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做“减法”:减思、减言、知足

 欢 喜 2025-05-08



古语云:“夫少者,多之所贵也。”意在告诫我们,凡事以少为贵。人生在世,减少过度欲望,方能保持健康。有言道:“减衣增福,减食增寿。”人到中年,最好的养生并非锻炼或睡觉,而在于一个“减”字,要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减轻负担。

减思,能让内心自在。古语说:“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人生本无烦恼,多是自寻。思绪纷繁易生焦虑,让人难以放松。我们常为未发生之事担忧,为已发生之事后悔,困于负面情绪。正如林清玄所言,莫为明天烦恼,要活在当下。减少思维负荷,内心方得宁静。

《庄子·达生》中记载,齐桓公狩猎时恍惚间似见异物,回宫后忧心忡忡,不久便病倒。管仲张榜求医,皇子告敖揭榜,称齐桓公是心魔作祟,无需服药。告敖一番开导,让齐桓公不再纠结鬼神之事,精神焕发。古人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想太多会折磨自己,心装太多会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开些,心宽些,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学会减思,适当放空自己,可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放松,排除杂念,专注当下,感受内心宁静。

减言,能减少争锋。孙思邈曾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中医认为多言则气乏,气是身体动力,气壮则康,气衰则弱。说话多易疲倦,且言语间多争执矛盾,说人是非易陷入口舌之争,消耗精力情绪。《三国演义》中,王司徒与诸葛亮阵前对骂,王司徒被气得摔落马背而亡。可见逞口舌之能易丢脸,做人应减言少语,减少争锋。曾国藩说:“寡言养气。”无论遇到何事何人,被人误解或重伤,都无需争论解释,说话太多消耗能量。不说废话,才能远离祸端。口是祸福之门,不妄言,少说话,温和理性表达观点,才是修德积福。

满足心境,学会知足。《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欲望太多是痛苦的根源,减少贪欲,学会知足,才能减少对生命的消耗。孔子赞颜回安贫乐道,自在潇洒。内心丰盈的人懂得知足,一粥一饭,吃饱足矣。但现代社会,人们总追求物欲享乐,不知满足。有漫画中,女子从11楼跳下,途中看到各楼层人的不幸,才知自己并非最不幸。《聪训斋语》云:“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人生世事无常,莫羡慕他人,应珍惜已有。莫言说,人与人之间相互羡慕,其实幸福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满足,以感恩之心欣赏身边一切,珍惜幸福快乐。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幸福健康的人生,从做“减法”开始,减思、减言、满足心境,让内心宁静,身心平衡,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