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法度”,而回顾第十届国展的优秀作品,作品充分体现了对传统笔法与结字规律的精准把控。 评委认为,优秀的楷书创作需以“扎实”为基础,既需规避机械描摹的“匠气”,又须避免过度追求“灵动”导致的草率。那么第十届国展优秀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多数作品摒弃了程式化的“搭积木”结构,转而通过疏密对比、重心调整等手法,赋予字形动态平衡。 同时,部分魏碑风格作品在方笔基础上融入篆隶的圆转笔意,既保留了北碑的峻利,又避免了结构的僵化。 对于现代来说,楷书创作已突破单一取法的局限,转向多元融合的路径。 第十届国展中,多数入展作品以“主体楷法为基,兼容他体精髓”为策略,实现了艺术语言的丰富性。 一方面,碑学与帖学的交融成为主流。举个例子,部分取法唐楷的作品,在颜体宽博骨架中融入北碑的方折用笔,既保留了唐楷的端庄,又增添了金石气韵。 另一方面,书体间的互渗现象显著。隶书的波磔笔意、行书的牵丝连带被巧妙引入楷书,既维持了楷书的静态美感,又赋予作品“静中寓动”的生机。 国展的展厅效应促使创作者对形式设计投入更多思考。这样的话在视觉上会更有冲击力,相比于十三届国展来说,第十届国展在形式上体现的会更加丰富一些。原因在于,国展现在一直要求剔除过于的形式,第十三届国展的话会更“素”一些。 声明:本文由集雅斋字画网(https://www.)发布!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致 谢! |
|