理力争:"我这部分贡献至少多少多少吧,你这样分配奖金不合理,重新分配!" 要是不按照他说做,分分种变成仇人,完了还在你背后造谣,说你这人自私,狭隘如何如何的。 写在最后 那些靠踩别人上位的,总会在某个晋升节点就踩到自己遇到当年埋下的暗雷;那些精于算计的聪明过头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而踏实做事的人,就像陈年老茶,越到后面越能品出回甘。 所以不必急着给同事贴标签,努力把自己活成照妖镜,要相信,职场终究是唯物主义的战场: 能解决问题的真本事,永远比会推责任的小聪明活得长久。 -END- 往期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